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侯中學是一所具有86年歷史的革命光榮傳統學校,校園佔地面積,辦學規模、學校硬體、軟體設施是全縣普通高中第一流的。 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培養出省部級(含將軍)以上幹部16人、廳(師)級幹部近百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各類科學工程專家(副教授以上)1000多人,考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數到目前是全縣最多的(20多人)辦學成就斐然。
百侯中學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創辦的全國四大基地之一,是南方九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發源地,有「北有曉莊、南有百侯」之美譽,百侯中學還是具有優良革命傳統的學校,1925年氷建立了地下黨組織,侯中師生參加了1927年三河壩戰役,在兩次革命戰爭中共犧牲87位校友,目前侯中是廣東省陶行知實踐基地,大埔縣陶行知教育思想培訓基地、全國學陶師陶先進單位。
地址:大埔縣百侯鎮侯南村
洲瑞中學原創於1916年,初期為河西公學(只設小學),1944年2月遷徙到現今校址寨頂崗,1956年辦成初級中學即為洲瑞中學(1969年9月至1979年8月創辦了10年的兩年制高中),是大埔歷史比較悠久的學校。學校現有校園面積46280平方米,建築面積16005平方米,綠化面積34711平方米,有13個教學班,教職工42人,學生711人。進入21世紀以來,洲瑞中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方面都取得顯著的成績,受到了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好評。
地址:大埔縣洲瑞鎮寨頂崗
大埔中學創辦於1904年(華僑中學創辦於1955年,已和大埔中學合併),其前身為樂群中學,由張龍雲、張際雲、饒熙、彭蔭薌、鄒魯諸先生,合力創辦。中經慘澹經營,卒以經費困難,於1906年宣告停辦。1911年由藍雪橋先生出資興復。洎乎武昌起義,革命軍興,員生相率效命,樂群中學遂又無形解體。1915年9月1日由饒光、李景崧、唐偉甫、彭蔭薌諸先生,又復竭力興復,定名為大埔縣立中學校。由於縣立二中、三中相繼成立,又改名為大埔縣立第一中學。在1938年始設高中班,成為大埔縣第一所完全中學,1946年10月,鄒委員魯、吳將軍奇偉、丘秘書長譽、羅縣長博平、暨縣臨時參議會,先後電請省政府教育廳,定為省立中學,改名為「廣東省立大埔中學」至1966年。「文革」開始後列為大埔縣面上完全中學改名為「大埔縣大埔中學」,1979年2月以更名為「茶陽中學」,1981年秋又恢復校名為「大埔縣大埔中學」至今。1969年秋茶陽農業中學併入該校,於是便以原農中校舍設立崗卜科分校,1973年又在太寧洋板崗(原系縣「五七」幹校)設立分校。2010年7月,由於打造茶陽教育強鎮的需要,原華僑中學被大埔中學合併。
地址:大埔縣茶陽鎮西門河畔
虎山中學原名虎山公學,創辦於1936年,因坐落在五虎山麓而得名,其前身為湖山官學。在文革期間曾改名為紅衛中學、大埔中學。1963年被大埔縣人民政府定為"寶塔"學校,1978年被定為縣、市重點中學,2001年經省教育廳評估,評為省一級學校。60多年來,虎中經歷了四次較大的發展階段,由一所初級中學發展為完全中學;由完全中學過渡為高級中學;由縣重點中學升格至市重點中學;再由市一級學校晉至省一級中學。
地址:大埔縣湖寮鎮文化廣場旁
大埔縣田家炳實驗中學有高中部和初中部兩大體系,學校佔地面積10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6425平方米,總投入4100多萬元(其中田家炳先生捐資530萬元)。現有教學班56個,學生3319人,教職工220人,專任教師187人,高中教師118人,本科學歷教師100人,專科學歷87人,高級教師13人,中級教師68人。校園注重整體規劃,分為教學區、運動區和生活區。校舍嶄新,校園整潔,是一所布局合理,環境優美的花園式學校。2006年1月,學校被評為梅州市一級學校。
地址:大埔縣湖寮鎮泰安樓旁
家炳第一中學,位於大埔縣城城北路,系旅港僑賢田家炳先生獨資捐建、縣教育局直屬的一所完全中學。學校現有佔地面積26429平方米,總建築面積達20836平方米。校園分教學區、生活區和運動場區。現有課室48間,電腦室二間、語音室一間、多媒體教室一間,此外,理、化、生物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室內活動場所等設施齊全。地理位置優越,校園環境整潔優美。
地址:大埔縣湖寮鎮城北路
大埔縣家炳第二中學座落於大埔縣高陂鎮烏槎村,創辦於1991年9月,由旅港鄉賢田家炳先生獨資270多萬元興建。家炳二中建校16周年以來,歷任校長分別是嚴煉新校長、劉劍濤校長、黃廣華校長、何秋耿校長,現任校長是藍輝照校長。
地址:大埔縣高陂鎮烏槎村
進光中學創辦於1987年,1991年被定為大埔縣重點中學,1996年晉升為市一級學校,學校創辦人蕭畹香先生的公子、和昌機構的董事長光盛先生,繼承父志,熱心支持學校。學校先後聘任蕭光燦先生、蕭光盛先生、蕭光華先生、李木桂先生等為名譽校長進光中學地處進光村,遠離鬧市,藍天白雲,青山綠水,環境幽靜而又交通便利,學習環境得天獨厚。學校佔地面積31120平方米,建築面積21570平方米。
地址:大埔縣湖寮鎮進光村
高陂中學位於文化之鄉梅州市大埔縣高陂鎮,創建於1901年,在一百年裡,經歷晚清、民國、新中國三個時代。縱觀百年,高陂中學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1901-1905年是一所私塾,1906年辦成了"仰文學堂";到1922年發展成初級中學;1932年改辦為"大埔縣立第一鄉村師範學校";1940年改稱為"大埔縣立第四中學";1945年創辦成"完全中學",從此埔南有了最高學府,直到今天辦成了"大埔縣一級學校",2003年晉升為"梅州市一級學校"。校舍規模由一間祠堂發展成多間樓房,今天發展為容納24個教學班、各種功能場室齊全,數座多層樓房的學校。大埔縣高陂中學,坐落在粵東韓江中遊東岸,「瓷城」高陂鎮南郊,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和光榮傳統的完全中學,埔南的最高學府。
地址:大埔縣高陂鎮陂華路
1923年創辦的大麻中學,坐落在著名的文化之鄉、華僑之鄉——大麻鎮,至今已有80餘年的歷史,是田家炳先生等僑賢的母校。歷史悠久的大麻中學,因其具有優美的育人環境、濃鬱的校園文化特色和逐年提高的辦學效益而遠近聞名。
地址:大埔縣大麻鎮文明路
大埔縣埔北中學創辦於1945年春,原名「石歐中學」,原址設在現茶陽鎮石田村。1946年遷至洋門村寨下篤慶堂。1948年秋又遷至現在的校址(茶陽鎮花窗村上湖塘村),正式定名為「埔北中學」,創辦人賴德階先生是石田香科人,當時是我黨的進步人士和統戰對象,《賴德階先生事跡》已錄入《大埔縣縣誌》。第一任校長賴克新先生是石田村人,是地下黨人,第一任教導主任李明先生,也是地下黨人。1945---1949年,學校秘密向學生和群眾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灌輸共產主義思想成了我黨培養幹部、培養和訓練革命知識青年的陳地,是閩、粵、贛邊區的重要據點之一。以饒練、李明等一批地下黨員活動頻繁,為配合當時埔北區的遊擊戰爭,奪取大埔解放的革命勝利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地址:大埔縣茶陽鎮石田村
大埔縣平原鎮平原中學創辦於1958年,坐落於廣東梅州大埔縣,又稱田家炳第十中學。創辦以來學校得到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和支持,規模由小變大,現有教職工44人,其中中級以上職稱的教師有21人,教學班11個,學生近600人,是一所比較大型的農村初級中學。學校佔地面積40532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6221平方米,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分開,校園布局合理,整潔美觀,文化氛圍濃厚。
地址:大埔縣高陂鎮平原村
大埔縣廣德中學座落在名勝西巖山腳下,地處楓朗鎮大埔角黃莊。前身大埔縣廣德小學附設中學,於1980年由有識之士賴玉潤、林佩文、郭兆華先生等倡議,原建校名譽委員賴以學、羅克勤、黃志明、林義龍、管國華、郭良穩等前輩及籌委會委員郭萬興、黃慶忠、林士楷、賴錦三等教育界熱心人士艱辛創辦,至今已走過近30年艱難而光輝歷程。
地址:大埔縣楓朗鎮大埔角黃莊
古埜中學創建於1969年,當時是借古田村趙公武先生舊居及洋樓為校舍,後因學生人數急增及落實統戰政策,學校於1993年秋全面搬遷到新校(校址:古埜墩頭大福壩)。
新校在上級政府撥款及旅外鄉賢、海內外熱心人士、校友鼎力資助下,各項設施逐一完善。現學校師生800多人,15個教學班,全校佔地面積12000多m2,建築面積8168 m2。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錯落有致,布局合理,綠化覆蓋率佔可綠化面積達90﹪。學校於2004年春被大埔縣教育局評定為大埔縣一級學校。
地址:大埔縣高陂鎮古埜墩頭大福壩
大埔縣家炳第八中學(銀江中學創辦於1963年9月,已和田家炳第八中學合併)座落在風光如畫的大埔縣銀江鎮,是田家炳先生獨資興建的一所普通完全中學。開辦九年來,在田家炳先生和上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學校設備設施日臻完善。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為祖國培養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讚譽。
地址:大埔縣銀江鎮明德村
漳園中學地處埔饒交界的光德鎮下漳村,創辦於一九八六年秋。辦學之初,利用原公社農機廠殘留下的破瓦廠房作校舍,辦學條件極為艱苦。近二十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和關懷下,全校師生弘揚艱苦創業、勤儉辦學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難,積極創設教學條件,現已具備初級中學辦學規模。
地址:大埔縣光德鎮下漳村
石雲中學創建於1947年,地處大埔縣楓朗鎮楓朗村黃沙。她是由中國早期革命活動家羅明同志等前輩艱辛創辦的。五十多年來,雲中經歷了從私立到公辦,又從公辦到初級重點中學,再到縣一級學校,縣文明學校等幾個發展階段。
地址:大埔縣楓朗鎮楓朗村黃沙
大埔縣巖上中學地處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粵東山區,座落於閩粵交界的巖上橫溪村,這裡原是革命老區,山高路陡,是大埔縣內最邊遠、偏僻、學生人數最少的山區中學。學校創辦於一九六三年,辦學四十多年來,在上級黨委和政府的關懷下,學校師生弘揚艱苦創業、勤儉辦學的精神,克服困難,積極創設辦學條件,現已具備初級中學辦學規模。
地址:大埔縣西河鎮巖上橫溪村
三河中學位於三河城之西南,吞三江,含秀色。東瞻烈士陵園,南望三河大橋,西枕鐘山,北聯中山紀念堂,氣勢磅礴,蔚為壯觀,環校林木,鬱鬱蔥蔥,如此自然環境,實為辦學育人之良好地方。
三河中學創辦於1926年春,昔日鄉賢範修彥、徐百泉等悉心籌劃,捐資辦學。廢南安古寺擴為校址,聘饒達仁為第一任校長。註冊立案為大埔縣立第三中學。迄今已有81個春秋,校長30任,曾在三河中學任教的老師數百人,畢業生數千人,校友遍及海內外。近年來,在上級政府和校友的關心、支持下三河中學校容校貌有了很大的變化。被評為「縣一級學校」,「大埔縣綠色學校」,「文明學校」。學校黨、團組織也多次評為「大埔縣優秀黨支部」和「大埔優秀團支部」。
地址:大埔縣三河鎮匯城村
光德家炳五中座落在埔饒交界的光德鎮富嶺村。前身是光德中學,肇創於1968年秋。蒙旅港賢達、企業巨子田翁家炳先生慨輸鉅金280萬元人民幣,廢舊立新,營造了新校舍,1992年落成後,光德中學更名為家炳第五中學。
地址:大埔縣光德鎮富嶺村
學校創辦於1944年。六十多年來,學校得到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的關心支持,規模由小變大,現有教學班18個,學生1000多人,教職工68人,是一所比較大型的農村初級中學。學校佔地面積41220平方米,建築面積11125平方米,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分開,校園布局合理,校園空地建有花圃、綠化帶,種有各種花草樹木,綠化覆蓋率達85%。
地址:大埔縣西河鎮圩背頭
梓裡家炳四中前身是梓裡附中,創辦於60年代初,1985年升格為梓裡中學,1992年更名為田家炳第四中學。如今學校已經走過了四十多個春秋,為國家社會培養大批人才其中考上北大有二人,國家重點大學百多人,其它各類大學的人數更多,這在大埔初級中學是一個驕人的成績。
地址:大埔縣三河鎮梓裡村
桃源中學前身桃源林業中學,創辦於1965年,校址設在尖山林場,1968年9月搬遷至桃源公學由於形勢發展的需要。1973年9月搬遷至南安寺左側,即現在的學校所在地,校園內綠樹成蔭,是一所校風良好,校園優美的初級中學。
地址:大埔縣桃源鎮南安寺左側
雙溪中學創辦於1975年。現有9個教學班,在校學生476人,教職工36人,其中中學一級教師13人,專任教師33人,本科學歷15人,專科學歷21人,學歷達標率90%。學校佔地面積16600平方米,有教學樓二幢、教師宿舍樓一幢,學生宿舍二幢,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生均佔地面積達25.5平方米,各類功能教室齊全,教學儀器、圖書資料配套齊全.2004年被縣教育局評為「縣一級學校」。
地址:大埔縣楓朗鎮雙溪村
大埔縣家炳第三中學座位於大埔縣大麻鎮英雅大前排,創辦於1959年9月,由旅港鄉賢田家炳先生獨資興建。
地址:大埔縣大麻鎮英雅大前排
我校地處廣東和福建交界的大東鎮。一九五八年創辦。現在有14個教學班,學生人數774人,教職工55人,教師學歷達標率為100%。校舍實現樓房化,總建築面積達8040平方米。現班班有新課室,人人有新桌凳,各部門都有辦公室。物理、化學、生物等儀器室,實驗室齊全,教學儀器設備達省二類標準,學校藏書近貳萬冊。現在我校校舍布局合理,校道平整清潔,校舍寬暢、明亮,環境優美的理想學習場所。
地址:大埔縣大東鎮再光路
大埔縣青溪中學位於青溪鎮坪沙,創辦于于1969年9月。
地址:大埔縣青溪鎮坪沙
大埔縣華僑第二中學開辦於1990年秋,坐落於大埔縣城黎家坪僑中路。校園綠樹成蔭,花草繁茂,學校開辦以來,得到了上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人士和支持,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海外僑胞共捐助人民幣285萬元,其中蕭畹香先生捐助100萬元興建了六層的「畹香教學大樓」和氣勢宏偉的校門,姚美良先生捐資83萬元興建了外形壯觀的「永芳禮堂」,新加坡、泰國等僑胞集資83萬元興建了「教工宿舍」和「學生宿舍」及其它配套設施,廖梅林先生捐資15萬元興建「廖梅林圖書館」。是全縣師資力量最強的初級中學。
地址:大埔縣湖寮鎮黎家坪僑中路
湖山中學是2000年大埔縣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縣直屬學校。其前身為湖寮鎮中學。學校佔地面積13672平方米,建築面積6398平方米。五年來,在上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規模由小到大,設施由簡陋到日益完善,設備由落後到先進,逐步發展壯大為縣一級學校、文明學校、綠色學校、嘉應學院先進教育實習基地和梅州市交通安全教育表揚單位。
地址:大埔縣湖寮鎮城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