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團鳳餅到底是怎麼製作的?一篇文章看懂宋朝貢茶生產工藝

2020-12-20 嶽安堂茶

公元1186年,趙汝礪成為大宋從政郎、福建轉運司司帳,開始參與建安貢茶的監造事業。也正是這樣的機會,讓他更加直觀的接觸到北苑貢茶龍團鳳餅的製作過程。趙汝礪是熊蕃的門生,熊蕃寫過著名的茶學專著《宜和北苑貢茶錄》。但是所謂弟子不必不如師,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趙汝礪認為自己老師的著述不是特別完整,仍有補充完善的必要。所以,他執筆寫下了《北苑別錄》。

在《北苑別錄》的開篇,趙汝礪開宗明義,簡述了建安貢茶的由來、寫作的目的和書名的出處:

建安之東三十裡,有山曰鳳凰,其下直北苑,旁聯諸焙,厥土赤壤,厥茶惟上上。太平興國中,初為御焙,歲模龍鳳,以羞貢篚[2],益表珍異。慶曆中,漕臺益重其事,品數日增,制度日精。厥今茶自北苑上者,獨冠天下,非人間所可得也。方其春蟲震蟄,千夫雷動,一時之盛,誠為偉觀。故建人謂至建安而不詣北苑,與不至者同。僕因攝事,遂得研究其始末。姑摭其大概,條為十餘類,目曰《北苑別錄》雲。

宋朝建安貢茶製作工藝極其複雜,根據《北苑別錄》的記載,其大概的製作流程可以分為七大步驟:採茶、揀茶、蒸芽 、榨茶、研茶 、造茶、過黃。今天我們就為大家科普一下這七個步驟的具體情形。

第一步:採茶

宋朝貢茶對於茶葉鮮葉採摘有嚴格要求,必須是天亮前太陽未出之時採摘。「採茶之法,須是侵晨,不可見日。」因為福建建安地區春茶上市之時,晝夜溫差大,有夜露浸潤茶芽,使得芽葉質量更好,做出來的茶葉顏色更加有光澤。建安鳳凰山上建打鼓亭,採茶時節每日五更擊鼓,召集採茶工在鳳凰山集合,每人領一塊木牌上山採茶。茶工採摘的技巧要求,必須以指尖採,而不能用指甲掐,以防損傷鮮葉嫩芽。每天採摘的時間也有相應規定,五更出,辰時回,不得因為貪圖多採茶葉而耽誤時辰。「至辰刻復鳴鑼以聚之,恐其逾時貪多務得也」。為了製作貢茶,鳳凰山上每天聚集的採茶工大約250人(採夫日役二百二十五人)。

第二步:揀茶

當茶葉採摘之後,需要經過恰當的篩選,這與我們後世制茶有相似的地方。當然,宋朝貢茶的揀茶比我們想像的更加複雜。茶葉採摘後,會有不同芽葉,比如小芽、中芽、紫芽和白合、烏蒂等。不同葉片形狀分別對應製作不同的貢茶,所以要精選挑揀。簡單來說,小芽類似鷹爪,可以用來製作龍團勝雪和白茶。小芽中的芽心,如同小針,被稱作水芽,與現代的單芽有類似之處,是最好的極品小芽。中芽就是一芽一葉,白合是兩葉抱一芽,紫芽是紫色的鮮葉。在製作龍鳳餅時,以小芽和中芽為主,紫芽、白合、烏蒂都不要,以免茶餅顏色斑駁,滋味混濁(首面不均,色濁而味重也)。

第三步:蒸芽

茶葉挑選之後,就要進入到蒸青餅茶最重要額工藝之一蒸茶階段。在蒸茶之前,先將茶葉用冷水反覆洗滌,保持鮮葉乾淨整潔。將洗淨的茶芽放到專門的甑中,等水開之後蒸之。蒸茶的時候要掌握好火候和時間,防止過度蒸熟或者是蒸的時間太少,青氣太重,所謂「過熟則色黃而味淡,不熟則色青易沉,而有草木之氣」。適度蒸茶,這裡面的訣竅需要經驗和眼力,唯有老師傅才能掌控得當。

第四步:榨茶

蒸過的茶葉必須先用冷水淋洗數次,讓其降溫冷卻。榨茶可分為四大步,小榨、大榨、揉搓和翻榨。先用潔淨的麻布將茶葉包好,放置在小榨床上榨出水分(小榨以去其水),再上大榨床壓榨去汁。之後再進行揉搓,揉搓後再重複之前的壓榨工序,反覆幾次,直到壓榨不出茶汁為止。這個步驟非常辛苦,一般要「徹曉奮擊,必至於乾淨而後已」。北苑貢茶的特點是必須通過壓榨將茶膏出盡,否則「色味重濁」。

第五步:研茶

研茶的目的是將壓榨後的茶芽研碎,方便後期壓模成餅。研茶的工具「以柯為杵,以瓦為盆」,研磨之前必須加水,不同的茶葉品類加水的數量是不同的。這個經過長期實踐,已經有了嚴格的規定。比如製作「勝雪、白茶以十六水」,也就是每餅加水16杯,「下而揀芽之水六,小龍鳳四,大龍鳳二,其餘皆十一二焉」,不能多不能少。每加一杯水,必須水幹茶熟為止,否則茶餅表面不勻,煎茶衝泡容易沉澱,質量不高。研磨的匠人必須是「強有手力者」,這樣研茶的效果才好,才能做出好茶。當然,研茶的水同樣重要,「嘗謂天下之一,未有不相須而成者,有北苑之芽,而後有龍井之水。其深不以丈尺,則清而且甘,晝夜酌之而不竭。凡茶自北苑上者,皆資焉。亦獨錦之於蜀江,膠之於阿井,詎不信然。 」

第六步:造茶

茶葉研磨之後,就要進行下一道工序,壓模製餅。這道工序又叫做造茶,將茶葉放置入刻有祥雲龍鳳等圖案的模具中,壓緊造銙。造茶模具有大龍、有小龍,有花、有方,「品色不同,其我亦異」。壓模之後等待其稍微乾燥以後,將其攤放在特製的竹蓆上,等待過黃烘乾。

第七步:過黃

這是貢茶製作的最後一道重要工序,叫做過黃,相對於現在制茶工藝中的烘焙。將壓模涼幹的茶餅,放在烈火上烘焙,然後過沸水淋浴,反覆三次之後,再用文火烘焙,利用柴火煙焙。這個時候,火不能太大,太大容易造成「面炮而色黑」。但同時也不能用煙,否則「香盡而味焦」。煙焙時間長短根據餅茶厚薄而定,餅厚者需要10~15天,餅薄者6~8天即可。過黃之後,茶餅必須「過湯上出色。出色之後,當置之密室,急以記扇扇之,則色澤自然光瑩矣」。只有經過沸水淋浴,茶餅顏色才自然光亮,晾乾之後成而真正的貢茶。

參考文獻:宋朝趙汝礪《北苑別錄》

相關焦點

  • 蘇軾、歐陽修求而不得的「龍團鳳餅」,究竟是什麼茶?
    如今,延續了團茶之美的普洱茶,仿佛又將「龍團鳳餅」帶了回來。那麼,「龍團鳳餅」究竟是什麼茶呢? 1 龍團鳳餅,是宋朝最有名的皇室貢茶 「龍團鳳餅」,聽其名便知身價金貴。
  • 蘇軾、黃庭堅、歐陽修紛紛打call的「龍團鳳餅」究竟是什麼茶?
    「龍團鳳餅」,聽其名便知身價矜貴。在古代能用龍鳳形容的,只有皇室,這「龍團鳳餅」,便是宋朝最有名的皇室貢茶。能入貢茶譜的自然都是好茶,但能博得上至官家下至士大夫階層一水稱讚的,大概就只有龍團鳳餅了。能讓這麼多人頂禮膜拜的「龍團鳳餅」,究竟有什麼魅力呢?「龍團鳳餅」的前世今身「龍團鳳餅」其實就是北苑貢茶。唐宋時期,貢茶多製成餅狀。北苑官焙貢茶初步建立時,特製龍鳳模,用的標誌性紋飾是龍和鳳。
  • 北苑貢茶:龍團鳳餅冠絕天下
    茶神廟與摩崖石刻,見證千年貢茶輝煌    為何要選在建甌?一是因為北宋時期,建甌當地生產北苑貢茶進貢給皇室,形成了一條從建甌到北宋都城開封的貢茶之路,建甌為起點。二是因為當地因進貢貢茶而不斷改良茶餅製造技術,代表了當時茶餅製作工藝的最高水平。因此,周絳在《補茶經》中說道:「天下之茶建為最,建之北苑又為最。」
  • 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為何盛行於宋朝,對宋朝又有什麼影響?
    而宋朝作為中國古代繼唐朝後的一個經濟發達的封建社會,對一些茶文化也非常的講究。著名的北苑貢茶就是在宋朝時期流行的。北苑貢茶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宮廷御茶園,是宋朝最大的一個貢茶製造中心,是中國團餅茶最高的製作工藝的地方,所以不管是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是非常著名的。
  • 福建漳平永福臺灣高山茶入選「故宮貢茶」
    中國臺灣網3月13日漳平消息 去年底,北京故宮博物院到各地遴選贈送貴賓的禮品茶,相關人士到福建漳平永福臺灣農民創業園考察後,對當地的氣候環境、科學生產與製作工藝都十分滿意,與創業園籤訂了協議,將永福高山茶列為「故宮貢茶」。
  • 愛喝奶蓋貢茶的盆友,你真的喝對貢茶了嗎?
    十三夷就是奶蓋茶的頭號粉絲,只要抿一口將近3CM厚的奶蓋,再喝一口清爽的貢茶,感覺整個人都好的不要不要 ,對,就是最近大家都愛說的「吸仙氣」!怎麼個仙法呢?奶蓋貢茶之所以口感頗佳,是因為它不是一杯「油膩」的甜品。
  • 經歷幾起幾落,一篇文章看透它的興衰沉浮
    既然說茶文化起源於中國,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看一看到底茶文化源自於何時,在它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有過怎樣的盛世景象?一、茶文化萌芽於南北朝至唐朝初期顧炎武在他的《日知錄》中曾提到過,自秦人取蜀,始有茗飲之事。
  • 一篇文章看懂【東國玻尿酸】,N大優勢一次性盤點
    一篇文章看懂【東國玻尿酸】,N大優勢一次性盤點 很多小仙女 都聽說過「東國水光」 現在東國的代表產品 可不再僅僅是水光啦 2020年秋季
  • 中國貢茶第一寨——宣恩伍家臺
    「鄂西宣恩有貢茶,茶葉之寶甲天下;當年捧茶獻天子,『皇恩寵錫』傳佳話。如今茶香飄四海,色香味濃誰不誇;遠方的朋友親愛的客,請喝一杯宣恩茶。」這裡所說的貢茶產地就是伍家臺。伍家臺村位於萬寨鄉集鎮之南,距宣恩縣城、萬寨集鎮各15公裡,離宣恩高速出口約10公裡。生態環境優美。
  • 上一篇文章是如何製作的?
    今天我們來揭秘一下幕後的製作。大量的紀錄片:棘龍這一篇文章可能是我為了寫文章看紀錄片看得最多的了。我用了一上午時間看完了:《BBC恐龍星球》的兩集,《侏羅紀公園3》《史前鱷勢力》《史前怪龍》看得眼賊疼[捂臉哭]。
  • 臺灣的貢茶,世界的好茶
    中國貢茶,精選世界各地上等好茶為基茶,以貢茶獨特製作工藝,將傳統與時尚進行融合,由此世界的好茶以潮流的形象華彩亮相中國消費者面前,這裡有最為正統的英式伯爵紅茶伴你度過悠閒的下午;更或者來一杯上好的臺灣高山烏龍,暢遊寶島臺灣只在一口輕啜瞬間......
  • 忻州PP熔噴料配方製作生產工藝生產熔噴布怎麼能保證口罩過濾效率
    忻州PP熔噴料配方製作生產工藝,生產的熔噴布怎麼才能保證口罩的過濾效率新冠狀病毒現在非常嚴重,PP熔噴料更是成為了口罩中很重要的材料,那麼PP熔噴料生產的熔噴布怎麼才能保證口罩的過濾效率,接下來衡水金輪就和大家講一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