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卡騙局如何步步為營
5G時代即將到來,物聯網扮演著愈發重要的角色。物聯卡作為物聯網技術的核心,被廣泛應用於智慧城市、自動售賣機、行動支付、智慧垃圾分類等需要無線聯網的智能終端設備。
與此同時,由於物聯卡與普通手機SIM卡十分相似,市場上出現了真假難辨的「流量卡」。「無需實名認證」的特殊性,更讓物聯卡成為網絡詐騙新工具。對此,記者進行了採訪。
「無限流量卡」是騙局
運營商控制「流量池」
「我通過微信找到一個代理商,和他買了手機卡,每月9.9元,不限流量。但沒用多長時間就無法上網了,特別不穩定。我去找代理商,他也不知道情況,讓我找售後人員,但不可能找到了。十個賣物聯卡的,一半以上都是套路。」消費者王民向記者講述了他購買「手機卡」的遭遇。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與王民有相似遭遇的人不少。
另一個「流量卡」買家告訴記者:「我之前買的一張卡,還有97G流量沒用,有效期還剩24天,但已經無法聯網了。我找賣卡的商家和客服人員反映,他們一拖再拖,最後對方同意給我換一張新卡。不過拿到這張卡的時候,就只剩20天有效期,原本的流量只剩下不到80G了。」
據了解,這些令人一頭霧水的「手機卡」「無限流量卡」,就是物聯卡。物聯卡原本是由三大運營商為物流網服務企業提供的用於智能終端設備聯網的,僅僅面向企業發售。從外觀上看,物聯卡和普通的手機SIM卡沒有差別。在功能上,兩者均可以實現無線聯網、收發簡訊息等功能。但物聯卡無法進行語音通話。
「物聯卡一般沒有月租費,而是按照流量計費,流量費比一般的手機卡低很多。」李嘉(化名)做了近4年的物聯卡銷售,他認為:「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無限流量,這都是商家用於營銷的一種手段,基本上都是騙局。」
那麼,為什麼具有「無限流量」的物聯卡可以低價購買並使用,但在一段時間後便無法聯網?
記者了解到,物聯卡的運營需要通過統一的網絡,一般運營商在將物聯卡發售給企業法人後,為每個企業開通一個「流量池」,企業所擁有的物聯卡在使用過程中消耗的是「流量池」中的流量。運營商可以通過後臺管理、控制,甚至定位物聯卡。一旦「流量池」中的流量耗盡,而企業又沒有及時續費,那麼運營商就會通過後臺管理使物聯卡無法聯網。
面對魚龍混雜的「流量卡」,李嘉認為,商家通過虛假宣傳信息詐騙購買者、售後出現「跑路」的情況,是物聯卡的最大問題。
「物聯卡的外觀基本一樣,但有些卡片會被做手腳,比如塗抹遮掩卡片條形碼和序列號,從而隱藏公司的真實名稱。如果出現問題,很難找到商家,這為之後的跑路做了準備。」李嘉告訴記者,「一些商家還會在充值的時候向買家提供網址,附加一些廣告圖片,給卡片起各種名字吸引買家、誘導充值。比正常手機卡的流量套餐價格低很多的卡片,一般會出現限速、網絡不穩定的情況。」
獲取渠道多門檻較低
物聯卡成犯罪新工具
記者在採訪中進一步了解到,目前,物聯卡剛開始盛行,由三大運營商發行,僅面對企業用戶進行批量銷售,現階段廣泛用於共享單車、行動支付、智能城市、自動售賣機等領域,不面向個人用戶。針對物聯卡的發行、銷售和購買,雖已對企業用戶進行實名驗證,但不少網絡詐騙分子依然在市面上購得了大量「無需實名認證」的物聯卡,使其成為網絡犯罪的新工具。
據媒體公開報導,在當前多起投資理財詐騙、網絡貸款、兼職刷單、洗錢轉帳等涉網絡犯罪中,犯罪團夥大量使用了物聯卡。多地公安民警提出,目前,物聯卡市場快速發展,但管控明顯滯後,給詐騙分子可乘之機,也給網絡安全帶來較大風險隱患。
記者採訪發現,相比於需要實名驗證的手機卡,物聯卡獲取渠道多樣且門檻較低。記者通過關鍵詞「物聯卡」搜索社交軟體,就發現了幾十個「物聯卡交流群」,群內不斷出現各種兜售物聯卡的廣告信息。
一位在物聯卡行業交流群裡發布信息的業內人員也向記者坦言:「物聯卡讓那些傳統電信詐騙更加容易,因為你無法得到對方的具體身份信息。以『兼職刷單』為例,有些人通過招聘類的QQ群、微信群等社交媒體平臺、論壇網站,發布虛假的兼職廣告,通過『刷單返利』吸引用戶進入已設置好的虛擬購物平臺,前期通過返還小利獲取用戶,後期則以付款出現問題、帳號被凍結等理由誘導用戶『刷大單』,騙取高額款項。物聯卡可以用來上網,而且還不是實名的,用來冒充客服、親戚、朋友、熟人等,通過QQ、微信這些社交帳號聯繫。比如『生病著急用錢』『相親約會』都可以成為誘騙的藉口。」這位業內人員說。
資費便宜勝過手機卡
「羊毛黨」生財有新門道
大量流通於市面的物聯卡不僅讓非企業用戶比較容易使用,讓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機,還讓一些遊走於灰色地帶的「羊毛黨」發現了新機遇。
「『薅羊毛』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手機號,但現在手機號基本上都需要實名認證,我們很難拿到大量手機號。」魏剛(化名)是一個資深的「羊毛黨」,他每天將大部分時間用在「薅羊毛」上。他說:「現在從各種地方,主要是社交軟體,可以買到很多便宜的物聯卡,不需要月租,資費也便宜,甚至比手機卡還要適合。」
記者在一個物聯卡交流群裡注意到,其中一家名叫「某某科技生活」的公司稱,可以提供包括「實名的大王卡、各地語音卡(六個月起租,黑卡)、各地註冊卡、各種手機卡代實名業務、各種物聯卡批發」在內的十餘項業務。
這個物聯卡交流群的另一則廣告顯示,「無需實名電信移動流量卡30元一張,已實名認證的某某大王卡80元一張」。這裡所指的卡片並非傳統的手機卡,而是「羊毛黨」所需要的物聯卡。
魏剛所說的「薅羊毛」,是指通過大量參與商家開展的促銷優惠、新人返利等活動,獲得一定的金錢收入,集中在金融行業、網約車、外賣送餐、話費充值、網絡購物等領域。
記者了解到,「羊毛黨」不需要只有手機SIM卡所具備的語音通話功能,僅依賴於物聯卡接收簡訊息和上網的功能。
「物聯卡的作用就是充當黑號。先低價買入一批物聯卡,這個很好買,再在購物平臺上領取新人福利、促銷紅包等,花很低的價格買進商品,再轉手賣出去,賺取差價。但近段時間,『薅羊毛』越來越難了,平臺有了監管系統,我們的物聯卡都成了一次性的,用一次就不能再用了。現在,基本所有的羊毛黨用的都是物聯卡,還省去了原來手機卡的月租。」魏剛說,「物聯卡用於手機上網、『薅羊毛』,都是打擦邊球。」(記者杜曉 實習生付紫璇)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