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媽咪
你家寶寶可愛嗎?你家寶寶有多可愛呢?
在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大部分的寶寶都像一個小老頭,皺巴巴的,「親媽濾鏡」再厚也沒辦法好好的誇一誇寶寶的可愛。
但是到5、6個月的時候,寶寶皮膚嬌嫩,一雙眼睛乾淨清澈,笑起來能把人萌化了。
「可愛」並不像"善良"在誇人的品性,也不像「聰明」在誇人的智商,也沒有「漂亮」那麼有衝擊性,那麼「可愛」這一特質到底有什麼用呢?
「可愛」對寶寶來說,用處可大了。
得到app副總裁邵衡寫過一篇關於「可愛」的文章,裡面提到美國科普雜誌《發現》一篇關於「可愛」的研究。
「當我們看到可愛的寶寶、可愛的小貓,總想著去逗一逗、摸一摸,得到對方的回應和互動。人們渴望從可愛的東西哪裡獲得互動的反饋,比如說注意力和獎勵,這是一種本能。」
而寶寶在5、6月大的時候,開始有關係意識,也就是開始「認人」的時候,他們需要來自別人的大量關注。
而寶寶的可愛,能讓寶寶得到他所期望的這些。
這是「可愛」對寶寶的用處,對父母來說,寶寶的可愛也有非常大的用處。
很多父母都曾經提到過寶寶的可愛,讓父母忍不住要想親親抱抱,會有十分強烈的幸福感。
在《發現》關於「可愛」的這篇研究中提到:「當人撫摸可愛的小貓小狗的時候,體內會分泌一種激素叫催產素,讓人感到平靜和幸福。這種幸福的感受,可以很好的抵抗壓力和焦慮。」
當父母因為寶寶或者生活感覺到疲憊不堪的時候,看到寶寶的笑,頓時疲憊和壓力被緩解,心理會充滿幸福感,這不光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愛,還有對「可愛」的無法抵抗。
寶寶可愛的外表、舉動和「語言」,能讓寶寶得到他所希望得到的照顧和關注,得到父母逗他、和他互動的舉動。
在邵衡的文章裡,還提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現在很多公司開始在公司養貓、養狗可以有效的緩解工作壓力產生的焦慮,導致工作氛圍變得更好。這是因為在這個場景裡,共賞「可愛」所引發的積極情緒,讓團隊形成新的凝聚力。」
在之前papi醬在節目上談到孩子說:「孩子不是維繫婚姻的工具。」
這句話是說,父母不要把自己生活的不幸、不能擺脫糟糕婚姻的不幸推到孩子身上。
但是發現孩子的可愛,確實可以讓一個家庭更加溫馨,能夠凝聚起來。
寶爸寶媽生悶氣互相不搭理的時候,寶寶開心的笑一下,或者做了可愛的動作,如果寶爸寶媽都get到了寶寶的可愛,這時候氛圍會比之前輕鬆很多,甚至會讓寶爸寶媽和解。
這種情況,甚至可以用在寶媽和婆婆身上,發現孩子的可愛,能夠凝聚家庭,也能夠讓家庭更加和諧。
在《逃避可恥但有用》這部電視劇中,有這樣一句臺詞:「可愛,是最高級的形容詞。」
也有人稱「可愛」的底層邏輯來自於對美好事物的接納之心。
其實不光可愛,在家庭中,當正面情緒、快樂的情緒大於負面情緒的時候,正面情緒會推動家庭朝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而負面情緒出來,沒有人來打破或改善這個情況,就會讓情況變得越來越糟糕。
在網上看了一個視頻,一個兒子用可使用紅色素作弄自己的爸爸,爸爸本來很生氣,要上手打。但是兒子邊笑邊躲著爸爸,說:「爸,我錯了,我錯了……」最後爸爸也不再那麼生氣,只斥責了兩句,說:「把你弄得這亂七八糟的收拾一下,哪兒都是紅藥水。」
如果兒子不是笑著,用快樂的情緒跟爸爸說這是「開玩笑」,而是害怕爸爸的懲罰,或者死不認自己錯了,可能又是另外一種結果了。
正面情緒是指人的積極情緒,比如說「開心」、「希望」、「放鬆」、「愛」……
這些情緒會讓人有更健康、更積極的心態來面對生活,也能讓家庭處於更輕鬆、活躍,讓家庭充滿愛。
但是在生活中,我們往往難以做到一直積極的面對生活,但是由於性格、父母所承受的壓力的影響,家庭中很容易充斥著負面的情緒,讓家裡像是炸藥包一樣,一點就炸。
人受環境影響,而環境由人創造,家庭環境幾乎是由寶爸寶媽的態度和性格決定,從而決定了孩子的性格和面對不同環境時的態度。
父母該如何做,才能給孩子、給自己一個更積極、正面的環境呢?
1、父母要學會欣賞別人
不光發現孩子的可愛、優點,還要發現家庭中其他人的優點和可愛之處。
「優點」、「可愛」很多都是主觀的、見仁見智的,比如說一個人大方,有些人覺得是優點,有些人覺得是「傻」;孩子撒嬌,有些父母覺得是不懂事,有些父母覺得可愛。
很多父母說,結婚之後、生娃之後,發現一直和自己生活的另一半好像換了一個人一樣。
其實並沒有換人,只是雙方共同經營的家庭環境,越來越糟糕,這也導致夫妻雙發負面情緒越來越深,在相處的時候,互相指責比欣賞多、互相謾罵比溫柔傾聽多……
學會欣賞對方,能夠發現對方的可愛,可以減少自己發脾氣的機率,從而帶動家庭氛圍,減少對方負面情緒爆發的機率。
比如說,當孩子在玩耍的時候,在地上滾來滾去、爬來爬去的時候,父母發現孩子的可愛之處:活潑、創造遊戲的能力,這時候父母會降下火氣,跟孩子正常溝通。
如果父母一味的指責孩子「弄髒衣服」、「天天東竄西跳」,這樣一來,父母越說越氣,孩子越聽越有抵抗或自卑心理,導致家庭氛圍越來越糟糕。
當父母會欣賞孩子,欣賞另一半的時候,會給家庭帶來更多的快樂和愛。
2、父母要學會誇獎別人
誇獎,其實大家都會,只是通常會「吝嗇」於去誇獎別人。
一是上面提到沒有看到對方「能被誇獎的地方」,沒辦法發現別人的有點;二是不好意思去誇獎,沒有誇獎的習慣。
特別是對於自己親近的人。
一個寶媽跟我說,她兒子十分糟糕,導致自己和老公都要放棄這個孩子了。
但是在她的描述中,她的孩子會幫他洗衣服、洗碗、掃地,也曾經說「想和爸爸媽媽一直在一起」,但是寶媽對孩子的行為和話不以為意,只是想著孩子「調皮」、「說髒話」、「不服管」這些行為,並且在孩子的這些行為裡憤怒、痛苦。
孩子需要得到認可和誇獎,特別是對父母。
當孩子做了父母希望他做的事情,沒有得到認可的時候,便會轉移注意力做其他的事情,來試探父母對他的愛。
這是孩子在家庭中的生存和權利獲得的途徑。
每個人都有他可愛的一面,不管是孩子、成年人,還是老人。
當我們能get到親人可愛的一面時,更容易用正面的情緒去面對他人,面對家庭,從而在周圍衍生出快樂的、積極的態度和氛圍。
我們保持著對美好事物接納的心,懂得欣賞,能夠跟從自己的意志做出獎勵的行為、說出獎勵語言,能讓正面情緒得到發展和蔓延,讓家庭處於更好、更輕鬆、更有愛的氛圍和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