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經濟師考試中級《經濟基礎知識》考試大綱已經公布,在這裡學易網校以2020年中級《經濟基礎知識》考試大綱為基礎,以章節為單位對中級《經濟基礎知識》主要考點、考試要求和歷年考題進行總結,以供考生備考之用。
中級《經濟基礎知識》第六章:市場失靈和政府的幹預
一、主要考點
(一)資源最優配置
1、資源最優配置的含義與標準
2、帕累託改進
3、帕累託最優狀態
(二)市場失靈
1、實現帕累託最優狀態標準的條件
2、市場失靈的含義和原因
(三)壟斷對市場的影響及政府對壟斷的幹預
1、壟斷和市場失靈
2、政府對壟斷的幹預方式:法律手段、公共管制
(四)外部性與市場失靈
1、外部性的含義、分類
2、外部性對市場機制運行的影響
3、政府對外部性的幹預
(五)公共物品與市場失靈
1、公共物品的含義、特徵
2、公共物品的分類
3、公共物品對市場的影響:公共物品和市場失靈
4、公共物品政府干預
(六)信息不對稱與市場失靈
1、信息不對稱的含義
2、逆向選擇、道德風險
3、信息不對稱和市場失靈
4、政府干預
二、考試要求
理解資源配置原理、最優配置和帕累託最優狀態,掌握市場失靈理論和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幹預的基本理論,解釋市場壟斷、公共產品、外部性、信息不對稱和資源配置效率的關係,辨別政府干預市場的方式和措施。
三、常見考題(歷年真題)
單項選擇題
1.在某種既定的資源配置狀態中,帕累託最優狀態是指( )。
A.一國的國民收入實現了公平分配
B.社會全體成員的福利同時得到改善
C.不存在帕累託改進
D.實現外部影響內部化
【答案解析】C 本題考查資源最優配置的標準。帕累託最優狀態是不存在帕累託改進的資源配置狀態。
2.政府通過罰款或增稅來抑制的經濟活動屬於( )。
A.準公共物品生產
B.純公共產品生產
C.產生外部不經濟的活動
D.產生外部經濟的活動
【答案解析】C 本題考查政府對市場的幹預。對於可能產生外部不經濟的行為,政府應徵收適度的賦稅和收費,而對於產生外部經濟的行為,政府應給予財政補貼。
3.產生外部經濟的生產者產出水平低於社會最優產出水平的原因是( )。
A.邊際私人成本低於邊際社會成本
B.私人收益小於社會收益
C.邊際私人成本等於邊際社會成本
D.私人收益等於社會收益
【答案解析】B 本題考查外部性與市場失靈。對於產生外部經濟的生產者來說,由於其私人收益小於社會收益,因而缺乏生產積極性,其產出水平就會低於社會最優產出水平。
4.最典型的純公共物品是( )。
A.教育
B.醫療衛生
C.交通運輸
D.國防
【答案解析】D 本題考查公共物品的分類。純公共物品是具有完全的非競爭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的物品,一般認為,國防、治安等都是最典型的純粹公共物品。
5.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實現最優配置的標準是( )。
A.對於某種既定的資源配置狀態,還存在帕累託改進
B.財政收入持續增長
C.不存在帕累託改進的資源配置狀態
D.區域間經濟協調增長
【答案解析】C 本題考查資源最優配置。帕累託最優狀態是不存在帕累託改進的資源配置狀態。
6.在某種純公共物品的總供給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一個人增加該物品的消費,其他人對該物品的消費將( )。
A.相應增加
B.相應減少
C.趨於平均
D.不受影響
【答案解析】D 本題考查公共物品的特點。在某種純公共物品的總供給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一個人增加該物品的消費,其他人對該物品的消費會不受影響。即公共物品的非競爭性。
7.關於外部性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外部性的存在不會影響資源的最優配置
B.外部性只有外部不經濟這一種狀態
C.外部性只發生在生產領域
D.即使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外部性的存在也使得資源配置難以達到帕累託最優狀態
【答案解析】D 本題考查外部性。外部性可能導致資源配置失當。即使在完全競爭條件下,由於存在外部性的影響,整個經濟的資源配置也不可能達到帕累託最優狀態。外部性可以分為外部經濟與外部不經濟兩種。
8.關於經濟學家科斯提出的產權理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不同的產權制度會導致相同的資源配置效率
B.不論產權是否明確,只要交易成本為零,就可以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
C.很多外部性的產生都是因為產權不清晰導致的
D.如果產權是明晰的,不論交易成本多大,市場最終會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
【答案解析】C 本題考查科斯的產權理論。按照科斯的產權理論,很多外部性的產生都是由於產權不清晰導致的。只要財產權是明確的,並且交易成本為零或很小,無論在開始時將財產權賦予誰,市場均衡的最終結果都是有效率的。不同的產權制度,會導致不同的資源配置效率。
多項選擇題
1.消除外部性的傳統方法包括( )。
A.政府對那些產生外部不經濟的企業徵收適度的排汙稅
B.明確產權歸屬
C.政府對那些具有外部經濟的企業給予財政補貼
D.通過合併相關企業使外部性得以「內部化」
E.減少交易費用
【答案解析】ACD 本題考查消除外部性的傳統方法。消除外部性的傳統方法,包括使用稅收和補貼、將相關企業合併從而使外部性內部化等手段。隨著產權理論的出現和發展,明確和界定產權已經成為消除外部性的重要途徑。
2.關於信息不對稱和市場失靈的說法,正確的有( )。
A.信息不對稱會導致道德風險
B.信息不對稱會導致某些商品或服務市場出現萎縮甚至消失
C.通過稅收和補貼手段,可以解決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市場失靈
D.政府可以制定有關商品說明、質量標準和廣告等的法律法規,以克服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市場失靈
E.通過明晰產權可以克服信息不對稱所引起的市場失靈
【答案解析】ABD 本題考查信息不對稱與市場失靈。通過稅收和補貼手段,可以解決外部性所引起的市場失靈,選項C說法有誤;通過明晰產權可以克服外部性所引起的市場失靈,選項E說法有誤。
3.關於公共物品的說法,正確的有( )。
A.公共物品的市場需求曲線是所有消費者的需求曲線的橫向加總
B.公共物品必須由政府提供
C.公共物品的消費可能產生「搭便車」現象
D.市場無法供給公共物品
E.公共物品包括純公共物品和準公共物品
【答案解析】CE 本題考查公共物品的相關內容。選項A錯誤,公共物品的市場需求曲線是所有消費者需求曲線沿縱向相加得到的。選項B、D錯誤,對於準公共物品來說,如教育、醫療服務等,市場機制可以發揮一定作用。
4.當政府對部分重要產品(如肉類、禽蛋等)實施最高限價政策時,通常會發生的情況有( )。
A.刺激生產增加
B.增加經營者收入
C.增加生產者成本
D.出現市場短缺
E.如果政府監管不力,會產生黑市交易
【答案解析】DE 本題考查最高限價的影響。一般情況下,當實施最高限價,出現短缺現象時,就會出現嚴重的排除現象。當政府監管不力時,就會出現黑市交易和黑市高價以及「走後門」現象。由於供應緊張,生產者或賣方會在交易中處於優勢地位,可能出現以次充好、缺斤短兩等變相漲價的現象。
5.關於公共物品的說法,正確的有( )。
A.公共物品的存在是導致市場失靈的原因之一
B.準公共物品可以由非政府部門提供
C.公共物品可以分為純公共物品和準公共物品兩類
D.確定公共物品的最優數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E.純公共物品一般通過稅收間接購買
【答案解析】ABCE 本題考查公共物品的相關內容。確定公共物品的最優數量沒有什實際意義,選項D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