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大義】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2021-03-05 北京習風堂

習風堂即大興學習之風之講堂,我們秉承「大興學習風、凝聚正能量、傳播好思想、共築中國夢」的宗旨, 大力倡導踐行「仁德為本、知行合一、無我利他、向上向善」的理念;專門致力於宣傳國家主流價值觀,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紅色文化、毛澤東思想及習近平系列重要思想;積極推廣基於中國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的管理思想而形成的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中國管理,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儘自己綿薄之力!

北京習風堂微信號:bjxft2015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注釋】

選自《孫子兵法·謀攻篇》。上兵:用兵的上策。伐謀:用謀略戰勝敵人。伐交:通過外交活動戰勝敵人。其下:用兵的下策。

【譯文】

所以,用兵的上策是用計謀戰勝敵人;其次是在外交上戰勝敵人;再次是出兵打擊敵人;下策是攻打城池。

【賞析】

孫子戰略主張以智勝敵而不是以力勝敵。他認為戰爭有上下策之分,能運用謀略不戰而勝、把戰爭消滅在萌芽狀態的屬於理想目標。但是,不戰而勝只有在力量處於優勢,勢態非常有利,並且主觀指導符合客觀實際的條件下才能實現。否則,片面強調「謀戰」而否定「兵戰」,就會陷入不切實際的唯心主義泥淖之中,給自己帶來不應有的損失。

 感謝支持國家主流價值觀

公益宣傳平臺建設

       

分享是一種動力 分享是一種美德

分享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 

長按上述二維碼,即可出現「識別圖中二維碼」提示,點擊可直接關注公號

正能量微信公眾號推薦:

            


      


相關焦點

  • 【每天一句孫子兵法】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這是因為,部隊的交合或合交是在謀略形成之後和按照此謀略戰場對抗對壘之間的狀態,此時整個軍隊的整體作戰能力尚未形成,因而「伐交」能破壞敵為實現其謀略而進行的部署,並且各部之間處於運動狀態也好打,故把「伐交」理解為伐謀和伐兵之間的一種狀態較為合理,儘管破壞外交也很重要,但外交屬於政治層面的事情。伐兵的含義及其方法。
  • 《孫子兵法》中的「上兵伐謀」,伐的到底是什麼?
    《孫子兵法》被譽為古今中外第一兵書,受歷代軍事學家推崇,但其真正的魅力卻往往遭到大眾誤解,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其《謀功篇》中「上兵伐謀」的真正含義。上篇文章,我們講到「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那麼如何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呢?孫子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 正說袁術之一:上兵伐謀,其次伐交,收服猛虎,雄踞南陽
    袁紹和其叔父相比,表現出了讓人尊敬的節操,不同意廢帝,橫刀長揖而逃亡冀州,此舉威望值又暴增。 董卓為拉攏袁家,就給袁術加爵後將軍,位次上卿,在袁紹之上。果然,朝廷裡面的朋友一運作,董卓讓他做了韓馥治下的渤海太守。 袁術往南跑的主要原因就是離家鄉汝南近,可以得到家族及門生故吏的大力支持。 然而,豫州汝南郡和潁川郡的黃巾軍這幾年一直鬧得很厲害,而袁術帶出來的虎賁軍兵力有限,直接返回汝南困難重重。
  • 中華民族管理學:道天地將法 上兵伐謀
    「道」是路線, 孫子說: 「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 視卒如愛子, 故可與之俱死」。管理是促使大夥志同道合。西方管理學稱之為願景(vision)和使命(mission)。「天地」是領導必須了解客觀處境。「將」是幹部要達到「智信仁勇嚴」五德的標準。智是有能力和智慧,信能讓人信服,仁是把人當人看,勇是要勇敢。
  • 一位大學畢業生淺談營銷的「上兵伐謀」
    福州鑫億達科技公司的張勁松總經理力排眾議,決定聘請我這毫無經驗的新人去公司做營銷。可是做營銷,完全專業不對口啊。不過這年頭玩的就是綜合素質,我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面自學了一些營銷的東西,現作文一篇與諸位共享。《孫子兵法·謀攻篇》有云: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 殺伐之道,賺錢,上兵伐謀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賺錢的三條線就是,對合作夥伴絕對忠誠,有契約精神,交易建立在非暴力基礎上。網絡賺錢的項目千千萬,每天都有新的項目產生,每天都有人賺錢,每天都有人賠錢。看不透本質,很難賺到一個行業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