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人的全面發展中起什麼作用?

2020-09-05 藍色巨犀國際教育


二十一世紀的社會是知識競爭的社會,二十一世紀的教育是創新的教育。現代社會,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幾乎成了所有父母最大的心願,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人們對教育的關注視線也正在轉移,越來越注重基礎教育——幼兒教育已成為被關注的焦點,抓好幼兒時期教育已成為人們的共識。

俗話說:「要想學會做事,首先學會做人!」多年的幼教實踐告訴我,要想教有所獲、學有所成,關鍵的基礎和前提是要抓好幼兒期的德育教育。

當今社會獨生子女的自私、粗暴、無禮任性等行為隨處可見,特別是在家庭中這種現象表現得更為嚴重。如在幼兒園中爭搶玩具,這種行為大部分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樣樣事情依著自己的孩子,犯了錯也是心疼,不去批評指正,但現在的幼兒是二十一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任何社會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對自己的下一代提出道德方面的要求,社會的發展對人道德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當現代社會已經進入到人才、人力資本決定一切的階段,人的素質,國民受教育的程度,人的道德水準和文明程度,將直接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前途。所以許多國家把調整教育目標作為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對策。而在培養目標中,又將培養年輕一代良好的思想品德放在首位,從而大大提高國民的素質,增強國勢。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人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習慣,因此我們應抓住幼兒養成教育的關鍵期,培養幼兒良好的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使幼兒終身受益。那麼作為家長和幼兒園的教師該做些什麼?如何去做?

一、糾錯誤方法,樹正確觀念

現今獨生子女普遍,家長應正確對待孩子的行為,糾正錯誤的教養方式,樹立正確的觀念,不能抱有「他打你一拳,你也還他一拳」的錯誤心理。幼兒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家庭對幼兒個體的身心發展的影響是通過家長的教養行為來實現的。因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現一般是最坦率而無掩飾的。幼兒模仿性強,辨別力差,家長一些不良的、錯誤的言行對幼兒的發展有很大的消極影響。如,家庭中父母「過度關心、過度替代、過度教育、過度要求」等錯誤的教育方式,結果使一部分幼兒成為依賴性強,缺乏最起碼的生活自理能力,缺乏道德約束力,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膽怯、粗暴。因此家長必須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則,樹立榜樣,使他健康成長,避免出現心理畸形。

二、家園聯動,經驗共享

由於幼兒園、家庭密切聯繫,使原來的家庭配合幼兒園教育變成為家園同步教育、共同教育。這不但對幼兒的德育發展水平有明顯的提高,而且對改變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有積極的影響作用。孩子與家長在共同的生活中,互相學習;家長與教師在互相溝通中,同步教育孩子。但對於家長來說,他們畢竟不是專業的教育者,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有著一定的難度,因此,通過家長會、家園聯繫窗、組織相關的專題講座,向家長宣傳幼兒早期德育的重要性,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多種滲透,促幼兒德育發展

幼兒德育內容的確立,不能僅僅依據教育者的主觀願望,而必須研究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進行與幼兒相適應的德育。

1.將德育滲透於「同齡」和「混齡」的活動之中。

在幼兒園中不難發現同齡兒童中,通常會出現「爭搶玩具」、「粗暴打人」等現象,這就需要教師勸解指導,而在「混齡」活動中,則會不由自主地出現「以大帶小,以強帶弱」的現象,大班的孩子往往會很自然地把中小班的孩子當成弟弟妹妹來護著,和他們共同遊戲、玩耍,一般不太會出現矛盾衝突。混齡兒童在一起活動,可以促進一些新的社會性行為的發展,對年長的兒童來說,能擴大交往的技能,形成責任心。

2.將德育滲透於教學活動之中。

每個孩子都有著他們不同的特點,當他們出現無理要求、粗暴打人時,我們的教師都應適時適度地介入指導,及時調整幼兒的行為。根據幼兒好模仿的年齡特點,如,給幼兒講講《三隻蝴蝶》的故事,滲透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品德教育,唱唱《讓座》這首歡快的歌曲,使孩子們懂得尊重老人的道理……

3.將德育滲透於「愛」的教育之中。

當幼兒之間出現衝突時,單純的嚴厲訓斥,往往不能奏效。相反,採用榜樣法和情感陶冶法循循善誘,以愛薰陶,更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幼小的心靈,從而使其徹底領悟悔改。對幼兒來說,當然不可能形成什麼「信念」,但要使幼兒的道德認識轉化為「行為」,情感同樣起著這種作用。同時,也由於幼兒道德情感和生理發展的某些特點,應更多採用這些方法,要把這些方法當作幼兒德育的基本方法。所以我們的家長對待孩子提出無理要求時千萬不能大聲訓斥或一頓毒打,以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或造成他們的逆反心理,而應以理說服。

總之,無論作為家長還是老師,我們都希望孩子們在品德教育上能健康發展,成為一位真正受人歡迎,被社會所接納的二十一世紀人才。對此,這就需要我們家園攜手,站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高度來重視幼兒的德育,採用「課堂教學主動滲透,課外活動延伸補充,家庭生活薰陶感染,社會實踐鍛鍊成長」的全方位、立體式的模式,從幼兒階段開始共同促進幼兒德育的發展。有針對性、有層次地幫助幼兒認識問題,及時予以教育糾正,使之形成正確的品德、行為習慣,才能更好地面向全體幼兒,實現德育教育的任務。

相關焦點

  • 全面發展中德育、智育知多少?
    由於疫情的影響,我們沒辦法面對面的進行授課,但是中公小編與你們同在,今天給大家說一說考試中在全面發展中考頻最高的德育、智育所涉及到的知識點吧。※全面PK全面發展指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馬克思的全面發展是精神與身體、個體性和社會性得到普遍充分自由的發展。
  • 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實現數學與德育結合,學習與德育共同發展
    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要求我們促進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為學生營造良好健康的學習環境。小學數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操作性極強的課程,而德育又是思想性和方法性很強的教學理論,所以小學數學教學和德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相互融合、彼此包容的。
  • 校長談德育-健康快樂身心和諧,育德育心全面發展
    校長談德育-健康快樂身心和諧,育德育心全面發展時間:2020/12/9 17:49:50 來源:浦東新區教育局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秦嘉瑩 ,通過醫、教結合,學校與社區互動等形式,不斷提高學生心理安全防範水平,為學生身心健康,快樂成長提供了堅實的保障,進一步提升了學校的育德育心層次,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 全面實施《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構建德育工作新格局
    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中小學德育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對加強黨的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等提出了一系列明確要求,對中小學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指明了方向。特別是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對做好中小學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 教書育人,德育為先,施素質教育,促全面發展
    一、實事求是,充分認可一年來我鎮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成績    2020年,我鎮按照教育局的統一部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扣品格教育,積極作為,推動全鎮中小學德育工作持續發展。    一是德育保障體系不斷完善。2020年度,通過國培省培市培等項目加強了德育主任、團委幹部、少先隊輔導員、班主任等德育力量的專業培訓。
  • 德育的內容和作用
    德育的內容和作用德育在我國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稱謂,在此之前一般稱之為思想道德教育。道德這一概念在我國的歷史就比較長久,從社會早期就有相關的提法,道德一詞在我國最初是兩個字分別是「道」和「德」,這二字最早何用初見於老子的《道德經》中,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 教育持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關鍵在於人的發展,既表現為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也表現為提高不同職業者的知識水平和技能的提升等。  70年來,不斷推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70年來,我國逐漸確立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得到紮實推進,個體的成長需求不斷得到滿足,教育的育人功能凸顯。
  • 少先隊在學校德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視
    少先隊在學校德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視安福縣楓田中心小學王愛華  面對當前一些少年兒童的不良道德行為,家長感到困惑、束手無策;教師通過學校裡的說教,感到效果低微。我校通過少先隊活動,把抽象的德育寓含到看得見、摸得著的活動上來,能打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逐漸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1、主題隊會活動——薰陶自我  主題隊會是少先隊活動開展的最基本的組織形式,也是對隊員進行德育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徑,開創性地開展主題隊會活動,讓學校德育工作更加具體化、多樣化,充分體現少先隊特有的德育教育功能。
  • 申城全面推動育人新格局 讓德育為每個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松江區佘山外國語實驗學校推出《從「絲綢之路」到「一帶一路」探究型綜合課程》,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奮鬥歷程和美好願景……近幾年,上海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構建大中小幼各學段縱向銜接、課內課外網上網下橫向貫通、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融合的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新格局,為每個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 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提高學生的思想文化素質,讓學生全面發展
    德育對於學生的成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學生的成長發展階段,教師應該充分重視德育,並且在教育過程中將德育滲透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雖然當前相關部門十分重視小學階段的德育,並且提出了相應的發展戰略,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部分院校和教師沒有充分意識到德育滲透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更多地是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忽視德育滲透。
  • 社團助力興趣培養,全面發展德育先行——馬蹬初中德育社團日活動
    2019年12月21日,淅川縣馬蹬鎮初級中學嚴格按照縣委縣政府的教育教學方針,落實教體局開展社團教育的德育要求,繼續開展周六德育社團日活動。社團教育是讓學生&34;,是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健康成長的必然要求
  • 德育社團助力學生全面發展一一九重二中周六德育社團掠影
    德、智、體全面發展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育人目標,九重二中努力踐行新時代育人思想,周六德育社團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助力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發展。
  • 小學語文德育有著重要作用,將德育位置與智育齊平,達到真正目標
    在小學語文教育階段中,教師應注意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具體學科教學中,而不是誇誇其談,流於表面形式之中。組織德育教育是小學階段教師應做的基礎工作,所以,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是有必要性和實施性的。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生活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相應的對策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 博學教育20181009淺談德育對人的影響力
    更是將仁義禮智信當作中華倫理中的五常。可見道德貫穿於整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古人十分注重修身養性。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德在人類文明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而在於朝朝暮暮,點點滴滴的積累。一個人在一生之中都在無時不刻的修身養性。
  • 以「三個倡導」引領高校德育深化發展
    學校教育的根本使命在於培養人才、傳承文化和服務社會,三者的和諧發展是學校教育發展過程中的核心問題。德育同樣如此,德育的價值取向是調和德育主客體間矛盾的基本原則,深入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三個倡導」的內在聯繫,對於明確高校德育深化發展的價值取向具有積極意義。 一是堅持「以人為本」,凸顯學生作為高校德育價值主體的地位。
  • 小學「三全育人」德育教育模式研究
    全程育人,強調小學育人貫穿於小學生一日學習和生活中,和小學生的成長全過程無縫對接,遵循小學生從入校到畢業的身心發展規律,促進小學生養成良好德育。全方位育人,強調育人在小學生全面發展各方面和各環節,需要全社會參與,打破學校教育空間局限,營造小學生良好的成長社會環境,加強與社區、家庭合作,結合小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有機結合顯性德育和隱性德育,通過各種手段將德育教育滲入小學生各環節,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
  • 探討傳統文化中的「五倫八德」理念與中學德育教育
    中學德育工作最重要的任務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推動智、體、美等基本素質全面和諧發展以及教會學生做人的重要環節。所以,我們必須把「樹德」工作放在中學生德育工作的首位。而現今的中學德育工作存在著「關注多,效果少」的問題。
  • 小學數學教學中落實德育的策略淺析
    時代的進步、國家的發展、民族的振興,都離不開高素質的建設人才,因此,思想品德教育歷來是各個國家教育工作的重點。小學階段是學生人生的起步階段,也是學生的思想形成、習慣養成、品質塑造的重要時期,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開展思想品德教育,對學生的健康、茁壯成長無疑具有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假如德育工作不能做好,那學生就將成為「危險品」。
  • 西山區春苑小學創設「春苑五育章」 全面推進學校德育、少先隊工作
    為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加強我校德育、少先隊建設,學校堅持「五育並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於2020年12月8日在階梯教室召開德育、少先隊工作會議。
  • 學校德育工作計劃
    德育工作是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作用。加強我校德育工作,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使德育工作滲透到每個教學環節之中,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健全人格,全面發展,個性突出,高素質的人才。特制定此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