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挖出「天下第一劍」,2500年不腐不鏽,顯微鏡下發現千古秘密

2020-12-17 華夏文物

時間只是簡單的乘法,它能夠將一鍋米飯變餿,也能夠將一鍋米飯,變成甘甜的酒,但並不是所有的東西,年代越久越好的。古董,年代越久遠,價值就越高,但時間也會再古董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一些不能夠長久保存的文物,消失在了歷史上,比如說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也有的東西,能夠保存下來,卻難掩時光的印記,比如那些金屬物件,今天要說的,是有著「天下第一劍」之稱的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的發現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想必無人不知。勾踐忍辱負重,用9年的時間滅掉了吳國,成為了春秋時期的最後一名霸主,而這名霸主的劍,名為「鳩淺」。1965年,考古人員在湖北江陵一座楚國的墓葬群中,發現了600多件文物,其中就有勾踐的「鳩淺」。兩千多年的時間好像沒有在這把劍身上留下痕跡,又或者工匠在為勾踐製作這把劍的時候,用盡畢生所學,所以劍才能夠在兩千多年之後,保持它的鋒利和光亮。根據當時的考古工作者回憶,一名考古隊的工作人人員在取劍的時候,一不小心就被它劃出了傷口,血流不止;有人好奇的想要測試它的鋒利程度,稍一用力,就捅破了16層的白紙。

在場的人無不對這把劍感到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製造工藝,能讓一把古代的劍,保持這樣的鋒利和不朽。之後專家便對劍進行了研究,這把劍長55.7釐米,寬4.6釐米,劍柄長8.4釐米,重量有875克。起初,人們並不知道這把劍是越王勾踐的劍,是根據劍格上的兩行鳥篆銘文,「越王鳩淺自乍用劍」,證實劍為越王勾踐的劍。這把劍做工精美,兩千四百多年,劍上的紋飾依舊清晰可見,而且劍身也沒有生鏽,因此被人稱為「天下第一劍」,如今已經成為我國的國寶級文物。

越王勾踐劍身上奧秘

沒有任何一件物品,能夠躲過時光的摧殘,那越王勾踐劍是怎麼無視了這個定律的呢?科學家們百思不得其解,為了解開越王勾踐劍身上的奧秘,他們多次對越王勾踐劍進行了檢測,也運用了現代的X光技術。經過檢測之後,科學家發現,劍的主要成分為銅、錫、鉛、琉等等,且劍的不同部位,所含有的金屬成分都不同。這就說明了,寶劍在鑄造的時候,並不是所有的金屬一同配比而成,而是分別澆灌不同的部位,最後再將其合在一起。兩千多年前,中國的工匠就已經掌握了這樣的技術,不得不令人佩服。

2500年不腐不鏽的秘密

在一些官方的資料中,說明了越王勾踐劍是因為劍含有琉的成分,因硫化銅而保持將近2500不腐不鏽,但在另外的兩把青銅劍中,專家也檢測出了琉的成分。那兩把青銅劍就沒有能夠保存完好,而且琉的成分越多的地方,生鏽得越是厲害,這就推翻了之前關於琉的猜測。為了弄清楚越王勾踐劍不生鏽的原因,將其放在顯微鏡下放大觀察,這一次,才真正地發現了越王勾踐劍的千古秘密。

在500倍的放大之後,科學家在劍刃處發現了一些像樹枝一樣的條紋,又叫做樹枝晶。在分析合金成分之後,科學家發現,越王勾踐劍所採用的幾乎都是上等的銅料,將其中的雜質層層剔除,到最後只剩下銅,含鉛量更是不到0.1%。而在另外的青銅劍中,專家發現了高達2.23%的含鉛量,由此可見,鉛的含量可能是越王勾踐劍能夠保持兩千多年不生鏽的原因。依賴於現代的科學技術,我們終於分析出了越王勾踐劍身上的奧秘,但兩千多年前的人,就已經能夠製造出這樣的神劍,可見其技藝的高超。

相關焦點

  • 古墓搬遷挖出乾屍:中國三大不腐女屍震驚全國
    【科技訊】3月9日消息,古墓搬遷挖出乾屍,百年肉身不腐身份確定。近日,成都一座百年古墓在搬遷時,出土一具歷經百年肉身不腐的男性乾屍,經辨認,該男屍不僅肉身並未完全腐化,甚至連牙齒鬍鬚還都清晰可見,這一發現也震驚了在場的所有人。
  • 越王勾踐劍為什麼可以被大家稱為天下第一劍,有什麼奇特之處?
    文丨谷城淺說歷史(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在近代時期1965年12月,我國的一些考古人員在湖北荊州市江陵縣地區發現了已經有著2400年歷史的一個楚國古墓群,而在棺槨裡面這位古墓主人的屍骨旁邊不像別人擺放珠寶一樣,而是擺放著一把未出鞘的寶劍
  • 冷兵器中的天下第一劍——越王勾踐劍
    其實出土的古代文物中,兵器類的不在少數,劍的數量更是不在話下。為什麼越王勾踐劍能成為天下第一劍呢?我們一起走進那個硝煙瀰漫、動亂的時代,去了解越王勾踐劍。在春秋末期吳越兩國經常發動戰爭。1965年於湖北省江陵的一座楚國的墓葬中,出土了六百多件文物,其中就有這件越王勾踐劍,並千年不腐。這把劍通長55.7釐米,寬4.6釐米,柄長8.4釐米,重875克,都不足兩瓶礦泉水的重量,卻極其鋒利,曾不小心將當時的一位考古人員的手指劃破,血流不止。
  • 1934年,河南發現一古墓,揭開千古大秘密
    古人認為自然界是一個道化的世界,人世間好事多,上天就會獎勵你,而壞事多了,上天就會降下災禍作為懲罰,龍,就是中國人心中最好的代表,所以每當某位天子荒淫無道,不辦人事的時候,龍就會出現,替天行道,警示皇帝不要做得太過分,所以龍出現的次數越多越能代表當時日子一定不好過。
  • 清華大學加入「古墓派」:那些曾經挖出古墓的高校
    清華大學加入「古墓派」:那些曾經挖出古墓的高校 原標題:   「清華大學驚現古墓!」  5月31日,清華大學傳出消息稱,該校在建設新土木館大樓工程項目時發現古墓群,隨即引發輿論關注。
  • 今天被「古墓派」刷了屏,為啥學校總能挖出古墓
    1月6日,一則中山大學南校區挖出漢代古墓的消息,瞬間讓中山大學上了熱搜。當天下午,中山大學宣傳部門確認,該校廣州校區南校園擬建學生食堂項目選址,施工時發現墓地的情況屬實。該校已經上報,文物部門已進駐現場,正在按有關規定進行辦理。
  • 老人道出「千古秘密」,世代守護古墓為何人,專家卻表示需要考證
    一些人就特別喜歡去一些比較神秘的地方去探險,而且近些年來,由於古墓類的小說和電影非常的盛行,很多人也想去親身體驗一下。一些古墓古村落,成為一些驢友非常喜歡去的地方。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個神秘的地方,是一所比較古老的村莊,叫做塔寺村。
  • 現實版盜墓筆記:千年古墓挖出會呻吟女人 工人被嚇慘
    在2002年在連雲港市發現了一座晚期的古墓,但是其實這一切都是很正常的,但是最令人奇怪的是,當考古人員揭開棺蓋的時候,裡面趟著的一具女屍竟然發出幾聲怪異的呻吟聲,而且屍體也保存完好,這一幕把當時在場的工人都嚇得半死。這真是現實版的盜墓筆記啊。
  • 工地挖出美豔女屍(組圖)揭秘百年不腐身的那些秘密
    網絡配圖近日一則工地挖出美豔女屍的新聞引發了網友關注。所謂的溼屍,是指在埋葬相當長一段時間後,依然能夠保有一定水分而不腐爛的屍體,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1972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漢代女屍。棺蓋打開後,一股奇異的香氣撲面而來,在場的人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棺材裡躺著的,居然是一個身著清代一品官服的女屍。她容貌秀美,體有奇香,而頸部卻帶著一個足以致命的T形傷口。這是一座葬法奇特的古墓,墓主人的身份和死因更是撲朔迷離。近日,這個讓人們苦苦探索了幾年的謎團終於被解開。
  • 河南發現千年古墓,出土文物讓人振奮,學者:我們領先世界2500年
    因為大旱,水庫塌陷,2500年前的古墓再一次出現在世人眼前,從中出土的一件文物,也將那個流傳了幾千年的傳說終結,同時,也展現了我們古人那超常的智慧,令人嘆服。自古以來,河南都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地方,在地理位置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歷史意義。
  • 陝西挖出4000年古墓,女子被砍「一個部位」後殉葬
    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4000年古墓,女子被砍「一個部位」後殉葬
  • 宅基地發現古墓,墓主身份成謎,農民拿出一隻罐子,揭開古墓秘密
    徐海軍將大罐子上的泥巴擦乾淨後,這才發現這是一件青銅器。徐海軍發現青銅器,村民們也紛紛湧入地基裡挖掘,很快一件又一件的青銅器被挖了出來。這個宅基地的下面似乎是個大倉庫,埋藏的青銅器應有盡有,怎麼也挖不完。
  • 河南挖出蘇妲己墓,揭開千古謎團,我們冤枉她幾千年了
    十九世紀末期,考古學家們在河南的安陽地區發現了古墓,古墓裡面還有很多殷商時期的物品。最後考古人員的研究表明這是商紂王的墓,而蘇妲己和姜王后的墓就在商紂王墓旁邊。蘇妲己墓的存在也證明了歷史上的蘇妲己是真正存在的,但是根據考古學家進一步研究發現,這位歷史上的蘇妲己也許並不是我們印象中的「妖媚禍國」形象。墓中的文字顯示這位蘇妲己並不是什麼狐妖,而是普通人。
  • 濟南挖出千年古墓,出土兩罐神秘綠色液體,考古家當場喘不過氣
    但是咋挖掘時,往往會出現一些奇怪的古物,就比如在1973年的一個夏季,在濟南區外的十幾公裡的一個小山丘上,挖掘到了一座古老的古墓,看樣子以後一千多年,然而在古墓中卻挖出了兩罐神秘綠色液體,看起來十分噁心,考古家當場差點喘不過氣來。
  • 建築工地挖出一口棺槨,其內部為何會散發芳香氣味
    工地挖出一口棺材,棺材內散發出芳香,出土一具不腐女屍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這片土地下,更是埋葬著數不勝數的古墓與珍寶。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考古技術也在不斷發展,但在探尋古墓之事上。現代考古隊還無法做到面面俱到。
  • 劍橋大學挖出中世紀墓地,你的母校加入「古墓派」了嗎?
    據《衛報》報導,英國著名學府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的學生宿舍下最近挖出超大型中世紀墓地,挖出的骸骨保存十分完好。自19世紀以來,一直有劍橋大學附近有中世紀墓地遺址的傳聞。直至2020年夏天,一批位於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克羅夫特花園的老舊宿舍拆倒後,考古學家們才得以開始挖掘這座規模巨大的公墓。"現在我們能看到一幅完整清晰的羅馬末期的居住生活。」
  • 中山大學建設體育館,施工過程中竟然挖出千年古墓
    而就在1月6日,廣州,中山大學南校區一食堂旁邊正在施工建設體育館,結果挖出一個漢代古墓!中山大學的位置地勢較高,適宜古人生產生活,死後埋葬。早在很早以前,中山大學就有挖掘出古墓的先例。1961年底,中大曾在校內發現一處西漢時代墓葬,墓內有陶井、陶屋、陶鬥等文物,還發現一隻密封保存酒漿的瓠甕。
  • 古墓挖出上古史書,證實《史記》的錯誤,歷史或許徹底改寫
    幸運的是很多古籍都被保留在古墓中,在考古家考古挖掘時,就會出土這些歷史失傳古籍。事實上,不僅是現代考古家會挖出歷史失傳古籍,就連古代的一些「摸金校尉」也可能挖出不少記載上古史書的竹簡。其中起步名為《竹書紀年》的上古史書便是東晉時期一盜墓者從古墓中挖出的。
  • 古墓出土絕世寶劍,材質特殊千年不鏽,一劍可劃破十幾層紙
    在眾多兵器中,劍是最不能忽略的一種。劍屬於短兵,是兵中王者,素有「百兵之王」的美稱。對於我們來說,劍是古老的存在。提起古劍,很多人會想到幹將、莫邪等流傳千古的名劍。遺憾的是,這些劍只出現在漢代劉向《列士傳》和《孝子傳》等資料文獻中,屬於傳說中的兵器,現實中並無實物出土。
  • 中山大學又挖出古墓了!中大考古系可以在校實操了
    據學校學生稱,本來當時施工隊正緊鑼密鼓地對學校的體育館進行施工建設,沒想到居然挖出了一個古墓。據悉該古墓疑似建於漢代,距今已有1、2千年了。@SEA悟奇:如果連宿舍樓底下也是漢代古墓,是文物重要還是宿舍樓重要?其實,這不是頭一次在中大發現古墓的了。早在1961年1月10日《羊城晚報》曾披露中大考古教研組在校內發現一處西漢時代墓葬。同年11月,《中山大學》記錄,中大考古教研組在校區東區原高崗球場發掘出一座東漢磚室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