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託福考試其實是一種語言能力的證明——證明咱們母語不是英語的小夥伴們有能力完成學業,而不會因語言不通崩潰輟學。
但說到這類英語考試,也曾出現這樣的現象:託福將近滿分,到了美國只能完成最基本的日常交流。或者美國人考託福,得分卻不怎麼高。那麼問題來了:託福考的內容在美國大學裡真的能用的上嗎?美國人真的是按照託福答題時那樣,進行日常的聽說讀寫嗎?
今天黑龍江立思辰留學小編就和大家來研究一下,託福考的和留學實際用的有什麼異同。
託福考點與日常需要
先來看託福具體在考些什麼:
——託福閱讀考查考生閱讀並理解教科書和其他英語學術資料的能力。
——託福聽力考查考生在學術環境中理解口語的能力。
——託福口語考查考生在課堂內外運用英文與人交談的能力,重點考查在學術環境和校園生活中有效交談的能力。
——託福寫作考查考生在學術領域中,用清晰、有條理的方式陳述自己觀點的能力。
從這四科的表述中,我們關注到,每一單項都提到了「學術」或者「課堂」,這再一次證實了一點:託福是為課堂的學習生活而生的。
也就是說,託福所涉及的知識點都具備美國大學課堂的專業度,涉及某個專業學科的主題或者課堂真實場景。因此,為託福考試而做的語言學習準備,等小夥伴們留學時完全用的上。
只是遠遠不夠用就是了。
絕大部分留學生(不管託福考多高)都要經歷一個聽不懂教授和組員在說啥的耳不聰目不明的「閉塞」時期。美國大學課堂的難度和深度都遠遠超過託福考試,所以託福涉及的知識儲備是不足以支撐美國大學課堂學習和溝通需要的。
一旦離開課堂,託福也並沒有發揮很大的優勢。由於託福考試的考查集中在學術領域,很少關注到日常溝通的需要,所以很多小夥伴在非正式溝通時是缺乏相對應的表達技巧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留學生presetation講得好,但出了門甚至不會點菜。
也就是說,託福只能滿足一部分大學課堂需要,離適應美國大學的生活還差得遠。
考場答題與實際運用
很多小夥伴把留學生活看作一場「大型在線託福真人秀」,天天都是聽說讀寫的考試,而且每天都能學到新的知識點。話雖如此,但如果真把考場上的答題方式運用到留學生活的日常溝通中,可能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誤會。
首先,託福試卷出題者是ETS,而ETS出題最注重的就是「邏輯」,評分最注重的也是「邏輯」。回答問題時考生不捋清楚邏輯就別想得高分。但實際生活中,大多數情況下不必嚴格要求自己說話講出個123論點(不需要這么正經)。
這也提醒我們在考託福時,尤其是口語這種非書面的信息輸出題,不要回答的像讀報紙,不要盲目追求詞藻的華麗,因為正常的美國人根本不這麼講話。
那麼不管是作答託福口語還是留學日常溝通,想說一些很深邃的話時,怎麼讓別人更好理解?首先,我們可以先大致了解一下這些生僻晦澀的詞是什麼意思,再把這些詞或者整句話轉化為中文,最後立足整體去用英語翻譯中文含義。
附託福口語常用地道詞彙:
1. nerd & jock,常見於美國學生之間。nerd稍帶揶揄,指那些聰明勤奮但很保守嚴肅,類似「書呆子」的學生。jock則指那些又帥又擅長體育運動的學生(也有girl jocks)。
2. egghead,指書生氣很足的知識分子。
3. hick & city slicker,分別是「城裡人」和「村裡人」對彼此的貶稱。hick指「土包子」,city slicker指「城裡老油條」。
4. turkey(火雞),shrimp(蝦)和crab(螃蟹),雖然是吃的,但也分別指「愚蠢無用的人」,「矮個子的小人物」。
5. yuppie(雅皮士)(young urban professionals)是指生活在大城市、受過高等教育、生活富裕的成功職業人士
6. couch potato,這個很多小夥伴都懂,指一有時間就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的人。
7. mall rat則指沒事兒老喜歡到大商場裡去逛(但不買東西)的人。
8. fifth wheel,多餘的、不受歡迎的人(備胎?)
9. spring chicken春天孵出的小雞。意為「年輕人,缺乏經驗的人」
10. penny-pincher和cheapskate都是指花錢很小心(摳)的人
美國人考託福?
因為不需要考,所以大多數美國人是不了解託福考試的(就像我們很多人不曉得有漢語語言考試)。但凡是嘗試過的人基本上都不覺得簡單,畢竟託福是一種學術性考試,考的除了語言還有邏輯。所以沒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很難得到高分。
換句話說,那些能考上大學的美國人,考個託福還是很容易的。不過小夥伴們不用覺得虧,畢竟母語不一樣,比起難度來,漢語不可能輸。
總之,託福考試的內容小夥伴們將來留學都能用到,但也只能當個基礎,不能玩轉大學。所以大家一定要儘可能地多多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