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素材在公務員考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素材的積累、整理、應用是一篇好的申論文章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今天,北京中公教育專家從以上三方面為各位考生分析申論素材的問題。
一、申論積累哪些素材?
(一)詞彙
1、官方詞彙
積累的詞彙最好是實用的官方的語言詞彙,比如發展、制約、保障、提升、助力等詞語,或者開創新時代、未來等類似的詞彙。
2、原理效應詞彙
此外也可以掌握一些反映社會客觀規律的原理效應詞彙,可能適合很多不同主題的文章寫作,例如木桶效應、破窗效應、超限效應等。
詞類的積累可以在日常進行量化,比如一天積累5到10個詞彙提升積累量。
(二)句子
1、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是非常高端的論證素材,可以提高文章的文採與內涵。但是,其難度在於記憶難、內容多,且針對性難以把握。往往考生背誦了很多名言警句,但是寫作文的主題稍稍有所變化,這些素材可能就無法使用了。這裡建議大家可以多背誦「創新改革」「愛國」「民生」「良好心態」「官民關係」等方面的名言警句,寫作文用到的機率會大一些。
2、結構用句
積累一些文段的脈絡結構,文段內在套用詞彙幫助積累和豐富自己的文章內容和句式,因為句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積累起邏輯關係,更能夠讓學生有寫作的思路。比如寫一些意義和影響可以使用「關係...」「關乎...」「事關...」的句式;如果想要展示並列結構,可以體現「一方面...另一方面...」的方式;如果想展示排比就可以體現從...到...,再到...的句式;或者在文章體現一下因果或者遞進的關係,也能幫助自己的文章快速建立思路。
(三)熱點
1、身邊小事
身邊經常發生的事情,都是社會現象,反映著社會問題,不一定要非常具體,只要有一個大致的概念即可,均能夠成為寫作素材。
例如主題為「教育」。我們從身邊發生的平凡小事去入手。包括:「教育歧視」、「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師德問題」、「農村升學率低」、「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理」等。
這些事件並不一定要說的非常具體,不一定要選取的非常具有代表性,它們可以是反映宏觀現象的詞彙,也可以作為論據。而且,選取來自於生活,難度會更小。
2、社會熱點
社會新聞熱點事例較之於身邊平凡小事,要更加具體一些,更有針對性一些。在文章寫作中一定需要儘量使用一些現實的熱點話題,提升文章的品質,比如時事新聞、時政熱點。這不僅是一篇文章「接地氣」的體現,更加能夠讓你所寫的文章清晰立體,體現一些你自己的深度理解。
例如主題為「創新」,我們就可以從具有創新性的新聞熱點事例作為作文素材。包括:「電子社保卡」「蘋果手機不斷更新換代」「事業單位合同制」「劃片就近入學政策」 「校長教師論證制度」「綠色信貸政策」等。
這些內容可以通過手機新聞客戶端、人民網、人民日報、半月談、地方報紙等多種方式積累。尤其是現代年青人依賴手機,我們就可以下載新聞手機客戶端,方便全面的積累素材。
積累社會熱點,需要在平時多看一些新聞網,例如新華網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我們可以通過積累熱點文章也能理解出題人的出題思路,幫助作文的寫作。
大量的積累能夠達到質的飛躍,在這方面考生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時間管理,不斷夯實自己的基礎,真正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二、如何整理素材?
有了素材的積累後,接下來的一項大工程就是整理。將所積累的諸多素材分門別類地進行整理,這樣在寫作文的時候就可以「快速檢索」,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整理過程中,大家可以按照五位一體的角度進行整理,如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同時也可以按照不同專題進行整理,如城市建設領域、鄉村發展領域、人工智慧領域、環境保護領域等。分門別類的整理讓你在寫作時可以快速反應,讓你的寫作更加得心應手。
三、如何應用素材?
整理完素材之後,接下來就是作文寫作的重點兼難點,也就是嵌入,即將你所積累的素材應用到文章寫作中。
在寫作的時候素材到底該放在什麼位置呢?一般而言,名言類的積累可以放在開頭首句以先聲奪人、放在分論點後以過渡自然、放在結尾首句以讓人回味無窮;熱點案例的積累可以放在開頭以吸引關注、放在分論點以豐富充實、放在結尾以氣勢恢宏;優美語言的積累可以放在開頭、中間、結尾的任何地方,都可以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從而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
申論作文的寫作要想實現「學以致用」,積累是前提,整理是保障,應用是關鍵。唯有「三劍合璧」,才有可能「戰無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