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豆瓣的得分為8.0的電視劇,《三十而已》火了起來。
擺脫以前的都市戲劇中角色設置,這部電視劇的焦點全部集中在每一個人的生活。
針對三十歲女性生活,現實中的工作,一經上線就引起了網友熱烈的討論。
王漫妮做著高級銷售櫃姐,雖然在上海勤勤懇懇工作八年,但是她的生活和人際關係還是很淺,今年30歲了,至今還是單身。
在家全職照顧孩子的顧佳看起來很輕鬆,但事實上,30歲的她,婚姻和教育孩子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問題。
從小到大被父母寵著的大小姐鍾曉芹,30歲的婚姻卻遭受著丈夫的冷暴力。
她們都是30歲,生活的狀態都各不相同,但陷入了同樣的兵荒馬亂之中。
在網上看到有句經典的話:就像《三十而已》一樣,都是生活不容易。
三十而立之年,工作、婚姻、孩子的教育都會撲面而來,每個站在這裡的女性,都在拼命呼吸。
困難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遇到的事情,也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中女性三十的「難」,更是直接被劇中臺詞剖析的徹徹底底。
01在生活中,我們想要往下沉,就只能拼命給自己增加體重,這樣才不會飄上去。
王漫妮出身在小城市,漂泊八年,才當上奢侈品銷售櫃姐,到了30歲的她,一邊努力的工作,一邊還要抵抗家裡人的催婚。
感情帶給她的不安感,她只能拼命在物質上補充。
努力工作,當每天都是最晚下班的那一個,但還是被同事算計了,拼命賺錢,最後得到的錢,一半來付房租,一半用做生活費,每天也只能吃著10塊錢的飯盒,被房東打了一通電話,立馬搬家。
長期因為努力工作,而得了急性腎炎,最後發現她暈倒的,還是千裡之外的父母。
躺在醫院病床上,回想自己的生活,暗暗獨自流淚。
流完淚,又裝作很輕鬆的樣子向父母報平安。
她的生活,簡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用她的話來說:我們只能拼命給自己增加體重,這樣才不會飄上去。
在王漫妮身上,又是多少個在異國他鄉的努力工作女孩的縮影呢?
身在繁華的都市,20歲的他們都渴望在這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又有多少個人,懷著夢想,趕上最後一班地鐵,身在陌生的出租房裡,看著已經漆黑的天空,吃著自己做的夜宵。
時間匆匆就過了,到了30歲,想要的仍然很多,但擁有的還是很少。
王欣在《北京女子圖鑑》中寫道:「在北京的十九年裡,我哭了很多次,也看到很多人在哭,尤其是那些女孩。」
30歲時真的很難,前面是沒有上升空間的工作,後面是新血液的不斷湧入,還有年齡和婚姻的壓力。
她們無數次失落,動搖,崩潰,失落和掙扎,但是跌倒之後又站起來。
劇中的「我不想死」這句話是「王漫妮」繼續堅持下去的原因。
即使這座城市如此小巧甚至都不會給她們一絲光明,但是她們仍然咬著子彈前進,穿越了生活的迷霧,一路被現實打敗,千瘡百孔的走著。
02之前的顧佳生孩子的時候就已經死了,現在活著的是許子言的媽媽。
顧佳是從一所名校畢業,她不願表現平庸,但在生下兒子許子豔之後,她願意成為一名全職家庭主婦。
在別人眼中,她是一個精緻優雅的妻子,實際上是一位無所不能的媽媽。
她可以很軟,為了讓孩子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她降低身價,心甘情願為闊太服務。
她可以很堅強,看到兒子被欺負,她奮力地脫下了高跟鞋,毆打了欺負孩子的人。
在昏暗的路燈下,凌亂的顧佳抱著熟睡的兒子獨自一人回家,看到這一幕的觀眾無一不在流淚。
用她的話說:之前的顧佳生孩子的時候就已經死了,現在活著的是許子言的媽媽。
就像在網上流傳的經典句子一樣:
「生孩子前你可以是你自己,但生孩子後,你是母親,保姆和妻子,但你不是你自己了。」
在「媽媽」的標籤下,有太多普通人無法想像的窒息和犧牲。
在孩子出生後的十月份,生孩子的艱辛才剛剛開始,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在工作和家庭之間進行選擇,在幸福和辛勤工作之間進行切換,是每個母親都必須經歷的問題。
孫莉曾在一次採訪中被問到:「生孩子後,你覺得什麼變了?」
她說:「變得特別脆弱,也特別堅強」,她的這句話,是表達了無數母親的聲音。
有時她們害怕衰老,疾病,死亡,但是看到孩子,她們又變的無所畏懼。
抖音上有一個視頻很火:一個傷痕累累的母親張開翅膀,用翅膀遮住了她瘦小的孩子。
我不禁想到作家習慕容的一句話:
「當我還是一個女孩時,我害怕黑暗和陌生人。成為母親後,我變成了準備與一切抗爭的母狼。」
30歲的女人到底經歷了多少次失眠,多少次虛脫,才放棄了自己年輕的夢想和野心,穿上了「母親」的外衣,在危險的生活中謹慎前進,拼命地做一個母親。
03鍾曉芹和陳嶼的婚姻:我在養貓,而他卻在養魚。
靠相親認識的鐘曉芹和陳嶼,婚姻就像一灘死水。
一個人性格活潑,一個人性格寡淡,沒有任何共同語言,卻生活在同一個屋裡,兩個人的關係,就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外面的陳嶼做足了「老好人」,但是每天回到家面對妻子時,就變成了一灘死水。
沉默的洗著自己的衣服,只關心自己的魚,對妻子鍾曉芹動不動就是冷暴力。
鍾曉芹心中的失望,是在懷孕後又流產中丈夫的一系列行為。
所以在30歲這天的晚上,一場激烈的爭吵徹底打破了這場本已危險的婚姻。
「都說婚姻是工作的避風港,我結婚是為了放鬆身心,過上穩固的生活。」
陳嶼的話剪斷了鍾曉芹心裡對他抱有希望的最後一根弦。
她積累了很長時間的情感終於爆發了:「如果每個人都想躲避風,誰成為港口?」
鍾曉芹的無助也是許多30歲女性的無助。
許多人在她與陳嶼的關係中看到了婚姻的縮影:
沒有溝通,沒有話題,明明是兩個人的生活,但是卻變成一個人生活一樣。
我看了一部短片叫《餐桌上的陌生人》:
妻子回到家時,她正在忙於做飯,同時與丈夫聊天。
但對方的回答不是沉默,就是「好吧,我知道,沒關係」。
婚姻中的窒息感就是這麼而來,這也是現實生活中最真實的婚姻寫照。
年輕的時候,無數的婦女帶著美好的希望走進了教堂,但是後來都被婚姻的真實寫照給打敗了。
這種婚姻像極了失語症,失語症的婚姻就像溫水煮青蛙,一點點的消耗兩個人對婚姻生活的激情。
本應該是避風港的婚姻,卻給予30歲的女人更多的困難和磨難。
30歲的生活是很不容易,但是也只是30歲而已。
沒有20歲的年少輕狂,也沒有四十歲的雲淡風輕。
30歲,剛剛好。
未來可期,加油!
#兩性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