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日,西廂房鄉儂學堂組織的線上直播系列課程「民宿必修課」第一期,邀請到了桃源人家民宿主人王珊老師主講「如何讓民宿落地鄉村?」。本文是根據王珊老師的直播分享內容整理而成。
感謝稻穀整理錄音,感謝趙丹和謝芳整理文字。
(王珊老師線上課堂完整版錄音)
王珊,湖北人傑客棧管理有限公司運營總監、桃源人家民宿主人,湖北人傑客棧管理有限公司旗下擁有桃源人家、桃源半山、休休堂、蛙聲十裡四家民宿。涵蓋餐飲、住宿、文創產品運營、自然研學四大業態。
之前一直是一名新聞記者,去年七月份的時候開始轉行,從城市到鄉村,加入民宿,以聯合創始人的身份開始了她的民宿創業。
我們是抱著喜歡和熱愛的情懷來到這裡,以新村民的身份進入到這裡,鄉村帶給我們安寧自在的同時我們也可以在這裡收穫我們的健康,收穫我們的事業,以民宿為載體,讓自己真正的落地鄉村。
——王珊
大家好,我是桃源人家民宿主人王珊,我將從7個方面來分享今天的主題:如何讓民宿落地鄉村?
我們為什麼會來到鄉村呢?首先是我自己會非常喜歡鄉村的自然生活,在採訪的過程中也會經常來到鄉村,在鄉村認識了桃源人家的創始人安迪,也和他開始了在鄉村的美好緣分。現在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公司旗下的四家民宿。
桃源人家民宿主要就是給60後,70後和85前有鄉村記憶的人打造的一個鄉村民宿,在這裡通過我們鋪的青石板,包括我們的房屋,以及裡面的很多用具可以讓他們回想到在自己曾經在鄉村有過的鄉村生活,在這裡找尋到有過的鄉村記憶。桃源半山,是我們為90後打造的一個鄉村民宿,它裡面有山間咖啡館,酒吧,在這裡可以做PARTY,做求婚。
我們的休休堂國學館和蛙聲十裡親子民宿,是為小朋友們打造的一個專屬鄉村遊玩空間。
住:第一點是高於一般酒店的入住體驗。第二點是在民宿裡需要有自然文化的融入。
行:第一點是要學會民宿的講解,當客人來的時候,能夠跟客人分享出我們民宿用到的東西,為什麼要那樣做,我們民宿要傳達的什麼樣的感覺,包括我們為什麼要做民宿。第二點是我們需要為客人建立往來的交通行程,兼職熱心導遊介紹周邊景點,包括我們當地的人情,特色和我們的民俗。客人們選擇民宿首先第一點是客人們有這麼一個需求,他需要住民宿,他喜歡鄉村,第二點就是民宿主人,比如說這個主人非常的有才情,他書畫特別好,他插畫特別棒,這樣就可以吸引和他同頻率的人來到民宿。民宿選址第一點是民宿肯定要在環境優美,風景秀麗的地方,靠近景區,或者是地處古村落,周邊有著規模性的度假區,這樣的話它的先天條件就為你的客源打好了基礎。
第二點是當客人來了後會有一種美好生活體驗,比如說到鄉村,他會感覺到鄉村的農耕體驗,或者是感受到鄉村民俗文化體驗。
第三點是在這裡可以有一種比較好的文化傳承項目,能夠讓他有著和城市不一樣的這种放松和體驗,會成為客人選擇民宿的至關重要的原因,也是民宿需要做的相關配套設施。
再者呢,其實很多人來到民宿,他可能想要找尋的是一種內心的寧靜和回歸,他可能需要在這裡放鬆,度假或靈修,這就要求我們民宿在打造的時候需要有一定的公共空間,公共空間針對住宿客人有一定私密性的同時,能夠讓他們在這裡可以放鬆心情放鬆自我,能夠感受到一種非常寧靜致遠的感覺,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詩和遠方。在鄉村做民宿,其實我們更多的是會站在客人的角度會去想,他會去想要什麼樣大的生活。有的時候你會覺得琢磨不透,其實這個時候你不如去放鬆自己,你把自己放空,不要把自己做一個民宿主人,而把自己作為一個人,就是你對鄉村有哪些美好的嚮往,你會想要去過什麼樣的鄉村生活,這樣的時候你就會把這些東西慢慢融入到你的民宿,這樣你的用心會吸引到很多人來到鄉村來感受你的生活。做民宿需要哪些人?我們的民宿主人他首先要是一個生活教練,那麼什麼是生活教練呢?首先是他要會生活,懂生活,要把生活打造的非常美好。然後,就是需要做好服務。再者,就是情懷。所以,在我們想要做民宿之前我們要了解關於各種民宿的定位,最重要的一點是為這個民宿選擇一位適合它的主人。
在我們的民宿裡是沒有服務員這個詞的,我們所有的民宿成員都是由我們的小夥伴組成的,所以他們都是我們民宿的主人,然後他們是以主人的身份在民宿,以主人的身份在過好鄉村生活,以主人的身份來服務好客人,以主人的身份來把這種美好生活傳遞出去。
作為民宿主人你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呢?首先是需要有非常強有力的執行力。第二是必須有著非常有力的學習能力。第三是民宿主人一定要有吃苦耐勞。第四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民宿主人一定要耐得住寂寞。
在民宿可以有哪些收穫呢?那麼在這裡,你可以感受到山間清爽的風,村莊溫暖的光,由清晨到夜晚,由山野到書房,會有一種非常舒服的感覺。在這裡,你可以收穫到自然對於我們的饋贈。感受到非常美好的生活的同時,我們也是美好生活的傳播者,通過我們的學習,在積累我們自身本領和文化的同時,可以把這些東西更好的傳遞給他人。你可以帶著夢想和實踐的經驗,遊歷四方,學習到最前沿的民宿經驗和鄉村振興文化,這些夢想和時間是可以讓人有向上的動力的。你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找到遠方的家。這裡所有人都會非常的友善,他們來到鄉村,非常願意和你一起把這種美好生活傳播給別人,你會感受到來自於很多方面的一個正能量,來到民宿的客人,他對於自己的修養本身,包括他的眼界都非常的開廣,他可以傳遞給你非常多的一些正能量的信息。民宿在鄉村快速發展起來了之後,我們會感受到,來到鄉村的人特別多,鄉村旅遊的人也就特別多了,那麼鄉村旅遊的核心就是我們的鄉村生活。鄉村生活,是由原住民,城歸族和新村民組成。現在再說到民宿發展的時候,離不開的兩個詞就是鄉村旅遊和鄉村振興,那麼我們覺得民宿發展,它會帶動鄉村旅遊,鄉村旅遊會推動鄉村振興,那麼與此同時,鄉村振興等鄉村旅遊發展好了之後,就會加快鄉村民宿的發展。
1.關於鄉村振興,農村年輕人的流失,該如何的留住人才?
王珊:這一塊是我們一直在關注的一個問題,那麼我們民宿從去年九月份的時候,就開始實施了一個民宿管培生計劃,我們一方面就是吸引對鄉村發展有想法的一些農村出去的年輕人他們回來,讓他們知道現在在農村的話是可以有高薪資的,然後他們能夠願意回到鄉村生活。另外,方便的話,通過我們大學生管培計劃,以政府為主導和院校建立起這種實習的模式,讓城裡的大學生走進鄉村,讓他們看到現在鄉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另外一方面,你想要真正的留住人才,單靠情懷,只能是一時的。我們需要在這裡把民宿做成一種事業,讓他們在這裡能夠有職業規劃,有歸屬感,獲得感和價值感,在這樣一種情況下的話,他才會願意把自己真正的留在鄉村。那麼我們經過將近一年的這麼一個推廣,我們現在民宿管培生項目已經培養出了一批非常優秀的年輕的民宿主人。
2.民宿該如何去裝修布置讓賓客有回家的感覺?
王珊:首先你要融入的是主人的文化,比如說如果你的主人喜歡插畫,喜歡茶葉,那麼這個民宿的話就可以有這些相應大的一個配比,那麼如果喜歡書法的話,也可以放進來,重要的是要打造一個個人的IP,通過你自己的經歷和你的喜歡,你想要傳遞的東西來布置你的民宿。
3.關於農村如何吸引人去體驗?
王珊:我們先把它羅列出來,第一就是在農村,我們看可以做什麼。第二個就是哪些是和城市裡面相對而言有區分的呢?我們剛剛在講的過程中有收到很多,我們現在在鄉村,我們會把鄉村的一些當地的民俗收集起來,然後把它講成故事,你故事講好了以後,自然就會有人去體驗。
4.關於農業如何更好的將農產品銷售出去?
王珊:就是我們要把它做成一種農村的文創產品,我們去臺灣學習的過程中,有一本書叫《土氣變洋氣》,也是關於農作物,通過一種文創方式講好鄉村故事,然後通過線上和線下平臺共同售賣的方式,讓農產品真正的土氣變洋氣,也可以作為一種伴手禮,更好的融入到生活當中去。
5.想知道你們民宿是以怎麼樣的模式進行擴大和發展的,具體什麼樣的模式和手段經營?
王珊:針對這個問題的話,我是這樣子的,桃源人家經營了三年,我們沒有做過任何的商業推廣,那麼我們是什麼樣的模式進行擴大的呢?根據客戶的需求,首先我們第一家民宿,是因為我們喜歡鄉村生活,所以我們做了這麼一個鄉村民宿,後來我們發現,當我們的可以群體慢慢的變大的同時,他們對於鄉村的需求不一樣,那麼我們就進行客戶的一個問卷調查,然後根據他們的需求,我們再把我們的板塊進行擴大。比如我剛說的,鄉村民宿,我們現在有咖啡館和酒吧,然後包括我們的親子民宿,我們的鄉村民宿是對我們的客戶進行一個集合,然後再根據他們的需求進行一個分流。
針對於什麼樣的模式和手段經營,我們沒有太多的手段,模式主要是用的是一種自媒體傳播的模式,就是通過客人的自發的這種轉介紹,我們的客人,來了以後會覺得我描述大的場景非常的漂亮,所以我們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營造我們的環境上面去,我們通過慢慢地發現,那些真正能夠沉澱下來,發展長期的就是那些真正的腳踏實地做事的東西,然後如果你把更多的精力用去打造民宿的話,自媒體的傳播和通過朋友圈的傳播出去的效果會比商業上跟持久一些。
6.鄉村民宿如何選址?如何判斷該地的地址的價值?民宿如何定位?我是手作人,如何以傳統手工藝為主題進行打造?
王珊:首先看到這個問題,非常恭喜,我覺得你特別適合做民宿,為什麼呢?因為首先你可以關注到一個選址的問題,說明你對於民宿的先決條件就有一定的一個判斷,那麼剛剛我們在講的過程中,有一章講的就是每次如何去選址,希望能夠對你有幫助,另外一方面的話,作為手藝人,現在傳統手工業一方面是一種傳統文化復興的需求,另外呢,我覺得您可以把他打造成一種手作體驗,這樣的話會吸引很多人過來做這個事情,然後之後,再跟鄉村結合把它做成一個研學的課程。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希望大家願意到鄉村來,可以慢慢的放平心態,我們認認真真的一起攜手,把這個事情做好,只有這樣的話,我們才可以吸引到同頻率的人,循著相同的味道找到合適的人,把這個事情做好。謝謝大家。
-END-
回復會員 加入鄉建進階會員群,獲取專屬特權
回復鄉村共建 獲取價值500元的電子版《簡單鄉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技術指引》》、《鄉建四力共振導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