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86年,趙汝礪成為大宋從政郎、福建轉運司司帳,開始參與建安貢茶的監造事業。也正是這樣的機會,讓他更加直觀的接觸到北苑貢茶龍團鳳餅的製作過程。趙汝礪是熊蕃的門生,熊蕃寫過著名的茶學專著《宜和北苑貢茶錄》。但是所謂弟子不必不如師,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趙汝礪認為自己老師的著述不是特別完整,仍有補充完善的必要。所以,他執筆寫下了《北苑別錄》。
在《北苑別錄》的開篇,趙汝礪開宗明義,簡述了建安貢茶的由來、寫作的目的和書名的出處:
建安之東三十裡,有山曰鳳凰,其下直北苑,旁聯諸焙,厥土赤壤,厥茶惟上上。太平興國中,初為御焙,歲模龍鳳,以羞貢篚[2],益表珍異。慶曆中,漕臺益重其事,品數日增,制度日精。厥今茶自北苑上者,獨冠天下,非人間所可得也。方其春蟲震蟄,千夫雷動,一時之盛,誠為偉觀。故建人謂至建安而不詣北苑,與不至者同。僕因攝事,遂得研究其始末。姑摭其大概,條為十餘類,目曰《北苑別錄》雲。
宋朝建安貢茶製作工藝極其複雜,根據《北苑別錄》的記載,其大概的製作流程可以分為七大步驟:採茶、揀茶、蒸芽 、榨茶、研茶 、造茶、過黃。今天我們就為大家科普一下這七個步驟的具體情形。
第一步:採茶
宋朝貢茶對於茶葉鮮葉採摘有嚴格要求,必須是天亮前太陽未出之時採摘。「採茶之法,須是侵晨,不可見日。」因為福建建安地區春茶上市之時,晝夜溫差大,有夜露浸潤茶芽,使得芽葉質量更好,做出來的茶葉顏色更加有光澤。建安鳳凰山上建打鼓亭,採茶時節每日五更擊鼓,召集採茶工在鳳凰山集合,每人領一塊木牌上山採茶。茶工採摘的技巧要求,必須以指尖採,而不能用指甲掐,以防損傷鮮葉嫩芽。每天採摘的時間也有相應規定,五更出,辰時回,不得因為貪圖多採茶葉而耽誤時辰。「至辰刻復鳴鑼以聚之,恐其逾時貪多務得也」。為了製作貢茶,鳳凰山上每天聚集的採茶工大約250人(採夫日役二百二十五人)。
第二步:揀茶
當茶葉採摘之後,需要經過恰當的篩選,這與我們後世制茶有相似的地方。當然,宋朝貢茶的揀茶比我們想像的更加複雜。茶葉採摘後,會有不同芽葉,比如小芽、中芽、紫芽和白合、烏蒂等。不同葉片形狀分別對應製作不同的貢茶,所以要精選挑揀。簡單來說,小芽類似鷹爪,可以用來製作龍團勝雪和白茶。小芽中的芽心,如同小針,被稱作水芽,與現代的單芽有類似之處,是最好的極品小芽。中芽就是一芽一葉,白合是兩葉抱一芽,紫芽是紫色的鮮葉。在製作龍鳳餅時,以小芽和中芽為主,紫芽、白合、烏蒂都不要,以免茶餅顏色斑駁,滋味混濁(首面不均,色濁而味重也)。
第三步:蒸芽
茶葉挑選之後,就要進入到蒸青餅茶最重要額工藝之一蒸茶階段。在蒸茶之前,先將茶葉用冷水反覆洗滌,保持鮮葉乾淨整潔。將洗淨的茶芽放到專門的甑中,等水開之後蒸之。蒸茶的時候要掌握好火候和時間,防止過度蒸熟或者是蒸的時間太少,青氣太重,所謂「過熟則色黃而味淡,不熟則色青易沉,而有草木之氣」。適度蒸茶,這裡面的訣竅需要經驗和眼力,唯有老師傅才能掌控得當。
第四步:榨茶
蒸過的茶葉必須先用冷水淋洗數次,讓其降溫冷卻。榨茶可分為四大步,小榨、大榨、揉搓和翻榨。先用潔淨的麻布將茶葉包好,放置在小榨床上榨出水分(小榨以去其水),再上大榨床壓榨去汁。之後再進行揉搓,揉搓後再重複之前的壓榨工序,反覆幾次,直到壓榨不出茶汁為止。這個步驟非常辛苦,一般要「徹曉奮擊,必至於乾淨而後已」。北苑貢茶的特點是必須通過壓榨將茶膏出盡,否則「色味重濁」。
第五步:研茶
研茶的目的是將壓榨後的茶芽研碎,方便後期壓模成餅。研茶的工具「以柯為杵,以瓦為盆」,研磨之前必須加水,不同的茶葉品類加水的數量是不同的。這個經過長期實踐,已經有了嚴格的規定。比如製作「勝雪、白茶以十六水」,也就是每餅加水16杯,「下而揀芽之水六,小龍鳳四,大龍鳳二,其餘皆十一二焉」,不能多不能少。每加一杯水,必須水幹茶熟為止,否則茶餅表面不勻,煎茶衝泡容易沉澱,質量不高。研磨的匠人必須是「強有手力者」,這樣研茶的效果才好,才能做出好茶。當然,研茶的水同樣重要,「嘗謂天下之一,未有不相須而成者,有北苑之芽,而後有龍井之水。其深不以丈尺,則清而且甘,晝夜酌之而不竭。凡茶自北苑上者,皆資焉。亦獨錦之於蜀江,膠之於阿井,詎不信然。 」
第六步:造茶
茶葉研磨之後,就要進行下一道工序,壓模製餅。這道工序又叫做造茶,將茶葉放置入刻有祥雲龍鳳等圖案的模具中,壓緊造銙。造茶模具有大龍、有小龍,有花、有方,「品色不同,其我亦異」。壓模之後等待其稍微乾燥以後,將其攤放在特製的竹蓆上,等待過黃烘乾。
第七步:過黃
這是貢茶製作的最後一道重要工序,叫做過黃,相對於現在制茶工藝中的烘焙。將壓模涼幹的茶餅,放在烈火上烘焙,然後過沸水淋浴,反覆三次之後,再用文火烘焙,利用柴火煙焙。這個時候,火不能太大,太大容易造成「面炮而色黑」。但同時也不能用煙,否則「香盡而味焦」。煙焙時間長短根據餅茶厚薄而定,餅厚者需要10~15天,餅薄者6~8天即可。過黃之後,茶餅必須「過湯上出色。出色之後,當置之密室,急以記扇扇之,則色澤自然光瑩矣」。只有經過沸水淋浴,茶餅顏色才自然光亮,晾乾之後成而真正的貢茶。
參考文獻:宋朝趙汝礪《北苑別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