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量,才是真正的王者指標!
根據成交量的變化尋找黑馬,是投資者首先注意到的。如果主力吸籌較為堅決,則漲時大幅放量、跌時急劇縮量將成為建倉階段成交量變化的主旋律。
儘管很多情況下,主力吸籌的動作會比較隱蔽,成交量變化的規律性並不明顯,但也不是無蹤可覓。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觀察成交量均線。
如果成交量在均線附近頻繁震動,價格拉升時成交量超出均線較多,而價格下行時成交量低於均線較多,則該股就應成為密切關注的對象。因為,這表明籌碼正在連續不斷地集中到主力手中。
需要注意的是,投資者從成交量的變化尋找「黑馬」時,必須結合價格的變化進行分析。因為絕大部分標的中都有一些大戶,他們的短線進出,同樣會 導致成交量出現波動,關鍵是要把這種隨機交易所造成的波動與主力有意吸納造成的波動區分開來。
成交量堆積是另一個重要的觀察對象,它對於判斷主力的建倉成本有著重要作用。除了剛上市的新股外,大部分標的都有一個密集成交區域,價格要突破該區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它也就成為主力重要的建倉區域,往往可以在此處以相對較低的成本收集到大量籌碼。
盯住成交量,看透玄機,輕鬆把握趨勢變化!
股市中有句俗話:成交量無法騙人,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莊家在吸籌、拉高、出貨等階段,可以用各種技術指標矇騙股民,但千騙萬騙,成交量是無法騙人的。
因為標的要漲,必須有人買,即買的人多了,價格自然拉升;反之,大家都爭先恐後地、不惜成本地拋出,價格就會下行,這在成交量上能反映得比較清楚。
成交量是指個股或大盤的成交總手,市場成交量的變化反映了資金進出市場的情況,成交量是判斷市場局勢的重要指標。在形態上用一根立式的柱子來表示
成交量的計算方法:
成交量=內盤+外盤,當天的成交量等於當天主動持有成交(外盤)和當天主動拋出成交(內盤)的和。
成交量反映著供求關係,一隻標的成交量的大小,反映的是該標的對市場的吸引程度。
常見的成交量形態有放量、縮量、量平和堆量。
◆ 放量:個股在某個階段的成交量與其歷史成交量相比,出現明顯增大的形態。
◆ 縮量:個股在某個階段的成交量與其歷史成交量相比,出現明顯減小的形態。
◆ 量平:在一段時間段中,成交量雖然有時會出現忽大忽小的成交量,但總體呈現基本相同的形態。
量平形態又可以為量小平、量中平、量大平3種類型,它們都是與出現量平前的成交量相比較而言。量小平是指連續幾個交易日成交量持續很小的量平形態;量中平是指連續幾個交易日成交量放大一倍或一倍以上的量平形態;量大平是指連續幾個交易日成交量放大兩倍或兩倍以上的量平形態。
◆ 堆量:成交量緩慢逐步放大,價格慢慢增加,成交量形成一個狀似土堆的形態。
量能動力分析:
1、量能大+漲得多=繼續大漲;
2、量能大+漲得少=注意反轉;
3、量能小+漲得多=注意反轉;
4、量能小+漲得少=繼續小漲;
5、量能大+跌得多=繼續大跌;
6、量能大+跌得少=注意反轉;
7、量能小+跌得少=繼續小跌;
8、量能小+跌得多=注意反轉。
成交量與價格的8種關係
1、量價齊升:
隨著價格的走高,成交量也隨之放大,呈現出量增加增的形態,屬於非常健康安全的狀態。這樣的個股進入者不斷增多,成交量也持續放大,價格被不斷的推升。
2、放量下行:
隨著價格的下行,成交量跟著放大,一般出現於下降通道,處於主力出貨階段。這也意味著拋出籌碼較多,拋盤嚴重!
3、縮量拉升:
縮量拉升也就是量價背離,價格拉升但成交量縮小。一般有兩種情況:
若價格繼續拉升並伴隨著量增,屬於惜售現象,籌碼集中,主力高度控盤;成交量繼續縮量,價格高位滯漲,屬於頂背離,此時要注意市場風險,以免高位套牢。
4、縮量下行:
成交量縮小,價格下行,一般屬於洗盤形態:
上升通道中的短線洗盤形態;下降通道中的中線調整洗盤。
5、量平價跌:
一般出現在下降通道,屬於底背離,成交量不再放量,價格不斷下行。
6、量增價平:
另一種背離現象,成交量增大,但價格卻不漲。一般會出現兩種情況:
主力對倒——自導交易,後期一般都會大跌。底部震蕩吸籌——價格橫盤震蕩,但成交量卻經常性的放大
7、量縮價平(縮量橫盤):
與量評價漲相反,成交量縮小,但價格不跌。當價格處於橫盤震蕩,量縮價平時,往往會出現兩種情況:
縮量橫盤式洗盤——當價格處於上升通道,出現量縮價平時,往往是主力在洗盤。一旦價格突破箱體上沿,就會是漲停板;
主力出貨形態——當價格處於高位,並處于震蕩通道,伴隨著成交縮小,很可能就是主力在出貨。一旦價格跌破箱體下沿,暴跌也就開始了。
8、量平價增:
縮量拉升,短線強莊做盤!價格在縮量的情況下,價格持續拉升,代表主力控制市場人氣較好,顯示出主力的控盤能力很強。
4種交易形態
1、中指量
由五筆成交量柱組合而成,第三筆為這五筆的最大量,兩邊的兩根量柱逐次遞減,形態上酷似人的五根手指,則第三筆即為中指量。
五根日線不要求全陽或全陰,成交量形成中指量局勢,與日線形態毫無關係。中指量出現在短期頭部時,通常是看跌形態;如果出現在底部時,則需要注意區分。
2、順勢量
量增價增,量縮量跌,這樣的形態叫做順勢量。
如果價格在拉升途中出現拉升順勢量,屬於多頭局勢,可繼續持股,也可以尋找機會做多。
一旦出現下行順勢量,投資者要注意規避風險。
3、逆勢量
逆勢量分為拉升逆市量和下行逆勢量:
拉升逆市量——價格拉升,但成交量遞減,表明拉升無力,需要注意下行風險。
下行逆勢量——價格下行,但成交量遞增。如果在高位區之後出現,說明主力正在出貨 ;如果在多頭行情期或是價格下行的末期出現,說明主力在短期壓低出進貨。
4、谷底量
在底部區域,或平臺整理期,成交量逐漸縮減,而後慢慢增加。谷底量通常會出現在主力進貨的局勢之後,呈現量縮價穩的整理期,此時大概率會出現量價齊升的形態。
從縮量中尋找黑馬股
一、縮量拉升
某些標的在底部出現明顯放量後,開始在一個上升通道中震蕩上行,隨著價格運動到比較高的區域,成交量反而逐步縮小。
這些標的的縮量,反映了這些標的的主力通過在底部的吸貨和洗盤,已經將籌碼大量聚集在自己的手中,所以價格越是向上走,成交量就會越小。
放量拉升後縮量回調,之後再度放量拉升,其再度拉升是因為籌碼集中於主力的手中,所以是縮量拉升。
二、縮量橫盤
縮量橫盤的特點是標的經過一輪拉升之後,在高位開始橫盤,日線小陰、小陽交錯,成交量與其在底部時比大幅萎縮,長期均線持續上移和價格逐漸接近,同時市場上關於該標的的傳聞很少,絲毫不被人注意。
此類標的的主力通常持倉量極大,也根本沒有出貨的機會,橫盤正是在等待時機發動波瀾壯闊的主升浪。經過一輪拉升後開始縮量橫盤,直至再次放量拉升。
三、縮量回調
一般而言,一隻標的在拉升前大多會有一個砸盤的動作,就比如人要跳起之前會微蹲下一樣。因為之前主力已經建倉結束,在拉升前的最後一次洗盤時成交量會比以前明顯萎縮。
縮量中雖然易選出黑馬股,但有一點需要投資者注意,在價格拉升末期,往往也會出現價跌量縮,這表明價格短期漲幅已大,雖然其不一定能夠就此形成頭部,但出貨跡象明顯,投資者應該謹慎持股。
使用成交量應注意以下4點
1、任何進出,均以大盤為觀察點,大盤不好時不要做,更不要被逆市拉升股迷惑。
2、在多數情況下,當量縮後價不再跌,一旦量逐步放大,這是好事。
3、在下行過程中,若成交量不斷萎縮,在某天量縮到"不可思意"的程度,價格跌勢又趨緩時。
4、成交量萎縮後,新底點連續2天不再出現時,量的打底已可確認。
股市就是一個博弈場,拼的是技術心態
大多數的時候,並不是我們擁有的東西不夠重要,而是我們還不夠珍惜它。
我們的大A股在跟跌時從來就沒輸過給誰。即使它有利好,它只需要下行一天就能趕上他們一個星期了。一天也能把節日前的漲幅咽回肚子裡,即便是空著倉的,看著也都肉疼。
當然,你不能指望一個口水就能養肥一條魚,市場不是由一兩個利好就可以拉起來的,信心不好,市場將不會變好,每次市場跌跌不休時,投資者習慣了逢低吸進去抄底,這就是人性,但是大部分抄底可能都抄在半山腰上。
對於散戶投資者來說,我們無法決定市場的走向,只能選擇要麼翹起尾巴離場觀望或夾起尾吧適應市場的行情。經濟有周期,同樣的標的市場也是有周期的。
這對學習炒股的人來說,現在的市場是最難得的一堂實踐課,無論誰學會了如何在這樣的反覆尋底的過程中生存,都可以在這個A股市場上活得更長。
大家都說標的市場是一個博弈場,只不過拼的不是技術,而是信念。
市場行情沒有所謂最好,也沒有所謂的最差,每一次輪迴就是資金的重新分配的過程中,如果你可以總結出市場的適用規則,那麼你是贏家。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的這裡,大家可以點擊頂部藍色關注兩個字,關注筆者百家號,有問題可以給我發消息!大家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大家到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