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產的媽媽們對於生產過程都會有所了解,一般情況下是會先見紅,然後出現陣痛現象,緊接著破水就預示著寶寶即將降臨。
孕媽媽在懷孕40周左右就會出現一些徵兆,這是胎兒在提醒媽媽即將出生的信號。但是由於準媽媽們的體質不同,分娩前的徵兆也會不同。
生產之前,大約有5%的產婦會出現先破水的情況,如果是先破水的話,要引起高度重視了,切不可馬虎大意。
小林懷孕期間對於寶寶的一切動向都時刻關注,眼看著寶寶即將出生,心裡更是緊張。
如今已經到了預產期,可是寶寶卻絲毫沒有動靜,小林特別焦慮,擔心寶寶的狀況,於是急忙開車前往醫院檢查,詳細檢查後並沒有異常的情況。
醫生說:「出生的時間推後幾天也是正常現象。胎兒在超過預產期後仍未有發動,其實在正常生產的時間段就沒有問題。」
一般在孕期37~42周之內都屬正常,因此超了預產期兩三天,孕媽媽也不用太過擔心。
預產期是孕婦最為緊張的一段日子,一邊期盼著寶寶的到來,一邊擔心會有什麼差池。
因此提早地了解相關的知識,也可以緩解緊張的情緒,身心都做好準備才是最主要的。
1)做好「見面」的準備
預產期是推算寶寶出生時間的依據,但是寶寶出生的時間有早有晚,進入孕期36周之後,孕媽媽就要做好隨時與寶寶「見面」的準備。
預產期後出生也是正常的,寶寶可能準備隨時與媽媽見面。
此時寶寶依舊在生長,寶寶頭部的骨頭還沒有聯接在一起,直至出生也會一直保持這樣的狀態。
這是由於生產時更容易受擠壓,才能更有利於順利生產。
2)想要「偷懶」幾天
寶寶在預產期後身長可以達到50釐米左右,但是生長的速度可是沒有減慢,體重大概有3.6千克。
預產期後寶寶仍然沒有發動,也不要過於擔心,依舊在生長發育中,可能想「偷懶」幾天。
醫生不建議超過預產期兩周後分娩,這樣很容易引起併發症。
但是也有5%~6%的準媽媽,會比預產期晚3周以上的時間才生產。
寶寶雖然待在媽媽肚子裡很舒服,但是到42周時還未出生,準媽媽就要及早做好催產的準備了。
1)宮縮
孕晚期會出現不同情況的宮縮現象,但是要分清楚與假性宮縮的差別,不然只會勞心累力,到頭來過度緊張,不利於生產。
如果感到宮縮沒有規律性,也沒有過多的疼痛感,這就屬於假性宮縮,此時孕媽媽不必過於擔心,只要多注意休息,疼痛就會慢慢地消失。
如果宮縮帶有規律性,而且時間會逐步變短,疼痛感加劇,或是到了無法忍受的狀態,孕媽媽就要儘快去往醫院就診,這是生產的徵兆。
2)見紅
見紅的量需要分清楚。有的準媽媽會因此擔心寶寶提早出生,於是提前一周就會在醫院待產,這樣只會增加心理負擔。
分辨清楚見紅時的情況,才能準確地判斷是否要分娩。
如果見紅的量很小,而且沒有宮縮的現象發生,此時孕媽媽不必急於去醫院,再觀察一下。
但是見紅的量如果很大,而且大於月經量,再加上孕媽媽感到疼痛感加劇,說明這是即將生產的症狀,應該立即趕往醫院,千萬不耽擱。
3)破水
到了最後一個階段,寶寶的頭部開始逐步下降到子宮,此時羊水流失會很快,而寶寶的氧氣來源於羊水,此時要立即送往醫院,否則極易造成胎兒缺氧。
破水後要立即平躺仰臥,這樣可以防止羊水流出。孕媽媽不要過於慌張,可以選擇一些乾淨的護墊,保持衛生和安全。
破水很可能會引起宮內感染,除了做好護理之外,孕媽媽應及早趕往醫院,不然會對自己和寶寶的造成不小的危害。
十月懷胎一遭分娩,孕媽媽要經歷的艱難時段很漫長,時刻都要擔心,為的就是孩子降臨的那一刻。
寶寶在出生之前會傳達一些信號給媽媽,孕媽媽沒必要過於緊張,切勿焦慮提前做好生產的準備就好。
如果過了預產期,寶寶還是沒有發動,孕媽媽也要放平心態,觀察的同時謹遵醫囑,隨時等待寶寶的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