今日人民網發布了一條視頻:一網友在家中打遊戲,寶寶一個人在搖床內玩耍,寶寶突然一個側身摔下搖床,遊戲中的爸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大步跑向寶寶,在寶寶摔倒地之前將他接住!看到只是虛驚一場,視頻中爸爸也鬆了口氣,不由得露出了笑容。這條視頻發出後,瞬間轉贊數過萬,網友們紛紛讚嘆「反應太快了,好爸爸」!
寶寶沒出世之前在媽媽肚子裡一直都是搖晃的狀態。在媽媽肚子裡十個月,也已經適應了那種狀態,搖晃能讓寶寶感到安全感,所以有搖床比較容易入睡自然而成。
隨著技術創新的發展,市面上出現了很多哄娃的神器,這搖搖床就是其中之一,搖搖床是一種類似鞦韆的嬰兒床,寶寶哭鬧或要睡覺的時候,把嬰兒放到這種所謂的「哄娃神器」裡,輕輕的一搖,床就會左右的搖晃,嬰兒躺在裡面自己就能慢慢的睡著。
但是現在也有一種說法認為搖搖床對嬰兒發育不好。那接下來我們就了解一下嬰兒搖搖床好嗎?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也要根據嬰兒的年齡來決定。
1.對於0~3個月的寶寶,由於寶寶非常脆弱,大腦中的腦組織還沒有成長到一個較穩定的程度,而且頭骨也沒有閉合。這個時候是不適合用搖床的,而且過大的搖晃會對寶寶的腦袋受到創傷,萬一有個不小心就會留下終身的遺憾。
2.對於3個月以上的嬰兒,如果不是非得抱著、搖著才能睡覺,那就儘可能的不要用這搖床,寶寶形成習慣了,不搖就不睡覺了就不好了。到時候打人受累不說,嬰兒健康也會受到影響。
如果寶寶已經養成習慣,沒有搖晃就哭鬧或者不肯睡覺,那在用搖床的時候也要注意,搖擺的幅度不要過大。我們在抱著嬰兒搖動的時候,方向上下左右都可以,而且幅度也不會太大,一般都是輕輕地晃動。所以我們使用搖床也應該如此,搖動的幅度要小,而且要輕緩。
搖床是機械的,它沒有人那麼靈活,如果搖晃的動作太複雜反而會造成不明的危險。因此,搖床的搖法就只能使用固定的方向,要麼左右,要麼上下,但是目前看來還是左右搖晃比較更好。
我們家寶寶用了這種哄娃神器之後的確輕鬆了很多,但是同時也是有弊端的,比如他即使已經入睡,但是人如果停下來不搖,寶寶就開始哭泣,一直搖讓人很疲憊同時也會擔心對寶寶的大腦發育是不好的。後來我開始慢慢改變孩子的習慣,讓他白天多躺在大床上自己玩或者我陪他玩,有時候他玩累了就在床上睡著了。有時候是吃奶吃著就睡著了,我也會把他放在大床上。有時候能在抱著的時候讓他睡著就儘量讓他睡著,經過多種不同方式的入睡,他再睡覺就沒有那麼依賴某一種入睡方式,在搖籃上睡覺也沒有那麼容易醒了。
另外有研究表明,嬰兒是不可以劇烈搖晃的,原因是搖晃容易導致嬰兒搖晃症候群的發生。
嬰兒搖晃症候群:嬰兒頭部較大較重,而頸部肌肉卻比較軟弱無力,受到搖晃時,嬰兒大腦就會跟著晃動,嬰兒得頭部靜脈被擠壓,容易造成輕微腦震蕩或顱內出血,影響寶寶發育和智力發育,嚴重者甚至死亡。
搖晃症候群多見於三歲以內嬰幼兒,具體體現為:頭頸部看不到明顯外傷,但有視網膜出血、嘔吐、嗜睡、四肢抽搐、嚴重者昏迷、腦水腫甚至死亡。生活中,其實還要很多行為可能引起搖晃症候群,比如:家長的搖晃式哄睡、蕩鞦韆、碰碰車、搖搖車。為了孩子的安全,三歲以下的小孩還是儘量避免這些行為比較好。
3.1歲以上兒童也不適合一直搖啊搖
孩子大腦發育的時候,真的不適合這樣顛顛顛,搖搖搖的。曾經有報導,一位雙胞胎的父親,因為哄娃,搖晃幅度太大了,造成孩子直接口吐白沫,甚至危及到了生命。
另外,去年有央視新聞曝光過美國某知名兒童玩具製造商的「網紅搖床」上市以來,已經導致至少30名嬰兒死亡的重大新聞。大多數原因為是嬰兒在未綁系帶的情況下,身體翻轉而導致窒息的。
美國兒科學會稱,大一點的嬰兒會在睡覺時會時不時地翻身,而有些姿勢會導致嬰兒因為沒法翻轉回來而發生窒息,因此不建議父母讓嬰兒睡在任何傾斜睡床上,即使這些睡床產品給出提示,需要扣上安全帶使用。當孩子長到3個月大「或者當嬰兒顯示出翻轉能力時」,父母應當停止使用這款嬰兒床。
除此之後當嬰兒有翻轉能力時,也容易出現像視頻中翻轉掉落風險。這裡要重點說一下:寶寶如果從床上摔下來,家長要立即把寶寶抱起來檢查寶寶的受傷程度,如果寶寶只是皮外傷,家長可以遵醫囑用碘伏給寶寶消毒,並保持局部乾燥衛生。因為寶寶的年齡比較小,皮膚比較嬌嫩,如果不小心摔倒或者磕碰,可能會造成皮膚損傷,嚴重的還會引起骨折以及腦震蕩等。意見建議:同時要做好寶寶的防護工作,避免寶寶發生意外情況,並持續觀察寶寶的症狀變化,如果發現寶寶有嗜睡,發熱等異常情況,需要帶寶寶到醫院做檢查,看寶寶是否有腦震蕩等。
我們為什麼說母愛偉大?那是因為孩子小的時候,母親的付出真的非常了不起。
所以,育兒過程的艱辛非常理解。而那些神器的宣稱也都戳中了痛點,但是,真的沒那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