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域名國際申請過關
4月28日, 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在京宣布,由CNNIC代表中國提交的簡、繁體「.中國」域名國際申請已通過網際網路名稱與編號分配機構(ICANN)的快速通道評審。在簡繁體等效申請的焦點問題上,ICANN最終認同了中國網際網路用戶的使用習慣,為中文首開了特殊先例。同時,這也將意味著網際網路英文獨霸時代正式走向終結。
「.中國」域名將全球啟用
據記者了解,2009年11月16日,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代表中國正式向ICANN遞交了「.中國」域名國際申請。2010年4月22日,ICANN理事會通過最新決議,由CNNIC代表中國提交的簡、繁體「.中國」域名國際申請已正式通過評審。
CNNIC主任助理齊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說,「.中國」域名將進入技術部署期,預計未來數月內,全球數十億華語網民在世界任何角落將可使用純中文域名後綴訪問網際網路。為此,CNNIC將聯合域名註冊服務機構,做好「.中國」域名的解析開通配置工作。
CNNIC早在1998年就已開始了中國域名的研究,並先後在該領域完成兩項網際網路國際標準的制定,解決了域名編碼中異體字、變體字的統一及漢字的簡繁等效互通。
截至目前,超過90%的國家部委、省級政府機構;超過95%的新聞媒體網站;超過90%的全國重點大學;超過50%的中國百強企業及40%的中國500強企業都已陸續開通「.中國」域名
齊麟透露,為方便全球華人使用母語通過網際網路了解上海世博會最新動態,上海世博會在使用expo2010.cn的同時,也將正式啟用「上海世博會.中國」域名。業內人士評價說,「上海世博會.中國」不僅將成為全球華語網民了解世博的窗口,也為上海世博打上了中國烙印。
兩大突破實現等效訪問
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介紹,簡、繁體「.中國」域名同時通過ICANN評審,意味著全球華人根據語言習慣在各大瀏覽器地址欄不論輸入繁體「北京大學.中國」形式的中國域名,還是簡體「北京大學.中國」形式的中國域名,都可準確進入北京大學網站。
此外,由於英文字符「.」和中文句號「。」完全等效,億萬網民在地址欄直接輸入「教育部。中國」熤形木浜嘔頡敖逃部.中國」熡⑽淖址效果相同,也都能準確直達教育部網站。這意味著網民可隨時從聊天、搜索等中文輸入狀態,打開地址欄輸入網站的「.中國」域名進行訪問。
業內專家稱,由於語言體系的不同和中文簡、繁體同時使用的實際情況,最初很難得到評審機構的理解並對技術上的統一性存在擔憂,一度面臨簡、繁體「.中國」只能申請其一的抉擇。因為,在此之前,網際網路頂級域名體系只支持包括26個英文字母、連同字符和阿拉伯數字0至9在內的37個字符。而隨著此次簡、繁體「.中國」域名國際申請同時通過ICANN評審,誕生於1983年的域名系統在被英語語種獨霸27年之後,終於開始了以中文為代表的多語種域名時代。
此外,記者還從CNNIC獲悉,在當前階段,為了最大限度保護潛在域名註冊人的權益,現行的中文域名註冊政策為申請「中文.CN」的用戶可自動獲得對應的「中文.中國」簡、繁體域名。(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 毛晶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