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全世界到處都在喝mojito,
但我還是更喜歡喝sangría和tequila。
Well,周杰倫在歌中對mojito的發音遵從了西班牙語/mo'xito/的本音。事實上,英語讀mojito這個詞也是讀作/mə(ʊ)'hiːtəʊ/,字母<j>並沒有讀/dʒ/音,也儘量遵從了西班牙語的本音。Entonces問題來了,為什麼中文翻譯成了「莫吉託」??
「莫吉託」很可能是對照拼寫「想當然」地翻譯過來而非音譯的。事實上,中文世界裡還有個小眾的港臺翻譯叫「莫希託/莫西託」,和「墨西哥」的音譯方式異曲同工。
我們今天就來聊聊西班牙語裡老生常談的字母<J>的發音
字母J的發音(或字母<g>在<i>或<e>前的軟音)在通俗羅曼語中基本最開始都是讀/dʒ/的,沒錯就是現代英語和義大利語裡的那個石骨鐵硬的「吱」音。
後來,在某些羅曼語中(法語和葡語,說的就是你倆!),這個鐵骨石硬的塞擦音進一步軟化成了擦音/ʒ/,就是那個軟綿綿的「日」音。
大部分羅曼語最多就發展到這個地步。但是總有些羅曼語不按常理出牌,比如伊比利亞半島上某些地方又集體標新立異地清化了這個濁擦音/ʒ/,變成了清輔音/ʃ/,也就是英語的<sh>「溼」音。
加利西亞語玩到這裡也就停下了。加利西亞語中這類讀/ʃ/音的都統一用字母<x>來拼寫,因為在發生清化之前,字母<x>在半島多地已經批量變成了/ʃ/的發音。今天的加泰隆尼亞語還是這個格局。去板鴨留學的小夥伴們第一次聽到la Caixa這個銀行名字的發音的時候肯定都是這樣的:
我是誰?我在哪兒?這裡講什麼話?西班牙語怎麼會有這個聲音?
最後,西班牙語的<j>大約在Reconquista之後最終從/ʃ/變成了今天的/x/的發音,也就是「喝」音。這是發音部位從口腔中間挪向了後方的軟顎。很多人認為這個音是阿拉伯語的影響下產生的(畢竟阿語具有調動從小舌到聲帶中間任一部位發音的神奇功能)。
(多說阿拉伯語可以預防食道癌.jpg)
總結下來,羅曼諸語的發展路徑就是:
經過這一溜的稀奇古怪野雞變化,我們終於得到了西班牙語今天「喝」的發音。
西語的[x]和英文的[h]不同,前者是軟顎擦音,後者部位還要靠下,區別相當於北京口音普通話的「喝」和廣東口音普通話的「喝」。
正因如此,西語有時給人一種似乎大小舌都顫的印象,比如reloj一詞的發音,rrrrrrelo喝!靈動清爽,好像表演口腔雜技。雖然[x]和小舌顫音相差甚遠,但隔壁小舌顫音法國代表的法式小舌日常很多時候根本就是小舌清擦音[χ],尤其在清輔音連綴如<fr>,<tr>,<pr>中,因此兩者聽感已然非常接近。(說到底,法國人的弱雞R也配叫小舌顫音??在德國佬面前顫抖吧還是)
話說回來,解釋完了西語的語音演變,顯然「莫希託」這個翻譯更加合理(你要翻譯成「墨黑拖」也不是不可,「希」字本身在粵語裡正好也就讀hei)。很遺憾,標準普通話中不存在hi這個聲音。古代的hi到今天的北京話裡,要麼變hei要麼變xi。所以外國人譏笑的時候發出的hihihi,用標準普通話/北京話譏笑還要變成「嘻嘻嘻」或者「嘿嘿嘿」。普通話/北京話音系還是太貧乏了,不如用中古漢語音譯一切外語好了(手動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