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水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芒,一朵浪花可以蘊涵大海的浩瀚。所有讓人感動的事業,都源於不懈的堅持,始於平凡的努力。
在教師這條路上,黃豔老師全心投入,持續輸出優質的課堂,助力孩子成長。
來自廣益校區的黃豔老師,負責初一到初三年級學生數學學科的教學。在教師崗位上呆了四年的她,始終以滿腔的熱情固守匠心,堅守教學一線,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果。
課時最滿的時候,從早上8點到晚上十點,每天七節課從不停歇,結束完每天的課程又抓緊時間備課、磨課、寫教案。一天24小時,她有18個小時在工作。
因為工作忙,黃老師只能將自己的孩子委託爸爸媽媽照顧,然而她卻從不後悔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
黃豔老師用責任和愛心詮釋了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同一個知識點,不同的學生學習情況不一樣,為了讓常態課成為高效課,她通常要準備好幾套教案,一節兩小時的課,在備課上往往要花三倍的時間。
課堂上,她注重解題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巧於在學生知識點薄弱的地方設置障礙,引導他們主動發現錯誤,啟發學生大膽創新。
課後,她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鼓勵他們多提問,當天學習上產生的疑問當天解決。她總說,發現問題、產生疑問才說明學生認真學習了、思考了,相比於分數,主動思考才是最難得的進步。
「鼓勵學生犯錯,獎勵學生發現問題」的教學方法讓數學學科充滿活力,既提高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探索的興趣,又讓同學們在「犯錯——解決問題」中獲得信心,接受更大的挑戰。
黃老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在成績上,更融入在他們的日常行為中。
大學剛開始做兼職時,她遇到一個學生非常調皮,每次上課不是惡作劇擾亂課堂紀律,就是找各種理由逃避上課,極度不配合。
雖然很頭疼,但她也對這位學生產生了好奇。利用課後反饋時間和家長溝通了解學生的成長經歷,課堂上她會設定「特殊情況」創造與學生交流的機會。
執教四年,她通過蹲下身子、耐心細緻地進行日常引導等多種形式,走進孩子內心,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她總說,孩子的情緒是一種語言,是一種表達方式,正視並做好引導才能塑造孩子良好的行為和品格。
因黃豔老師一點一滴的付出,孩子們夢想的種子漸漸生根發芽。
未來,她將繼續堅守初心,以責任和擔當在教育這條道路上繼續砥礪前行,譜寫自己的教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