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身上,都少不了會長几顆甚至幾十顆痣。
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痣就是不起眼的代名詞,存在感幾乎為零,除非它長得清奇了點,直接懟到臉上稍稍影響美觀。
但是,如果身上的痣長在了不當的地方,或者突然變得和以前不一樣,就不能馬虎了。
因為小小的一顆痣,也可能是「危險分子」,有癌變的風險!
身上這3個部位長痣,當心癌變
我們常說的痣,醫學上又叫做色素痣。它是表皮、真皮內黑素細胞增多導致的皮膚表現,大部分屬於良性。
不過,有少數色素痣,會在遺傳、內分泌異常、化學致癌物等因素影響下,惡化成黑色素瘤。
而黑色素瘤一旦發生,病情發展快、轉移速度快、晚期死亡率高。因此,切記要警惕痣的癌變,尤其是長在這些部位的痣:
1、容易摩擦的部位
像是手掌、足底、指甲下、鼻咽、肛門附近以及戴文胸、皮帶等部位的痣,因為容易被摩擦刺激,癌變的機率更高。
其中,有數據顯示,在我國常見的黑色素瘤類型中,約有一半分布於四肢末端皮膚。
所以,如果發現手部或足底有黑痣時,就應該警惕癌變可能。
2、經常日曬的部位
色素痣癌變,與紫外線照射過多同樣有關。特別是長在頭、頸部的痣,由於最易遭受陽光暴曬,也可能出現病變。
3、創傷部位
部分黑色素瘤患者的原發灶還存在過外傷史,比如砸傷、扎傷、壓傷等。受傷部位色素沉澱,一直沒有消失,在修復過程中發生細胞惡變。
身上出現5種痣,當心是癌變信號
除了要留心長痣的位置,痣的一些變化也不可輕易忽視,同樣可能是癌變表現。
美國疾控中心建議用「ABCDE法」來自測——
A:不對稱(Asymmetry)普通的痣往往呈圓形或卵圓形,兩邊對稱;而惡性黑色素瘤多為不規則形,在中間畫一條橫線時,兩邊看起來不對稱。B:邊界不均(Border Irregularity)正常色素痣輪廓清晰光滑;惡性黑色素瘤邊緣則不整齊,呈鋸齒狀或有缺口等。C:顏色變化(Color Variation)正常的痣一般顏色單一,呈棕色或灰黑色。而黑色素瘤多為汙濁的黑色,會出現不同深淺的棕色、棕褐色和黑色陰影,甚至可能出現藍色、粉色和白色。其中,出現藍色時需特別警惕。
D:直徑過大(Diameter)普通痣大小通常小於5毫米。但如果痣的直徑大於5~6毫米就要注意了。尤其是直徑大於1釐米的痣,最好切除作病理學檢查。E:表面凸起(Elevation)正常人的痣應是平滑的,但一些早期黑色素瘤會產生輕微的隆起,高於皮膚表面。
除此之外,如果痣在短時間內快速增大,產生疼痛感、灼燒感,甚至在周圍部位出現潰瘍、感染、出血等情況,也有可能是痣發生病變。
建議及時到醫院檢查,一旦確認疾病就應立即接受治療,以免造成病情惡化,降低治癒機率。
預防痣癌變,做好這5點
說完痣的癌變信號,我們再來講講平時該怎麼預防~
1、別用手抓撓
沒事不要總去抓撓長痣的部位,否則色素痣受到反覆摩擦、損傷,可能會導致惡變。
2、別隨意拔痣上的毛
有人認為,痣上長毛肯定不好,最好拔除或削平,這想法可大錯特錯!
人體皮膚本就有毛囊,並且痣細胞下面的毛囊還通常較大,所以長出的毛硬一點、長一點,都屬於正常現象。
如果要修剪,注意不能剪得太短,更不能直接拔掉,避免刺激毛囊,引起感染。
3、日常防曬
紫外線能穿透皮膚表層,刺激痣細胞,進而加大癌變風險。
因此,建議做好防曬工作。一天當中上午10點到下午4點之間紫外線最強,此時外出最好撐把傘、戴頂帽或塗抹防曬霜。
4、防止外傷等刺激
平日裡一個不留意,有可能讓異物如小刺、鉛筆等扎進皮膚,形成黑痣。
建議在有異物殘留時,先用清水清洗被扎到的部位,再用酒精或雙氧水進行消毒,然後試著取出。
如果扎得太深,不容易取,可去醫院讓醫生幫忙取出來,千萬別自己輕舉妄動。
5、正確祛痣
出於美觀,有些人會選擇祛掉痣,這並沒有什麼不好。
不過要注意一點,祛痣必須祛徹底了。目前,整形外科多用雷射點痣或手術切除兩種方式:
★ 雷射治療
對於直徑小於3毫米的色素痣,比較適合採用雷射療法,創傷小、痛感低,不會對正常生活工作產生太大影響。
但是,如果雷射治療的皮膚層次太淺、存在殘留,痣則有復發的可能,需再次雷射。
不過同一顆痣,雷射治療不能超過3次,否則會刺激到痣,促使惡變機率增加。超過3次仍未祛除的,建議通過手術切除。
★ 手術切除
直徑大於3毫米的色素痣,可進行整形外科手術切除,避免非手術治療導致明顯的瘢痕增生。
另外,切除的黑痣標本需送病理檢查,以明確其性質。如果切除的黑痣有病變,應及時採取進一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