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組織體育館、公共浴室等
部分暫緩經營企業和單位
有序復工復產復市的通知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和市指揮部會議要求,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控策略,有力保障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決定有序推進部分暫緩經營企業和單位復工復產復市。各區市縣(先導區)在做好暫緩經營企業和單位復工復產復市前疫情防控措施落實情況的全面檢查,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的前提下,可有序組織相關企業和單位開放經營,並要加強復工復產復市後的檢查和管理。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開放範圍
在防控措施到位的前提下,體育館、遊泳館、室內健身房、公共浴室、養生按摩店(足道)、美容院、酒吧等場所可有序恢復開放。
影院待國家、省電影主管部門統一安排後擇期有序恢復經營。
校外培訓機構要按照省教育廳的要求,制定工作規範,落實防控措施,分階段有序開放。
宗教場所暫不開放。
二、基本防控措施
1.各企業和單位要結合本單位工作實際,制定疫情防控應急預案,科學充足配備防控物資和用品,做到防控措施清、處置流程明,責任落實到崗、到人。
2.各企業和單位須申領大連健康碼專屬碼,對進入人員實行14日行程查詢和掃健康碼準入管理。經查詢「國務院客戶端疫情防控行程卡」顯示14日內重點地區來連人員,且無法提供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的,一律不準進入。
3.各企業和單位須對進入人員進行測溫,測溫結果高於37.3℃或有咳嗽、流涕、腹瀉、結膜炎等身體不適的人員不得進入並提示其到醫院就診,視情及時啟動疫情防控應急預案,信息要及時向屬地政府和監管部門報告。
4.各企業和單位要保證營業場所的通風換氣,每1.5小時通風30分鐘;使用空調通風系統的場所要按照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的《夏季空調運行管理與使用指引(修訂版)》,嚴格落實關於空調通風系統運行、管理及清洗消毒等各項措施和要求。
5.各企業和單位要嚴格落實經營場所和設施消毒標準、次數、範圍等要求,加強消毒。加強垃圾箱清潔、消毒處理,按要求及時收集並清運垃圾。
6.各企業和單位應採取預約制服務,按規範控制場所內人員數量,減少人員逗留時間,避免人員密切接觸。服務人員和顧客均要佩戴口罩。
7.各企業和單位須嚴格本企業和單位工作人員管理,做好員工健康監測,窗口服務工作人員核酸檢測結果呈陰性,並對健康狀況進行公示;教育員工減少不必要外出,避免去人群聚集場所,清楚掌握員工出行軌跡等情況。
8.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密閉空間達不到通風要求,不具備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基本保障的不得開業;開業後經檢查發現達不到基本要求且整改不力的,責令停業整改。
三、有關要求
1.各行業管理部門要落實行業管理責任,按照各行業開放的工作規範要求,監督檢查各地區執行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措施等情況,各級執法隊伍要針對復工復產復市企業加強執法檢查,糾正各種不符合防控工作規範的現象,確保相關的企業和單位有序開放;各企業和單位所在地政府承擔屬地管理責任,加強對復工經營企業和單位的監管;各企業和單位承擔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經營場所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按照所屬行業工作規範落實好疫情防控措施,如因玩忽職守、履責失當而造成疫情傳播,將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追究責任。
2.各地區要做好上述企業和單位復工復產復市的組織工作,在確認相關企業和單位具備開放條件的情況下,允許其開放;要明確指定本地區的監管責任部門,對所屬企業和單位執行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措施進行監督管理,對屬於負面清單管理的企業和單位要責令停業整改。各地區確定的監管責任部門情況需報至市指揮部復工復產組。
附件:
1.大連市美容(按摩)服務業有序恢復開放工作規範
2.大連市足道服務業有序恢復開放工作規範
3.大連市沐浴服務業有序恢復開放工作規範
4.大連市酒吧服務業有序恢復開放工作規範
5.大連市室內體育場館有序恢復開放工作規範
6.大連市影院經營場所有序恢復開放工作規範
7.員工健康信息表(模板)
8.復工復產經營場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預案(模板)
大連市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
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指揮部
2020年6月10日
附件1
大連市美容(按摩)服務業
有序恢復開放工作規範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指導美容(按摩)服務業在做好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有序恢復經營,做好復工復產管理,特制定本規範。
一、落實工作責任
1.市商務局負責美容(按摩)服務業的行業管理,監督檢查防控措施落實情況;各企業和單位所在地政府承擔屬地管理責任,加強對復工經營企業和單位的防控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管;各企業和單位承擔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2.企業法定代表人或單位負責人是疫情防控和復工復市第一責任人,要全面負責疫情防控和復工復市管理工作,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和應急工作預案,並對上崗職工進行培訓,做好信息採集工作,建立報備制度。
3.應準備好相關防控物資,包括但不限於:一次性防護口罩、醫用消毒水/酒精、空調系統專用消毒劑、手消毒劑等防護用品,配備紅外線測溫儀等。
4.要按規定申領「大連健康碼」專屬二維碼,職工和顧客上崗和入店均要實行「掃碼準入」。
二、經營場所管理
1.必須定期對營業場所進行消殺,保持營業場所內外環境衛生清潔,對公共區域的地面、牆壁、樓道、電梯、櫃檯、水龍頭、洗手池、衛生間等公共部位進行消毒,使用消毒溶液拖擦或噴灑,保持坐凳等公共設施的清潔衛生,每天進行預防性消毒至少3次。單獨設立、明確標識廢棄口罩回收桶。為顧客提供洗手液或消毒酒精。
2.公共用品用具包括毛巾、浴巾、床上用品要一客一換;拖鞋、按摩用具、更衣箱要一客一消毒。換下的毛巾、浴巾和床上用品等每天要清洗消毒。建議顧客自備毛巾、浴巾、拖鞋等用品。
3.保證洗浴用水供應管道、設備、設施等系統運行正常,應避免產生死水區、滯水區,洗浴噴頭、水龍頭應保持清潔衛生。
4.加強通風換氣,獨立服務空間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至少每1.5小時開窗通風30分鐘;使用空調通風系統的場所要按照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的《夏季空調運行管理與使用指引(修訂版)》,嚴格落實關於空調通風系統運行、管理及清洗消毒等各項措施和要求。地下室或者無法保證通風條件的場所不對顧客開放。
5.室內美容(按摩)場所環境相對密閉,空氣流通不夠充分,無論空調系統是否運行,均應當保證室內全面通風換氣;每天開業前和閉店後,新風與排風系統應當提前和延後運行1小時,進行全面通風換氣,小浴室要打開門窗進行充分的自然通風換氣,以保證室內空氣清新。
三、顧客管理
1.顧客要佩戴口罩、測溫、掃碼、查卡進店。對進入場所人員實行14日行程查詢、掃健康碼及測溫準入管理。經查詢「國務院客戶端疫情防控行程卡」顯示14日內重點地區來連人員,且無法提供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的,一律不準進入;健康碼為黃色和紅色以及體溫高於37.3℃或有咳嗽、流涕、腹瀉、結膜炎等身體不適人員,一律不得入內,並提醒其按照要求做好隔離或者及時到醫院就診,信息要及時向屬地政府和監管部門報告。
登記處應配備消毒用品,登記後進行手消毒,正確佩戴口罩進入場所內。
2.在公共區域提供服務的,採取拉開服務間距、隔位服務、設立物理隔離服務空間等措施;在房間內提供服務的,要增加通風消毒頻次,做到一客一房一消毒,確保服務安全。
3.採取預約服務,錯時服務。提示顧客店外等候,減少顧客在店內滯留時間;根據店內顧客密集程度和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採取相應的疏導措施和預警,避免人員聚集。
4.從業人員與顧客服務交流時應保持1米以上距離,避免直接接觸。
5.顧客在服務場所接受服務時間不得超過1.5小時。
四、職工管理
1.公示職工健康證明。包括職工姓名、性別、年齡和照片,職工復工前14天的健康狀況等內容。體溫正常且健康碼呈綠色,窗口服務工作人員核酸檢測結果呈陰性,方可上崗。關注重點地區來連人員,重點地區來連職工按相關規定執行。
2.要安排專人負責單位職工八小時以外的管理。建立職工體溫監測、健康和活動記錄臺帳,每天落實上班時、午休後體溫監測制度,記錄每名職工體溫狀況,教育職工八小時以外儘量減少到人員密集地方活動,準確掌握職工8小時以外生活軌跡。發現有發熱、感冒、咳嗽和呼吸道感染的人員應立即停止工作並督促就醫。
3.職工佩戴口罩上崗,及時更換口罩,勤洗手,保持好個人衛生。
五、負面清單管理
符合下述任一條的經營場所不得開業,業已開業的應停業整改。
1.法人或主要負責人不了解防控責任,未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和應急工作預案,或各操作環節上無具體責任人,未落實疫情監測和防控機制,各項防控措施不到位。
2.未落實顧客「一碼一卡」查驗制度及體溫檢測工作要求;未採取有效措施控制人流規模和密度,人員之間不能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
3.場所內未配備消毒和測溫沒備,一次性口罩準備不足,無防控宣傳提示等。
4.未設置防疫衛生專崗,場所內各區域的消毒、通風工作不嚴格不徹底,未建立消毒、通風的記錄和檢查臺帳。
5.未建立管理人員身體健康檔案,人員進入場所前未測量體溫並記錄。
6.經營場所環境衛生較差,不能達到通風換新風要求;未定期對空調設備送風口、迴風口進行消毒。
附件2
大連市足道服務業
有序恢復開放工作規範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指導足道服務業在做好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有序恢復經營,做好復工復產管理,特制定本規範。
一、落實工作責任
1.市商務局負責足道服務業的行業管理,監督檢查防控措施落實情況;各企業和單位所在地政府承擔屬地管理責任,加強對復工經營企業和單位的防控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管;各企業和單位承擔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2.企業法定代表人或單位負責人是疫情防控和復工復市第一責任人,要全面負責疫情防控和復工復市管理工作,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和應急工作預案,並對上崗職工進行培訓,做好信息採集工作,建立報備制度。
3.應準備好相關防控物資,包括但不限於:一次性防護口罩、醫用消毒水/酒精、空調系統專用消毒劑、手消毒劑等防護用品,配備紅外線測溫儀等。
4.要按規定申領「大連健康碼」專屬二維碼,職工和顧客上崗和入店均要實行「掃碼準入」。
5.設立隔離觀察區域。隔離觀察區應相對獨立,用於出現可疑症狀的員工或顧客就診期間,與就診人員同住、同食或同一密閉工作環境的接觸者,進行暫時隔離觀察使用,等待醫療機構排查結果。
二、經營場所管理
1.必須定期對營業場所進行消殺,保持營業場所內外環境衛生清潔,對公共區域的地面、牆壁、樓道、電梯、櫃檯、水龍頭、洗手池、衛生間等公共部位進行消毒,保持坐凳等公共設施的清潔衛生,使用消毒溶液拖擦或噴灑,每日進行預防性消毒至少3次以上。單獨設立、明確標識廢棄口罩回收桶。為顧客提供洗手液或消毒酒精。
2.公共用品用具包括毛巾、床上用品要一客一換,按摩用具、更衣箱、拖鞋、修腳工具等要一客一消毒。換下的毛巾、床上用品等每天要清洗消毒。建議顧客自備毛巾、拖鞋等用品。
3.保證洗浴用水供應管道、設備、設施等系統運行正常,應避免產生死水區、滯水區,洗浴噴頭、水龍頭應保持清潔衛生。
4.加強通風換氣,獨立服務空間要保持空氣流通,至少每1.5小時開窗通風30分鐘;使用空調通風系統的場所要按照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的《夏季空調運行管理與使用指引(修訂版)》,嚴格落實關於空調通風系統運行、管理及清洗消毒等各項措施和要求。
5.足道場所環境相對密閉,空氣流通不夠充分,無論空調系統是否運行,均應當保證全面通風換氣;每天開業前和閉店後,應當提前和延後運行1小時,進行全面通風換氣,洗浴的地方要打開門窗進行充分的自然通風換氣,以保證空氣清新。地下室或者無法保證通風條件的不對顧客開放。
6.建立消毒、通風的記錄和檢查臺帳,做到有據可查、有跡可循。
三、顧客管理
1.顧客要佩戴口罩、測溫、掃碼、查卡進店。對進入場所人員實行14日行程查詢和掃健康碼準入管理,經查詢「國務院客戶端疫情防控行程卡」顯示14日內重點地區來連人員,且無法提供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的,一律不準進入;健康碼為黃色和紅色以及體溫高於37.3℃或有咳嗽、流涕、腹瀉、結膜炎等身體不適人員,一律不得入內,並提醒其按照要求做好隔離或者及時到醫院就診,信息要及時向屬地政府和監管部門報告;登記處應配備消毒用品,登記後進行手消毒,正確佩戴口罩進入場所內。
2.採取預約服務,錯時服務。提示顧客店外等候,減少顧客在店內滯留時間;引導顧客有序出入,避免人員聚集,提醒顧客注意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
3.從業人員與顧客服務交流時應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避免直接接觸。
4.顧客在服務場所接受服務時間不得超過1.5小時。
四、職工管理
1.公示職工健康證明。包括職工姓名、性別、年齡和照片,職工復工前14天的健康狀況等內容。體溫正常且健康碼呈綠色,窗口服務工作人員核酸檢測結果呈陰性,方可上崗。關注重點地區來連人員,重點地區來連職工按相關規定執行。
2.要安排專人負責單位職工八小時以外的管理。建立職工體溫監測、健康和活動記錄臺帳,每天落實上班時、午休後體溫監測制度,記錄每名職工體溫狀況,教育職工八小時以外儘量減少到人員密集地方活動,準確掌握職工8小時以外生活軌跡。發現有發熱、感冒、咳嗽和呼吸道感染的人員應立即停止工作並督促就醫。
3.職工佩戴口罩上崗,及時更換口罩,勤洗手,保持好個人衛生。
五、負面清單管理
符合下述任一條的經營場所不得開業,業已開業的應停業整改。
1.法人或主要負責人不了解防控責任,未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和應急工作預案,或各操作環節上無具體責任人,未落實疫情監測和防控機制,各項防控措施不到位。
2.未落實顧客「一碼一卡」查驗制度及體溫檢測工作要求;未採取有效措施控制人流規模和密度,人員之間不能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
3.場所內未配備消毒和測溫沒備,一次性口罩準備不足,無防控宣傳提示等。
4.未設置防疫衛生專崗,場所內各區域的消毒、通風工作不嚴格不徹底,未建立消毒、通風的記錄和檢查臺帳。
5.未建立管理人員身體健康檔案,人員進入場所前未測量體溫並記錄。
6.經營場所環境衛生較差,不能達到通風換新風要求;未定期對空調設備送風口、迴風口進行消毒。
附件3
大連市沐浴服務業
有序恢復開放工作規範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指導沐浴服務業在做好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有序恢復經營,做好復工復產管理,特制定本規範。
一、落實工作責任
1.市商務局負責沐浴服務業的行業管理,監督檢查防控措施落實情況;各企業和單位所在地政府承擔屬地管理責任,加強對復工經營企業和單位的防控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管;各企業和單位承擔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2.企業法定代表人或單位負責人是疫情防控和復工復市第一責任人,要全面負責疫情防控和復工復市管理工作,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和應急工作預案,並對上崗職工進行培訓,做好信息採集工作,建立報備制度。
3.企業應準備好相關防控物資。包括但不限於:一次性防護口罩、醫用消毒水/酒精、空調系統專用消毒劑、手消毒劑等防護用品,配備紅外線測溫儀等。
4.企業要按規定申領「大連健康碼」專屬二維碼,職工和顧客上崗和入店均要實行「掃碼準入」。
5.設立隔離觀察區域。隔離觀察區應相對獨立,用於出現可疑症狀的員工或顧客就診期間,與就診人員同住、同食或同一密閉工作環境的接觸者,進行暫時隔離觀察使用,等待醫療機構排查結果。
6.提供餐飲服務的,參照《新冠肺炎防控期間餐飲服務經營單位有序恢復現場就餐規定》執行。
二、經營場所管理
1.保持營業場所內外環境衛生清潔,每天至少3次,使用消毒溶液拖擦或噴灑,對公共區域的桌椅、地面、牆壁、樓道、電梯、櫃檯、水龍頭、洗手池、衛生間等公共部位進行消毒。明確標識、單獨設立廢棄口罩回收桶。為顧客提供洗手液或消毒酒精。
2.公共洗浴用品用具包括毛巾、浴巾、客用浴服、床上用品等要一客一換,拖鞋、按摩用具、更衣箱等要一客一消毒。建議顧客自備毛巾、浴巾、拖鞋等用品。
3.保證洗浴用水供應管道、設備、設施等系統運行正常,應避免產生死水區、滯水區,洗浴噴頭、水龍頭應保持清潔衛生。
4.加強通風換氣,獨立服務空間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至少每1.5小時開窗通風30分鐘;使用空調通風系統的場所要按照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的《夏季空調運行管理與使用指引(修訂版)》,嚴格落實關於空調通風系統運行、管理及清洗消毒等各項措施和要求;每天營業前後,新風或排風系統應當提前和延後運行1小時,進行全面通風換氣。無法保證通風條件的不對顧客開放。
5.建立消毒、通風的記錄和檢查臺帳,做到有據可查、有跡可循。
三、顧客管理
1.顧客要佩戴口罩、測溫、掃碼、查卡進店。對進入場所人員實行14日行程查詢和掃健康碼準入管理,經查詢「國務院客戶端疫情防控行程卡」顯示14日內重點地區來連人員,且無法提供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的,一律不準進入;健康碼為黃色和紅色以及體溫高於37.3℃或有咳嗽、流涕、腹瀉、結膜炎等身體不適人員,一律不得入內,並提醒其按照要求做好隔離或者及時到醫院就診,信息要及時向屬地政府和監管部門報告;登記處應配備消毒用品,登記後進行手消毒,正確佩戴口罩進入場所內。
2.採取預約服務,錯時洗浴。顧客人數不超過更衣箱數量的30%,嚴格控制入店人數,採取預約制服務,每100平方米人員密度在20人以下,要根據店內顧客密集程度和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採取相應的疏導措施和預警,必要時配備專門勸導人員,引導顧客有序出入,提醒顧客注意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離,縮短洗浴時間,避免人員聚集。
3.顧客沐浴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
四、職工管理
1.公示職工健康證明。包括職工姓名、性別、年齡和照片,職工復工前14天的健康狀況等內容。體溫正常且健康碼和行程卡呈綠色,窗口服務工作人員核酸檢測結果呈陰性,方可上崗。關注重點地區來連人員,重點地區來連職工按相關規定執行。
2.要安排專人負責單位職工八小時以外的管理。建立職工體溫監測、健康和活動記錄臺帳,每天落實上班時、午休後體溫監測制度,記錄每名職工體溫狀況,教育職工八小時以外儘量減少到人員密集地方活動,準確掌握職工8小時以外生活軌跡。發現有發熱、感冒、咳嗽和呼吸道感染的人員應立即停止工作並督促就醫。
3.職工佩戴口罩上崗,每日及時更換口罩,保持好個人衛生。上崗前、如廁後、接觸垃圾後應及時洗手消毒。
五、負面清單管理
符合下述任一條的經營場所不得開業,業已開業的應停業整改。
1.法人或主要負責人不了解防控責任,未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和應急工作預案,或各操作環節上無具體責任人,未落實疫情監測和防控機制,各項防控措施不到位。
2.未落實顧客「一碼一卡」查驗制度及體溫檢測工作要求;未採取有效措施控制人流規模和密度,人員之間不能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
3.場所內未配備消毒和測溫設備,一次性口罩準備不足,無防控宣傳提示等。
4.未設置防疫衛生專崗,場所內各區域的消毒、通風工作不嚴格不徹底,未建立消毒、通風的記錄和檢查臺帳。
5.未建立管理人員身體健康檔案,人員進入場所前未測量體溫並記錄。
6.經營場所環境衛生較差,不能達到通風換新風要求;未定期對空調設備送風口、迴風口進行消毒。
附件4
大連市酒吧服務業
有序恢復開放工作規範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指導酒吧服務業在做好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有序恢復經營,做好復工復產管理,特制定本規範。
一、落實工作責任
1.市商務局負責酒吧服務業的行業管理,監督檢查防控措施落實情況;各企業和單位所在地政府承擔屬地管理責任,加強對復工經營企業和單位的防控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管;各企業和單位承擔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2.企業法定代表人或單位負責人是疫情防控和復工復市第一責任人,要全面負責疫情防控和復工復市管理工作,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和應急工作預案,並對上崗職工進行培訓,做好信息採集工作,建立報備制度。
3.企業應準備好相關防控物資。包括但不限於:一次性防護口罩、醫用消毒水/酒精、空調系統專用消毒劑、手消毒劑等防護用品,配備紅外線測溫儀等。
4.企業要按規定申領「大連健康碼」專屬二維碼,職工和顧客上崗和入店均要實行「掃碼準入」。
5.提供餐飲服務的,參照《新冠肺炎防控期間餐飲服務經營單位有序恢復現場就餐規定》執行。恢復文藝演出功能的,由屬地文旅部門備案認可後方可開展。
二、經營場所管理
1.每日必須對公共區域的桌椅、地面、牆壁、樓道、電梯、櫃檯、水龍頭、洗手池、衛生間等公共部位進行3次以上消毒,保持營業場所內外環境衛生清潔。單獨設立、明確標識廢棄口罩回收桶。為顧客提供洗手液或消毒酒精。
2.加強通風換氣,獨立服務空間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至少每1.5小時開窗通風30分鐘;使用空調通風系統的場所要按照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的《夏季空調運行管理與使用指引(修訂版)》,嚴格落實關於空調通風系統運行、管理及清洗消毒等各項措施和要求,每天開業前和閉店後,新風與排風系統應當提前和延後運行1小時。無法保證通風條件的不對顧客開放。
3.建立消毒、通風的記錄和檢查臺帳,做到有據可查、有跡可循。
三、顧客管理
1.顧客要佩戴口罩、測溫、掃碼、查卡進店。對進入場所人員實行14日行程查詢和掃健康碼準入管理,經查詢「國務院客戶端疫情防控行程卡」顯示14日內重點地區來連人員,且無法提供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的,一律不準進入;健康碼為黃色和紅色以及體溫高於37.3℃或有咳嗽、流涕、腹瀉、結膜炎等身體不適人員,一律不得入內,並提醒其按照要求做好隔離或者及時到醫院就診,信息要及時向屬地政府和監管部門報告;登記處應配備消毒用品,登記後進行手消毒,正確佩戴口罩進入場所內。
2.合理安排顧客就座空間,採取拉開就坐間距、隔桌安排座位、桌上設立物理隔斷等措施,保障顧客消費安全。提供包房服務的,要加強消毒和通風、隔位就座。
3.採取預約服務、錯時消費,根據店內顧客密集程度和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採取相應的疏導措施和預警,避免人員聚集。
4.顧客酒吧消費時間不得超過1.5小時。
四、職工管理
1.公示職工健康證明。包括職工姓名、性別、年齡和照片,職工復工前14天的健康狀況等內容。體溫正常且健康碼和行程卡呈綠色,窗口服務工作人員核酸檢測結果呈陰性,方可上崗。關注重點地區來連人員,重點地區來連職工按相關規定執行。
2.要安排專人負責單位職工八小時以外的管理。建立職工體溫監測、健康和活動記錄臺帳,每天落實上班時、午休後體溫監測制度,記錄每名職工體溫狀況,教育職工八小時以外儘量減少到人員密集地方活動,準確掌握職工8小時以外生活軌跡。發現有發熱、感冒、咳嗽和呼吸道感染的人員應立即停止工作並督促就醫。
3.職工佩戴口罩上崗,每日及時更換口罩,保持好個人衛生。上崗前、如廁後、接觸垃圾後應及時洗手消毒。
五、負面清單管理
符合下述任一條的經營場所不得開業,業已開業的應停業整改。
1.法人或主要負責人不了解防控責任,未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和應急工作預案,或各操作環節上無具體責任人,未落實疫情監測和防控機制,各項防控措施不到位。
2.未落實顧客「一碼一卡」查驗制度及體溫檢測工作要求;未採取有效措施控制人流規模和密度,人員之間不能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
3.場所內未配備消毒和測溫設備,一次性口罩準備不足,無防控宣傳提示等。
4.未設置防疫衛生專崗,場所內各區域的消毒、通風工作不嚴格不徹底,未建立消毒、通風的記錄和檢查臺帳。
5.未建立管理人員身體健康檔案,人員進入場所前未測量體溫並記錄。
6.經營場所環境衛生較差,不能達到通風換新風要求;未定期對空調設備送風口、迴風口進行消毒。
7.未到屬地文旅部門備案認可,擅自恢復文藝演出功能。
附件5
大連市室內體育場館
有序恢復開放工作規範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和國家體育總局《關於有序恢復體育賽事活動的指導意見》要求,指導室內體育場館在做好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有序恢復經營,做好復工復產管理,特制定本規範。
一、落實工作責任
1.落實監督管理責任。市體育局負責全市室內體育場館的行業管理,指導復工復產及監督檢查疫情防控措施落實。各區市縣(開放先導區)政府按照屬地管理原則負責轄區內體育場館開放服務的指導、監督檢查工作。各區市縣(開放先導區)體育行政部門按照屬地原則對室內體育場館監督檢查。各級管理部門要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工作責任分工,公布監督服務電話。
2.落實主體責任。室內體育場館要切實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根據各區市縣防控要求明確職責和措施辦法。場館負責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要切實提高風險防範意識,按要求組織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抓好防疫工作落實,並及時進行動態調整和演練,確保場所安全開放。
3.分類有序開放。室內體育場館符合向社會開放要求的可復工。開放的室內體育場館提供的運動項目應以個人練習為主,暫不開展無法保持2米以上間距的集體活動。利用地下或密閉空間開設的通風條件較差的室內體育場館暫不開放,在改善通風條件、加大消毒清潔頻次、嚴格控制人員密度並符合疫情防控要求後可有序恢復開放。
4.加強指導服務。各級管理部門要加強對體育場館開放服務的指導,主動宣傳解釋復工復產政策,推動符合開放條件的室內體育場館及時有序開放,並督促落實疫情防控管理、消毒等工作。要採取有效措施加強體育場館復工幫扶工作,指導幫扶場館解決在防疫物資保障、場地設施條件改善、日常經營管理、用工等方面存在的困難,促進各類體育場館平穩向好發展。
5.嚴肅責任追究。對疫情防控措施落實不到位的室內體育場館應責令其立即整改,對拒不整改的或者整改後仍無法達到開放要求的要責令其停止開放服務。造成嚴重後果的,由相關執法部門對場館負責人及其他責任人員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追究責任。
二、做好健身人員管理
對外開放服務的室內體育場館應嚴格做好進場健身人員管理、引導,督促健身人員落實疫情防控規定,切實保障健身人員健康權益:
1.申領「大連健康碼」專屬碼,對進場健身人員實行14日行程查詢和掃健康碼準入管理。經查詢「國務院客戶端疫情防控行程卡」顯示14日內到過重點地區,且無法提供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的,一律不準進入。
2.建立「一進一測一登記」制度,對所有進場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大連健康碼掃碼入場、實名登記。健康碼為黃色和紅色以及體溫高於37.3℃或有咳嗽、流涕、腹瀉、結膜炎等身體不適人員一律不得入內,並提醒其按照要求做好隔離或者及時到醫院就診,信息要及時向屬地政府和監管部門報告。
登記處應配備消毒用品,登記後進行手消毒,信息登記用筆須及時消毒或者更換,避免交叉感染。
3.根據疫情防控要求和體育場地面積、運動區域空間,採取分區域、分階段預約服務、限流服務、錯時服務。結合保持安全距離要求嚴格控制每日接待量和瞬時接待量,保證人員不聚集。
4.指導健身人員合理安排健身時間,鼓勵錯峰健身鍛鍊。嚴格健身時間管理並做好記錄,健身人員在場內停駐時間不得超過1.5個小時。
5.指導督促健身人員做好個人防護。健身人員應按照《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根據不同場景正確佩戴口罩。運動時防止手隨意到處摸、碰,避免用手觸碰眼、口、鼻等部位;運動前後要用含有酒精類的消毒液或消毒溼巾進行手部消毒。
6.健身人員進行健身鍛鍊時相互之間間距應在2米以上。不得進行有身體接觸的健身鍛鍊。按照「一賽事一方案」要求制定符合防控要求的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並嚴格落實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可開展面向大連本地群眾的健身賽事活動。
7.各室內體育場館應在顯著位置設置疫情防控宣傳提示牌,張貼相關防控知識和健身注意事項等,對健身人員做好個人防護、保持安全距離、維護公共環境衛生等方面進行提示。
三、做好開放服務保障
室內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服務應落實各項保障措施,保留相關記錄、證明材料備查,確保開放服務準備充分、運行有序、保障到位:
1.加強從業人員管理。應對從業人員進行防疫知識技能專項培訓。建立從業人員身體健康檔案,加強從業人員出行軌跡管理,嚴格執行外地返連人員居家隔離期限要求,嚴格從業人員進出體溫監測,公示員工健康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報告、處置。嚴格從業人員非工作期間管理,督促其安全出行。從業人員工作期間應全程佩戴口罩,實行非接觸式服務。窗口服務工作人員核酸檢測結果呈陰性,方可上崗。
2.加強清潔消毒。嚴格落實各行政區域防控指揮部對公共場地設施管控和消毒標準、次數、範圍等要求,做好場地器材管控和定期消毒,加強健身人員手部接觸器材部位的定時消毒,直接接觸健身人員的用品用具應一客一消毒。根據實時人員流動情況、器材使用頻率增加消毒頻率。規範垃圾分類收集處理,設置廢棄口罩專用回收箱,加強垃圾箱清潔、消毒處理,按要求及時收集並清運垃圾。
3.加強通風換氣。室內開放體育場館應加強通風換氣,每1.5小時通風30分鐘以上,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並首選自然通風。每天開業前和閉店後,新風與排風系統應當提前和延後運行1小時,進行全面通風換氣。使用空調通風時,要按照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的《夏季空調運行管理與使用指引(修訂版)》,嚴格落實關於空調通風系統運行、管理及清洗消毒等各項措施和要求。
4.做好防護物資配置。室內開放體育場館應配備符合質量要求的測溫設備、口罩、手套、醫用酒精、消毒液、洗手液、免洗手消毒劑、消毒溼巾等防護物資,為從業人員和健身人員提供必要防護保障。
5.做好應急處置。室內開放體育場館應建立完善的疫情防控組織體系,明確疫情防控應急措施和處置流程。設立相對獨立的隔離觀察區域,用於出現可疑症狀人員暫時隔離觀察使用。發現疑似或確診病例的,要立即配合疾控部門開展人員隔離、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追蹤、防疫消毒等工作。
6.排查安全隱患。室內體育場館恢復開放服務前應當自我排查火災等安全隱患,經營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的場館要對設施、設備、器材、指導和救助人員配置情況進行全面檢查,並加強場所日常檢查,不符合安全條件的應立即整改。
四、負面清單管理
符合下述任一條的室內體育場館不得開業,業已開業的應停業整改。
1.法人或主要負責人不了解防控責任,未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和應急工作預案,或各操作環節上無具體責任人,未落實疫情監測和防控機制,各項防控措施不到位。
2.未落實健身人員「一碼一卡」查驗制度及體溫檢測工作要求;未採取有效措施控制人流規模和密度,人員之間不能保持安全距離(健身鍛鍊時人員間距應在2米以上,除健身鍛鍊外人員間距應按疫情防控要求保持在1米以上)。
3.場所內未配備消毒和測溫設備,一次性口罩準備不足,無防控宣傳提示等。
4.未設置防疫衛生專崗,場所內各區域的消毒、通風工作不嚴格不徹底,未建立消毒、通風的記錄和檢查臺帳。
5.未建立管理人員身體健康檔案,人員進入場所前未測量體溫並記錄。
6.經營場所環境衛生較差,不能達到通風換新風要求;未定期對空調設備送風口、迴風口進行消毒。
附件6
大連市影院經營場所
有序恢復開放工作規範
根據國務院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和市防指工作部署要求,指導影院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待國家、省電影主管部門統一安排後擇期有序恢復經營,做好復工復產管理,特制定本規範。
一、落實工作責任
1.市委宣傳部負責影院的行業管理,市文化和旅遊局(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隊)進行不定期督導檢查。各區市縣(開放先導區)電影主管部門落實屬地管理責任,採取周巡查制度,對影院復工復產進行全過程、無死角、全覆蓋排查,及時發現問題、監管影院立行立改。
2.各影院要建立防控工作責任體系,成立疫情防控小組,明確責任分工,影院法定代表人為第一責任人,各部門負責人各司其職、各級員工各負其責,全面做好影院恢復營業疫情防控各項工作。
二、制定預案組織演練
1.各影院恢復開放前,要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和應急工作預案,經影院主要負責人籤字後,報屬地主管部門備案。如遇緊急突發疫情情況,必須立即向屬地政府和監管部門報告。如出現感染病例,在當地衛生健康部門和疾控機構指導下,做好各項防控工作。
2.影院恢復開放前,要對負責體溫檢測、消毒液配製、防控知識宣教、應急隔離觀察區(點)管理的人員開展專業知識培訓,掌握應急措施。
3.影院要模擬恢復開放後各個環節流程以及突發應急事件發生狀況,對影院消殺、體溫檢測、觀眾入場、員工巡場、觀眾離場、疑似病例應急處理、隔離觀察區(點)管控等演練項目,開展3次以上針對性的應急演練,提高員工防控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置能力。
三、做好影院防控物資儲備和衛生消毒
1.影院要充分籌措防控物資,確保測溫設備、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消毒紙巾、醫用乳膠手套、快速手消毒劑、84消毒劑、洗手液等物品物資儲備充足、臺帳齊備。
2.影院要設置防疫衛生專崗,對重點區域包括售取票機、售品售貨區、自動販賣機、入口閘機、電梯間按鈕、扶手、門把手、公共桌椅座椅、公共垃圾桶、臨時物品存儲櫃、衛生間等,每日擦拭消毒不少於5次。對公共空間包括辦公室、大堂、影廳、衛生間、走廊、疏散通道等進行噴霧消毒2次以上。
3.影片排片延長場間間隔,各影廳排片間隔不少於20分鐘,保證充分時間進行影廳通風、清潔與消毒。影院不得舉辦連續排片放映活動。
4.凡由影院提供的3D眼鏡嚴格實行一人一消毒一使用,杜絕未經消毒重複使用。提倡觀眾自帶或購買3D眼鏡觀影。
5.影院復工前,要對空調系統進行整體清洗消毒,並按照《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清洗消毒規範》(WS/T396-2012)進行衛生檢測。使用空調通風系統的場所要按照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的《夏季空調運行管理與使用指引(修訂版)》,嚴格落實關於通風系統運行、管理及清洗消毒等各項措施和要求。空調採用全新風方式運行,確保新風直接取自室外。
6.要在影院內明確標識體溫檢測區、防控物資儲備區、垃圾處理區等關鍵區域。大廳等候區應合理設置座椅位置間隔,引導觀影人員間隔等候,間隔距離1米以上。
7.影院垃圾定點投放、分類管理,普通垃圾放入塑膠袋,並增設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做到日產日清。
8.影院要設置隔離觀察區(點),用於初測體溫≥37.3℃的觀眾和員工體溫複測和留觀。若發現有觀眾或員工在影院內出現身體異常情況現象,立即帶到隔離觀察區(點)進行隔離觀察,如有疑似症狀,須立即向屬地政府和監管部門報告。
9.影院消殺、通風各項措施要做好記錄並建立臺帳。
四、做好員工登記排查和上崗防控
1.影院要建立工作人員健康管理制度,每日對員工健康狀況進行登記,全面掌握所屬員工的健康狀況和出行動態,了解近14天內行程,及時掌握缺勤人員健康狀況,有可疑症狀人員及時送醫排查,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
2.影院工作人員上崗前須進行核酸檢測,結果呈陰性方可上崗。員工上崗實行健康碼驗證登記,上下班測量體溫,並登記員工健康登記表。
3.上崗員工必須做好個人防控,佩戴口罩和手套,與觀眾服務交流時保持距離1米以上,避免直接接觸。提供服務要採取拉開服務間距、隔位服務、設立物理隔離服務空間等措施。
4.準確掌握員工八小時之外含休息日和節假日的生活軌跡,教育管理員工嚴格遵守市疫情防控各項規定和管理措施,工作期間儘量不到人員密集場所逗留。及時通報疫情信息,教育員工做到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
5.提倡員工不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建議步行、騎行或乘坐私家車上下班。如必須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時,務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儘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觸車上物品。
五、做好觀眾觀影防控和宣傳教育
1.影院採取預約限流服務,售票系統實施鎖座管理,實行交叉售票,確保場所內觀眾人數不超過影廳座位數量的30%。其中,影廳座位奇數排單人單座間隔銷售,偶數排可雙座相連間隔銷售,確保觀眾座位間隔距離1米以上。當日售票記錄必須留存14個工作日以上,存檔備查。
2.影院須對進入人員進行測溫,對場所「大連健康碼專屬碼」和「國務院客戶端疫情防控行程卡」進行掃碼登記,採取「卡、碼+健康監測」的方式通行。經查詢「國務院客戶端疫情防控行程卡」顯示14日內重點地區來連人員,且無法提供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的,一律不準進入。
3.影院需建立「一進一測一登記」制度,登記處配備消毒用品,對所有觀眾進行體溫檢測、手消毒、信息登記備查,特別是臨時現場購票觀眾實行實名登記。信息登記用筆須及時消毒或者更換,避免交叉感染。
4.觀眾健康碼為黃色和紅色以及體溫高於37.3℃或有咳嗽、流涕、腹瀉、結膜炎等身體不適人員不得入內。影院需提醒觀眾按照要求做好隔離或者及時到醫院就診,信息要及時向屬地政府和監管部門報告。
5.觀眾觀影要全程佩戴口罩。觀眾在排隊購票、取票及購買售品時,要保持距離間隔1米以上。
6.影院要加強對觀眾的疫情防控知識教育和觀影相關要求提示,在影院醒目位置張貼公示。
7.影片放映期間,影院要安排專門人員進行各影廳的巡場,每場影片巡場不少於2次,就觀眾是否佩戴口罩、是否嚴格執行交叉座位觀影進行檢查。對不符合觀影要求的觀眾予以提示,並指導按照規範要求進行改正。
8.影院入口、出口分開設立,制定合理的觀眾進出場路線和分流措施。影片結束後,影院工作人員組織觀眾3分鐘內有序離場。
六、負面清單管理
符合下述任一條的經營場所不得開業,業已開業的應停業整改。
1.法人或主要負責人不了解防控責任,未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和應急工作預案,或各操作環節上無具體責任人,未落實疫情監測和防控機制,各項防控措施不到位。
2.未落實顧客「一碼一卡」查驗制度及體溫檢測工作要求;未採取有效措施控制人流規模和密度,人員之間不能保持安全距離1米以上。
3.場所內未配備消毒和測溫設備,一次性口罩準備不足,無防控宣傳提示等。
4.未設置防疫衛生專崗,場所內各區域的消毒、通風工作不嚴格不徹底,未建立消毒、通風的記錄和檢查臺帳。
5.未建立管理人員身體健康檔案,人員進入場所前未測量體溫並記錄。
6.經營場所環境衛生較差,不能達到通風換新風要求;未定期對空調設備送風口、迴風口進行消毒。
附件7
員工健康信息表(模板)
附件8
復工復產復市經營場所新冠肺炎
疫情防控應急預案(模板)
1 總則
1.1 編制目的
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在復工復產復市經營場所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及蔓延,規範疫情應急處置應對工作,制定本預案。
1.2 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等。
1.3 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我市各類復工復產復市經營場所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突發情況的處置和應對,各場所可結合單位實際,借鑑參照,制定完善適用於本單位的應急預案及具體工作方案。
2 強化主體責任和管理
各經營場所負責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要切實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加強通風消毒、健康監測、應急處置和從業人員管理,明確分工、責任到人,有效落實各項疫情防控工作。
3 疫情響應
3.1 經營場所有效防控。
消費者進入場所前,實行14日行程查詢和掃健康碼準入管理,經查詢「國務院客戶端疫情防控行程卡」顯示14日內重點地區來連人員,且無法提供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的;健康碼為黃色或紅色,或者有體溫高於37.3℃、咳嗽、流涕、腹瀉、結膜炎等不適症狀的,一律不準進入,並提醒其按照要求做好隔離或者及時到醫院就診,信息要及時向屬地政府和監管部門報告。
3.2 加強員工健康管理
員工在每日健康監測時,有體溫高於37.3℃、咳嗽、流涕、腹瀉、結膜炎等不適症狀的,禁止到崗,要求儘快到醫療機構進行診治,安排專人追蹤其健康狀況。同時,通知與就診人員同住、同食或同一密閉工作環境的接觸者,暫停工作,居家或指定隔離觀察區域隔離觀察,等待醫療機構檢查結果。
3.3 應急響應
經醫療機構診斷,如排除新冠肺炎患者,恢復生產。如不能排除,按照疾控機構要求,配合開展疫情防控相關工作。
4 保障措施
4.1 人員保障
科學合理地安排疫情防控人員,落實工作責任,暢通聯絡渠道,加強信息溝通,確保疫情防控工作快速、高效運轉。
4.2 物資、場所保障
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做好復工復產復市前防疫物資儲備;在經營場所、員工集體住宿場所等區域設置隔離觀察區域。
4.3 醫療保障
企業及時了解掌握當地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分布情況,指定專人負責溝通聯絡。
5 應急處置流程
來源:新聞大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