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來以擁抱變化聞名於行業的阿里巴巴,又迎來了新一輪的組織架構調整。
具體來看,此次組織架構調整主要涉及淘寶、天貓等核心電商業務的多位高管。
湯興(平疇)全面負責淘系用戶產品與技術。在原有職責基礎上,搜索推薦事業部、天貓-消費者平臺產品團隊、淘系消費者運營事業部向平疇匯報。
楊光(吹雪)全面負責天貓商家和行業的運營工作,在原有職責基礎上,天貓服飾風尚事業部、天貓快速消費品事業部、阿里汽車事業部、聚划算事業部、天貓活動營銷中心、天貓商家策略部向吹雪匯報。
劉博(家洛)將全面負責平臺商業化體系的建設和發展,阿里媽媽事業群、天貓商家營銷中心(含原天貓品牌營銷中心和部分商業化團隊)向家洛匯報。
天貓服飾風尚事業部下的奢品運營中心和魅力惠業務將會進入天貓進出口事業群,向劉鵬(奧文)匯報;天貓品牌市場部向集團CMO董本洪(張無忌)匯報;淘寶商家與行業線繼續由張凱夫(凱芙)負責。
此外,調整內容顯示,原新零售智能引擎事業群總裁Jingren(靖人),另有任用。但此前負責天貓快速消費品和服飾風尚事業部的胡偉雄(古邁)卻並未提及。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業務調整中,職權管理範圍增加的湯興(平疇)、楊光(吹雪)、劉博(家洛)三人在阿里均可謂是成績斐然。
資料顯示,2019年,湯興(平疇)正式加入阿里巴巴,任職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整體負責包括淘寶技術、天貓技術、農村淘寶技術、閒魚等多個團隊組成的新零售技術事業群淘系技術部,連續兩年擔任阿里雙十一技術總指揮。
在入職阿里之前,他擁有超過十年全球 TOP IT 公司研發及管理方面的工作經驗,曾任谷歌上海研發中心技術總監,負責Google 視頻搜索業務及參與YouTube視頻搜索服務的研發,後入愛奇藝擔任 CTO,帶領愛奇藝技術團隊建立起全球首個基於視頻數據理解人類行為的視頻大腦——愛奇藝大腦,讓機器能夠理解視頻內容,並領導在視頻社交領域推出愛奇藝泡泡,開創了視頻社交先河。
楊光(吹雪),則是一名老阿里人,任職阿里巴巴副總裁,負責天貓消費電子和家裝事業部,2011年曾擔任淘寶旅行平臺負責人,後擔任天貓供應鏈創新事業部總經理,2017年3月,吹雪還曾出任蘇寧易購董事,2018年3月,吹雪出任新成立的天貓消費電子事業部總經理,到2019年底,吹雪的管理範圍裡又增加了家裝業務。
今年雙11,來自天貓的數據顯示,自11月1日0點至11日10點,100層的「天貓3D家裝城」裡迎來6000萬人次「雲逛街」,同時,天貓家裝已累計誕生188個成交額破1000萬的單品,其中,林氏木業、全友家居、源氏木語、索菲亞、歐派、喜臨門等36個品牌成交額突破1億元,10萬家線下家裝店收入平均增7萬,創造了家裝行業今年以來的增長峰值。
劉博(家洛)同樣是一位阿里老人,於2005年加入阿里,任阿里巴巴副總裁,負責天貓平臺營運事業部和大聚划算事業部。此前,家洛曾先後擔任過淘寶市場部負責人、淘寶大學校長、淘寶總裁助理等職務,後又管理了聚划算事業部以及天貓運營中心等,負責包括用戶增長、營銷等業務。更帶領團隊一手設計打造「蓋樓」 小遊戲,讓消費者在淘寶天貓上玩起來。
當然,頭部企業的每次動作基本都會引來業界關注與猜測,對於此次阿里組織架構調整,業界同樣是猜測紛紛。只是,阿里的組織架構調整究竟是為了什麼,我們暫時還不得而知。
有意思的是,自2015年,張勇正式被任命為阿里巴巴CEO以後,幾乎每年雙十一大促之後,張勇都會主導一年一次的組織大調整。
當年12月,張勇宣布了 「小前臺,大中臺」 的管理模式,同時,由張勇直接率領阿里零售電商事業群,在淘寶、手機淘寶、天貓三大業務部門形成 「班委」 負責制。
2016年雙十一之後,張勇又開啟了 「五新」 戰略(新零售、新金融、新製造、新技術、新能源),並率先在阿里擅長的新零售上全面升級和變革,合併關聯度較高的業務,如合併聚划算與天貓市場部業務,形成新的營銷平臺等等。
2017 年雙十一之後,阿里電商業務取消了實行兩年的班委制,繼續此前成立的 「五新執行委員會」,全力投入建設 「五新」,統籌阿里生態體系內的所有力量,以 「新零售」 為首,供給側的改革需要阿里協同更多的力量。
2018年和2019年雙十一之後,戰略一體化的要求被進一步強化,天貓升級為包括天貓、天貓超市、天貓進出口在內的 「大天貓」。
而張勇也曾說過,「一切商業競爭,到最後都會變成組織的競爭。」 那麼,此次阿里組織架構調整,究竟是多年雙十一之後復盤之後進行相應調整的習慣使然,還是為了未來的競爭提前布局?
本文轉載來自:電商報 青雲,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