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有些人會得帶狀皰疹,在沒有外界刺激的情況下出現自發疼痛,或受輕微刺激出現反應劇烈而持久的疼痛,感覺像刀割、針刺、燒灼或者是電擊,常常伴隨失眠、焦慮、抑鬱等,令人痛苦不堪。這種病症就是「帶狀皰疹後神經痛」。
知識講座上,姚鵬教授為大家普及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相關知識。
7月25日下午,記者在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南湖院區舉辦「卓越疼痛教育傳播項目第二期院內知識講座」上了解到,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是一種最常見的神經病理性疼痛。
數據顯示約8%-27%的帶狀皰疹患者可發展為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發病率及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70歲及以上的患者皰疹痊癒後發生神經痛的比例高達75%。
然而人們對於這種疼痛往往不以為意,並沒有意識到它是一種疾病,消極治療或者延誤治療往往導致病程加長、疼痛程度加重、並產生一系列副反應。
帶狀皰疹發威 患者痛不欲生
帶狀皰疹,俗稱「串腰龍」,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膚病。通過合理治療,皮膚損傷和水皰症狀是可以痊癒的。但是很大一部分患者在病症癒合後仍有持續1個月及以上的疼痛現象,即帶狀皰疹後神經痛。
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是由於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損傷神經後,致使人體對外界刺激異常敏感而引發的強烈疼痛,是帶狀皰疹最常見的併發症。疼痛部位常見於單側胸部、頸部、頭面部、腰骶部與帶狀皰疹發生部位一樣。
前來聽講座的阿姨在指壓板上體驗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疼痛感
「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屬於世界上最難治療的痛症之一,有『不死的癌症』的惡名。這種疼痛疼起來讓人無法忍受,我在臨床中遇到很多寢食難安、情緒低落、煩躁不安的患者,他們連日常的穿衣服、蓋被子等輕微觸碰或溫度的微小變化都會產生疼痛,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此外,由於劇烈疼痛的長期折磨,患者的心理接近奔潰,不少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患者伴有自殺傾向。」姚鵬教授表示。
「民間土方」延誤治療時機
在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發生初期,絕大部分患者都認為忍一忍就過去了,直到疼的厲害無法忍受,才到醫院就診。
除了忍痛,還有一些患者會自行盲目用藥,甚至用一些民間的土辦法來慰藉自己。「在止疼方法方面,很多患者有著驚人的想像力,什麼樣的方法我都聽過……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患者以中老年人群為主,他們普遍對這個疾病和相關醫學知識缺乏必要的了解,很容易聽信各種『民間土方』自行治療,因而錯過疾病的最佳治療時機,直到非常嚴重了才去醫院。」
姚鵬教授特意提醒廣大網友:一旦身體出現原因不明的疼痛,特別是針刺、火燒的痛感,要高度重視,儘早到醫院診斷。若確診是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患者不必恐慌,積極接受專業醫生的規範治療,同時要保持心情舒暢,合理安排作息,增強抵抗力,定能早日回歸寧靜生活。
近年來,隨著專門治療帶狀皰疹相關疼痛的新藥或新治療方法出現,解決帶狀皰疹相關疼痛已不再是難題。
《2016帶狀皰疹後神經痛診療中國專家共識》中指出: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治療目的是儘早有效地控制疼痛,緩解伴隨的睡眠和情感障礙,提高生活質量。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治療應規範化,遵循「儘早、足量、足療程及聯合治療」的原則。
「目前藥物治療是治療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主要方法,許多患者的治療可能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所以一定要避免疼痛緩解後就立即停藥,至少要維持治療2 周。」姚鵬教授補充道。
五花八門止疼藥 傻傻分不清楚?
說到止疼藥,很多人都認為「止疼藥不能隨便吃、能不吃就不吃」,「止疼藥吃了容易上癮」……對於這樣廣泛流傳的「民間真理」,姚鵬教授強調,任何藥物都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切記盲目自行服用,止疼藥也不例外。有些疼痛吃止痛藥反而會掩蓋了真實病情,不利於醫生正確診斷和及時治療。
另外,服用止痛藥後讓病人暫時感覺不痛了,可實際上疾病可能在進一步惡化,如宮外孕發生大出血、闌尾炎繼發壞死和穿孔,這種暫時的止痛會掩蓋真實的病情,會使病症發展加重,造成嚴重後果。因此,一旦出現疾病引發的疼痛或不明原因疼痛,患者應及時去醫院就診,查出疼痛原因。
市面上的止疼藥有很多種,什麼情況下使用什麼樣的止痛藥,是很「講究」的。止疼藥大體分為非甾體抗炎藥和中樞性止痛藥兩類。常見的非甾體抗炎藥如阿司匹林、布洛芬、撲熱息痛、塞來昔布等,可用於一般常見疼痛,如傷風、發燒、肌肉酸痛、感冒、疲勞性頭疼等;這類止疼藥大多可在藥店購買,但建議大家還是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
中樞性止痛藥以曲馬多為代表,屬於二類精神藥品,止痛作用比一般的解熱止痛藥要強,主要用於中等程度的各種急性疼痛及手術後疼痛等。此外,還有新一代鈣離子通道抑制劑,如普瑞巴林,適用於神經病理性疼痛、癲癇部分發作輔助治療及廣泛性焦慮抑鬱的治療。相比第一代鈣離子通道調節劑加巴噴丁,普瑞巴林可更有效地減輕疼痛、緩解焦慮情緒、改善睡眠質量,目前是眾多國際指南推薦的治療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一線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