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說的就是,馬桶和洗手臺用牆隔開的設計,其實這種衛生間設計很早就出現了,但是因為我國房屋面積和戶型的緣故,到現在也還沒普及。那麼這種設計到底好在哪呢?我們一起來感受感受。
第一:最便捷的乾濕分離
洗手臺,淋雨,馬桶,它們只要不完全隔開,就永遠做不到乾濕分離,怎麼算幹,怎麼算溼呢?
簡單地說,你如果每天洗澡的話,那淋浴區就是溼區,馬桶和洗手臺是幹的,如果沒做乾濕分離,你洗澡的時候,把它們全弄溼了,當然還有鏡子也是霧氣昭昭。
所以,把它們分開,都有單獨的隔斷,這樣雙方就不會互相影響,妥妥的一鍵乾濕分離。
第二:最大限度地增加衛生間利用率
整個衛生間的三大件,每天的使用率都很高,早上上廁所洗臉刷牙,晚上上廁所洗澡刷牙,最最最重要的是,這都是些很隱私的事情。
有人可能會說,拉上個帘子安個玻璃門,不也是分離了嗎?
試想一下,你在蹲廁的時候,或者在洗澡的時候,別人進來洗手,就算有帘子隔著是不是也會有些尷尬,特別是女生。
就算是兩口子之間,還是有些事情不想被對方支到,想留一點點的隱私空間,如果它們完全分開,都有各自的門,那樣做什麼都行了,人與人之間會更加快樂的。
而且它們在一起的話,只要有一個人上廁所,那其他人就無法使用了,只能等著,租房子的應該會有這種多麼痛的領悟!
所以,如果我們把洗手臺搬出去,搬到門外去,上廁所和洗手互不影響。不僅更隱私,更能解決每天清晨的衛生間不夠用的問題——這意味著衛生間能夠提高50%的利用率。
三、更加衛生
我們在洗澡的時候,霧氣水花濺得到處都是,可能馬桶上和下水道的細菌也會飛起,落到毛巾或者牙刷上,會有一定的安全隱患,如果把它們分開,這個問題也很好地解決了。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的戶型都適合洗手盆設置在衛生間門外。而且,既然用水就要考慮到漏水的風險。所以洗手臺附近需要按衛生間幹區的標準進行防水處理,臺盆下的地面及牆面至少30cm高需要刷防水塗層。同時要確保五金件質量過關,臺盆安裝、水管連接符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