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深信叢林法則,一眾盟友是「弱肉」,它是「強食」,其傲慢地認為在它宣布全面對抗中國時,世界國家都會與之隨行。但白頭鷹忘記了一件事,熊貓剛出生的時候很小,能被其捕叼,但如今早已成長為一頭猛獸,其他動物不敢輕易挑釁。更何況,給美國作「馬前卒」的代價不小,韓國對此深有體會。
美國號召「討伐中國」,從經濟、政治和軍事多方出發,試圖攔截中方的正常發展,一向跟隨美國步伐的韓國,這一次卻非常罕見地與美國劃清界限。首爾當局正承受著來自華盛頓政府越來越大的壓力,不過截止目前,首爾都拒絕加入美國「徹底孤立中國」的策略,同時還反對禁止向華為和其他中國企業出售半導體,並拒絕參與幹預中方內政的活動。韓國外交官甚至釋放消息稱,對近期美方傷害韓國的利益表示失望。
是什麼讓韓國敢於反對美國霸權?是基於現實形勢,也是基於韓國此前自己的經驗教訓。韓國一個連軍權都獻給美國的國家,其實是很難和美國討價還價的,但它畢竟是一個主權國家,首爾政府需要對廣大韓國民眾負責。上任政府不聽國內請求,執意引進美國薩德系統,但這並沒有給韓國帶來更多的安全感,反而使韓方失去了一個重要貿易夥伴的信任,這個夥伴就是中國。事實上,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合作對象,韓國對華貿易依賴程度高達23.2%,且韓中的貿易順差超過了韓國與美國和日本順差的總和。然而薩德問題給中韓關係以及韓國經濟蒙上了陰影,甚至出現了對方民眾自發抵制韓貨的浪潮,一段時間裡韓國失去了中國遊客的青睞,那些以往人潮不斷的免稅店一度瀕臨關門,鑑於今年的健康危機,如果韓國持續傷及中方利益,恐怕韓國的一些店鋪只能關門大吉。因此在美國試圖又一次掀起反華高潮之際,對去年薩德事件心有餘悸的韓國,不願意再重走老路。
有人說韓國終於記住教訓了,但實際上也有大環境的影響以及美韓關係生惡。在美國提出對華「脫鉤論」開始,國際上就已經出現了反對的聲音,近期就是有來自48個國家的學者討論得出結論「美國對中國發起「新冷戰」不符合人類共同利益!」即便是美國的歐洲盟友也對美國的施壓予以了反對,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韓國的確沒有盲從的必要。且近期韓國國內因為帶病毒美軍進入該國境內一事十分不滿,再加上美國執意要韓國支付超過去年400%的「保護費」,高達40億美元(一開始是50億美元),韓方一直在與華盛頓斡旋,而與中國親近或是首爾找尋的關鍵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