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光明區歸僑僑眷講述越僑新故事

2020-12-20 中國僑網

僑三代、四代漸漸長大,恰逢光明時代新機遇

光明歸僑僑眷講述越僑新故事

僑文化特色時光館展示了越南歸僑僑眷遷徙發展歷史。

一張張照片記錄了越南歸僑回國後艱苦奮鬥的生活寫照,一件件傳統手工編制竹籃展現了越南僑民的聰慧靈巧……這是光明區新湖街道新羌社區打造的僑文化特色時光館中的一幕幕。

這個剛正式對外開放的時光館,仿佛能將人的記憶瞬間拉回到40多年前。新拍攝的僑文化記錄片即將在這裡上映,以一個個真實故事展示越南歸僑僑眷心路歷程和民風民俗。

新羌社區黨委書記朱廣保就是一名越南歸僑後裔。新湖街道是光明區越南歸僑僑眷最集中的區域之一。今年8月30日,光明區新湖街道歸國華僑聯合會(下稱「新湖僑聯」)正式成立,推選培育在社區有威望的歸僑僑眷作為僑聯組織領導人,朱廣保當選新湖僑聯主席。

40年前,朱廣保的父輩們,從越南來到光明的土地紮根。如今,歸僑僑眷已經融入光明這片熱土,參加生產、學習、創業、求學,見證也參與了光明的發展建設。為了勾勒出這一群體的時代具象,筆者深入採訪了光明區的歸僑僑眷和僑務工作者,聽他們講述光明歸僑的前世今生,通過他們的視角感受時代的變遷。

文/圖:穆玉潔 柳豔

僑文化特色時光館保存文化印記

「剛到光明時,我們一家5口人擠在一間小瓦房,人均面積七八平方米。」朱廣保隨父母來到光明時,還是三個月的襁褓嬰兒。身為「僑二代」,他覺得自己比父輩要幸運得多,「我還能接受比較完整的基礎教育,從小學念到高中,像老父親那一輩讀個小學就不錯了。」

1979年,4000多名越南華僑被迫回國來到光明,安置在當時的廣東省國營光明農場。雜草叢生的荒山野嶺是朱廣保兒時記憶中光明的模樣。因歸僑的到來,1979年1月,「廣東省國營光明農場」更名為「廣東省光明華僑畜牧場」。此後十多年裡,這些歸僑種水稻、種荔枝、養雞、養奶牛,為新生活打拼。

老歸僑吳裕光,退休前是光明集團僑聯主席,見證了越南歸僑僑眷在光明的生活變遷。吳裕光說,當年光明的貧困戶中歸僑佔大多數,為了安置僑民,在省市僑聯的支持下,建成了第一批安居房,共15棟880套,「政府出八成,自己出兩成。」

吳裕光回憶,2001年,政府決定撥款建立同富裕工業園,「『同富裕』寓意本地人和歸僑共同富裕起來。」

在僑文化特色時光館,五塊雕塑型展板以照片和文字形式,展示了當年僑民的遷徙發展歷史。展櫃裡,越南歸僑手作的一件件竹編織、僑民特色美食仿真模型和當年僑民的日常生活用品等,讓人們感受到當年生活的氣息。

看著這些物件,朱廣保感慨,「那時候歸僑還帶著鬥笠、穿傳統服飾,在人群中一眼就能看出誰是歸僑」,而現在90後關注網際網路、電影和明星,也很少再有人稱他們「越南仔」「越南妹」。

「大部分居民對越僑文化了解較少,就連僑二代、僑三代也對自己僑身份的概念很模糊、對僑遷歷史、發展知之甚少。」朱廣保表示,新羌社區黨委打造這座具有紅色因子的僑文化特色時光館,正是希望以此來保存這份珍貴的文化印記,鼓勵社區居民學習老前輩艱苦樸素的精神。下一步,僑文化特色時光館將打造成社區統一戰線同心驛站室,為轄區各界人士搭建學習平臺,促進文化交流。

建議發展歸僑特色文化產業

光明區是深圳市安置歸僑僑眷最集中的區域之一。截至2019年7月,光明區有在冊登記歸僑僑眷8702人,約佔全區戶籍人口的9.2%, 95%屬於1978、1979年從越南回國的歸僑,集中居住在光明、新湖、鳳凰街道(原光明華僑農場)的9個社區內。

新湖僑聯剛成立時,朱廣保正在著眼於基礎性工作,首先要發動組織對圳美和新羌社區的歸僑僑眷進行挨家挨戶的調查,摸清僑民的年齡結構、學歷層次、職業和興趣愛好等,並進行大數據分析,以便提供更精準化的服務。在他看來,僑民物質生活越來越有保障,文化建設將在新時期僑務工作中佔很大比重。

事實上,新湖僑聯並不是今年光明區成立的唯一一個街道僑聯組織。針對僑聯基層組織薄弱、有效覆蓋面不足等問題,光明區僑聯積極推動、指導全區6個街道,結合轄區自身的特點,先後成立街道僑聯,實現基層僑聯組織全覆蓋。

在光明街道鳳凰社區,「歸僑印巷」已成為光明區僑文化重要標籤。一排充滿了歷史感的老房子是當年越南歸僑的居所,現在成為了鳳凰空間的各個功能室;微創空間為社區服務陣地及社會組織孵化培育基地;教育空間與光明區圖書館聯網。

隨著社會發展,僑民越來越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光明街道僑聯主席鄭興裕表示,以前不重視教育是越南歸僑的一大通病。政府曾撥資上百萬建設夜校,重點為歸僑子女做再就業培訓,「但去的人並不多,大家好像並不感興趣」。直到2002年,光明農場的歸僑中,才出現了第一個大學生。

「近年有僑三代的孩子考上中山大學、浙江大學這樣的名校,父母為『學霸』孩子自豪,對孩子教育很上心,還會分享自己的教育經驗。」鄭興裕表示,這和多年前人們印象中的歸僑家庭教育狀況已經很不一樣。

在鄭興裕看來,很多歸僑二代深切體會到沒有文化的遺憾,這會催生他們對歸僑三代的教育更加重視。政府也開展了各種公益項目為歸僑家庭提供專業服務,幫助孩子改善學習動機和學習習慣,培養良好的家風。

在新僑民的記憶裡留住鄉愁,加強越僑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也是光明區僑聯特別關注的領域。「我們希望在光明街道逕口社區範圍內,打造一個100平方米以上的華僑博物館,向全社會開放。」鄭興裕表示,未來可將歷史文化項目與當地旅遊業相結合,助力越僑特色文化產業發展。

「歸僑文化傳承保護不能單靠政府,希望更多民間力量加入進來。」朱廣保表示,隨著新湖僑聯運作成熟,或將會支持組建一些民間的歸僑文藝團體,並鼓勵年輕人加入進來。

把握機遇奔赴優質宜居新生活

光明農場中的奮鬥日子銘記在了歸僑們的心中。

曾經半封閉生產的畜牧農場面臨被取代的危機。通過招商引資,光明農場引進紐西蘭、丹麥等國的良種奶牛進行飼養,成立晨光乳業。此後,農場又以合資經營的形式,開辦了現代化的養豬場、養鴿場等,形成了初具規模的現代化外向型綜合性畜牧場。

歸僑帶來的政策傾斜,使光明農場有了更多資源優勢。鄭興裕表示:「光明農場在分紅形式、產業類型上都做了改革,讓光明經濟發展掀起高潮。」

乘著改革開放浪潮,歸僑僑眷由「新」建設者變成了「老」建設者。在光明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新徵途中,重大項目建設中也處處可見他們的身影。朱廣保和新羌社區的同事們積極參與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和光明科學城兩個重大項目的土地整備攻堅戰中,發揮了溝通橋梁作用。新羌社區兩委班子7位成員中,就有5位是歸僑僑眷。

同為僑民後裔,曾木養也參與了鳳凰牛場土地整備工作。同時,他也是土地整備的受益人。2017年,光明區36天成功促成紅坳村全村510戶被搬遷人籤約,開創了全國、全市整村搬遷歷史上的新速度。這裡聚居著大量的歸僑僑眷,隨著新項目的建設將奔赴優質宜居的新生活。

光明新一輪建設帶來的紅利,不僅是生活環境的改善。曾木養身為深圳市南鳳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社區股份公司負責人,一直關心著光明四萬多股民的利益,希望把握歷史機遇,給光明區的集體經濟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發展道路。「在光明大發展浪潮中,可以通過『傍大款』等形式充分發揮資源優勢,讓國企帶領集體經濟一起抱團取暖。」

驅車沿著公常路,從羌下僑村一路向南,視野中茂盛的叢林、老舊工業區和住宅都將成為歷史。「這只是個開始,過5年再來,光明會大不一樣。」夜幕下,望著遠處燈光璀璨的高樓大廈,朱廣保的眼中熠熠生輝。

相關焦點

  • 百色華僑農場建場60周年,歸僑僑眷講述生活變遷
    百色華僑農場建場60周年,歸僑僑眷講述生活變遷——「生活有滋有味,心裡滿滿當當」(僑界關注)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華僑管理區(下文簡稱百僑區),平緩的右江依著地勢自西北向東南蜿蜒流淌。一條百色大道貫穿百僑區,連接著百僑區的11個生產生活區,也串連起大道沿線印尼、越南歸僑僑眷和當地居民的點滴生活。做糕點、出門耍、賣果蔬、約跳舞,百色大道仿佛一條幸福大道,勾勒出歸僑僑眷的生活圖景。2020年是百僑區(原百色華僑農場)建場60周年,也是當地印尼歸僑回國60周年。本報記者走訪了百僑區的3戶印尼、越南歸僑家庭,聽他們講述回國後的生活變遷。
  • 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
    第二條 歸僑是指回國定居的華僑。華僑是指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僑眷是指華僑、歸僑在國內的眷屬。本法所稱僑眷包括:華僑、歸僑的配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以及同華僑、歸僑有長期扶養關係的其他親屬。
  • 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實施辦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制定本辦法。依法與華僑、歸僑及其子女解除婚姻關係,或者與華僑、歸僑解除扶養關係的,其原依法認定的僑眷身份喪失。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重視和加強歸僑、僑眷合法權益保護工作。
  • 僑法宣傳月 | 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
    第六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歸僑人數較多地區的地方人民代表大會應當有適當名額的歸僑代表。第七條 歸僑、僑眷有權依法申請成立社會團體,進行適合歸僑、僑眷需要的合法的社會活動。歸僑、僑眷依法成立的社會團體的財產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 蕉城區第七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召開,蔡述敏當選僑聯主席
    他指出,蕉城區第六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以來,區僑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僑務政策,充分發揮黨和政府聯繫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橋梁紐帶作用,在凝聚僑心、匯聚僑智、維護僑益、發揮僑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凝聚起了推動新時代新蕉城發展的磅礴偉力。區委對僑聯工作,是充分肯定和滿意的。 何必良強調,要突出同心同向,廣泛凝聚僑心。
  • 炎陵縣第一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勝利閉幕
    12月14日下午 , 炎陵縣第一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勝利閉幕 。 會議選舉產生了縣僑聯第一屆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主席、副主席、秘書長 。 縣委副書記劉繼承出席並講話 。他表示 , 這次大會是炎陵僑界工作史上的一件大事、盛事、喜事 , 希望縣僑聯和廣大歸僑僑眷要強化「僑」的意識 , 切實把準政治方向、強化文化認同、激發服務功能 , 牢牢把握正確工作方向和工作重點 , 團結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力量 。 要發揮「聯」的作用 , 準確把握僑聯在服務大局中的方位 , 更好地引導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與全縣人民同奮鬥、共發展 。
  • 德清縣僑聯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頒布30周年...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頒布實施30周年,為切實加強僑法宣傳、依法維護僑益,8月27日,縣僑聯邀請諾力亞律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葉紅律師舉辦了僑法專題講座,來自全縣31名歸僑僑眷代表參加講座。
  • 關於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及其實施辦法的幾個原則問題
    新移民與當地國公民和睦相處。並且,新移民在移民居住國經過若干年的居住後,多已申請加入居住國的國籍,成為其國民。華僑順應了這個趨勢,絕大多數人已加入當地國國籍,自動喪失中國國籍,作為外籍華人,成為中國人民的親戚。但也有少數人因各方面因素的制約,繼續保留中國國籍,作為華僑,永久居住在外國。
  • 120多位歸僑、僑眷參觀錦州港
    120多位歸僑、僑眷參觀錦州港         華聲報訊:9月15日,遼寧省錦州市組織120多位歸僑、僑眷和港澳同胞、眷屬來到錦州港,親身感受錦州港近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
  • 周口市歸僑僑眷中秋遊園暨書畫交流活動圓滿落幕
    9月19日上午,周口市歸僑僑眷中秋遊園暨書畫交流活動在宛丘生態農場拉開序幕。此次活動是由周口市書畫協會舉辦,酒洲匯為總冠名商家。遊園活動中,歸僑僑眷們暢遊生態農場,親手採摘葡萄瓜果,感受農場研學基地的實踐體驗。
  • 廣西柳城華僑農場日新月異 歸僑僑眷生活甜起來
    近日,本報隨中國僑聯「親情中華·走進僑鄉」慰問代表團走進位於廣西柳州柳城縣的柳城華僑農場,來到茶廠職工歸僑僑眷陳仙梅家中,她熱情地請大家品嘗柳城蜜橘、綠茶和她親手製作的印尼年糕,她說:「在這裡,家家戶戶都喜歡用印尼糕點、越南年糕這些東南亞美食招待客人」,他們的生活仍保有「南洋味」。
  • 僑法宣傳月 | 山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辦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僑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做好保護歸僑、僑眷合法權益的工作;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依法做好保護歸僑、僑眷合法權益的相關工作。第三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歸國華僑聯合會,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依法維護歸僑、僑眷的合法權益。
  • 全國歸僑、僑眷是哪些人?
    全國歸僑僑眷代表大會每5年召開一次,1956年10月5至12日,第一次全國歸僑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至今已召開了9次。出席人員主要包括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代表。這些代表是什麼人?是如何產生的呢?根據《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章程》顯示,全國歸僑、僑眷代表大會的代表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僑聯和其他有關方面經民主協商或者通過選舉、特邀方式產生。
  • 江蘇僑辦主任王華傾聽退休歸僑僑眷心聲
    這幾乎是在座白髮蒼蒼的歸僑僑眷們面對親朋好友們關心問候時唯一的回答。印尼歸僑、原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李毓鐸動情地說:「1953年回國,正值23歲,當時剛剛成立的新中國非常困難,經受著來自企圖將新中國扼殺在搖籃裡的西方世界的封鎖和制裁。那時若要回到中國,必須要在『永遠不返回印尼』的承諾書上簽字。
  • 閩南漳浦縣僑聯為歸僑僑眷維護僑益 情暖僑心
    中新社漳浦十月二十一日電題:維護僑益,情暖僑心  ——著名僑鄉閩南漳浦縣僑聯為歸僑僑眷辦實事記  作者 嚴利人  今年來,漳浦縣僑聯在全縣認真開展「僑聯群眾工作年」活動,深入基層,深入僑戶,進行調查研究,積極協助有關部門為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排憂解難,維護了僑益,溫暖了僑心。
  • 鄉城縣召開歸國華僑聯合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
    鄉城縣召開歸國華僑聯合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 2020-12-08 18: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愛僑護僑 汕頭僑聯樂為廣大歸僑僑眷辦好事實事
    華聲報汕頭消息:1000多名歸僑僑眷接受了僑聯診所15名醫務人員的義醫義診,265個特困歸僑僑眷獲得了7.24萬元的物資救助,110個僑界貧困學生受到了「汕頭市僑聯林少豪助學專項資金」的資助……在2月15日召開的汕頭市僑聯十六屆四次全委會上,了解到的是這麼一串串數字,而這僅是過去一年汕頭市僑聯為廣大歸僑僑眷真誠服務不勝枚舉的實事中幾個普通的例子。
  • 北海市60名歸僑僑眷喜領職業技能培訓證書
    北海市60名歸僑僑眷喜領職業技能培訓證書 2003年2月12日         華聲報訊:廣西北海市結合開展「富僑興桂」活動和社區僑務工作,舉辦了三期歸僑僑眷職業技能培訓班
  • ...鄭州市教育局 關於做好2017年歸僑僑眷考生身份認證工作的通知
    各縣(市)區教育局(教體局),鄭東新區、高新區、經開區教育局(教育辦公室),市教育局直屬各學校,市直企事業、社會力量辦各學校:根據《關於做好河南省歸僑僑眷考生身份認證工作的通知》(豫外僑〔2017〕3號)精神,為進一步嚴格程序,做好 2017年初、高中畢業生中的歸僑、僑眷學生的身份認證工作,切實維護歸僑僑眷學生的合法權益,現將身份認證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 心懷感恩汗灑僑場 歸僑僑眷紮根華僑農場建設側記
    改革的紅利讓生活在華僑農場的歸僑僑眷感受到黨和政府對他們深切的關懷和愛護,同時也激發他們愛國愛場、奮發圖強精神。在華僑農場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不斷湧現出一個個發展和改革浪潮中的領頭人:他們是一群熱愛著華僑農場的歸僑僑眷,是一群對祖國對家鄉滿懷感恩的有心人,更是一群披荊斬棘、勇於創新、博出前進之路的開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