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人類發展史,我們與猿類的關係,從猿類社會走向人類社會

2020-12-22 小草說科學

自從地球有了生命之後,正是環境壓力推動了物種的進化。面對新的環境,一個物種必須依仗其成員的遺傳變化來適應,更能適應新環境的個體就能興旺並繁衍後代。隨著後代不斷地適應新的環境,它們的遺傳結構就離它們祖先愈來愈遠。五百萬年前在非洲的乾旱促成了從古猿到人和黑猩猩的演化。儘管沒有什麼化石證據,但我們可以推算很多關於人類和猩猩共同祖先的信息。根據遺傳學的計算,當時的猿的數量在5萬到10萬之間。假定他們的生活方式與黑猩猩相似,他們應該組成百人左右、以雄性為主的群體。

以猩猩社會來推斷,雄性常常與其他群體的雄性殊死搏鬥以保衛自己群體的領地。每個群體的生存取決於是否能保衛儘量大的領地以保證有足夠的果樹來養活雌性。再假定猿與黑猩猩相似,雄猿比雌猿要大的多,它們對雌猿除了交配外並不多加留意,雌雄之間漠不關心,每個性別有自己的階層,雌服從於雄,除了打仗,雄猿整天忙著和其他雄猿結盟,試圖藉此爬到社會的頂層。擔任領頭猿有相當的危險但回報也不小。根據達爾文理論,領頭猿和它的同夥們可以在群體中繁衍很多後代。

點擊

五百萬年前非洲赤道東部生活著一群10萬個左右類似黑猩猩的猿。它們日子艱難,森林家園8益縮小,樹木不再生長足夠的果實,它們被迫在地面上尋找別的食物來源。走獸追逐襲擊這些毫無準備的遊蕩者。每一代都面臨這種嚴峻的環境的挑戰,每- -代中的適者得以繁衍更多的後代。有兩類倖存者。一類固守於殘存的樹林中,得以繼續原來的生活方式,這一類變為黑猩猩。因為固守原來的環境,它們的生活方式或形體都沒有改變。

另一類找到新的方式生存。它們學會利用樹和樹間的空間。它們憑藉一種新的能力得以在地面生存,即雙腳行走的能力。用雙腳走路的能力在古人類學術語中叫兩足性,它是走向人類的第一個躍進。實際上直立對猿人來說並不算什麼,它們吊在樹枝下用胳膊交替擺蕩在樹間串遊。猴子則喜歡在樹枝上跑動,當它們必須落地生活變成矮黑猩猩時,它們保留了四腳行走的方式。黑猩猩在地面上以手的關節當前腳來行走。為什麼人類偏愛於兩腳行走?兩腳行走有很多決定性的長處:它省出了手來拿東西,它使人能更好地觀察周圍環境。

但最重要的原因是直立行走比關節行走更有效:花同樣的能量,黑猩猩一天只能用關節行走6英裡,但人則能走11英裡。兩足性得以進化因為它是更好的移動方式,它的其他好處都是次要的。一第批直立行走的猿人是林地靈長類動物,叫作南方古猿。它們出現在四百四十萬年前的化石記錄中。一百萬年後在坦尚尼亞的利特裡,它們留下了-行震驚世人的足跡:兩人的足跡,也許是一個成人和一個孩子,伸展出165英尺,穿過附近火山留下的灰燼,其間穿插著其他的動物足跡,它們也許也是在逃離火山噴發。

幾秒鐘的時間定格,留下了如此這般足印,宛如人跡。除了行走之外,南方古猿和猿沒有多大區別,它們仍然以長臂遊蕩於樹間。它們的大腦與猿腦相差無幾。像猿一樣,不同性別的形體相差甚遠,雄性遠大於雌性。在靈長類社會,雄性的雄偉體態反映了雄性之間對雌性的競爭。這在大猩猩中尤為突出,雄性比雌性大一倍。雄性黑猩猩比雌性大25%。現代人類中,男人只比女人大15%。雄性南方古猿比雌性大50%,表明南方古猿社會更近於黑猩猩,它們都有雄性之間的爭鬥及雌雄各自的階層。

除了重要的直立行走之外,南方古猿在兩百萬年中與人毫不相像,也沒理由假設它們的社會行為與黑猩猩有多大的不同。大約三百萬年前到兩百萬年前,又出現了一個長時期的乾冷氣候。非洲森林進一步縮小,許多賴以生存的物種頻臨滅絕。氣候的變化迫使南方古猿尋找新的食物來源。根據對它們牙齒的微觀磨損的研判,我們知道它們直到兩百五十萬年前還是以素食為主。南方古猿這時已經習慣在開闊林地生活。化石研究表明它們找到兩種非常不同的方式生存。一類新物種叫健壯古猿,它們有較大的頰齒,適合咀嚼粗糙的樹葉。

另一物種有了一種比吃草更有創意的方案,它們決定試著吃肉。食肉造成了內臟減小、營養增加、大腦增大。這第二個物種叫能人。這裡的「人」字其實有些言過其實,因為它們離完全的人還差得很遠,它們的體形仍是猿樣,仍棲身於樹林,但它確實擁有一個驚人之處。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了,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讚加關注,我們明天再見。

相關焦點

  • 人類真的是猿類的後裔嗎?
    然而,最持久的神話之一涉及人類與大猩猩的關係,這是一群包括大猩猩,猩猩和黑猩猩的靈長類動物。相信這個神話的人會說,「如果進化存在,那麼人類必須直接從猿類下降。猿必須一步一步地改變為人類。」這個人經常會跟進這個觀察:「如果猿'變成'人類,那麼猿就不應該存在了。」雖然有幾種方法可以攻擊這個斷言,但是底線的反駁很簡單 - 人類並沒有從猿類中墮落。
  • 如果人類是由猿類進化而來,為何人類和猿類之間不存在一個過度物種...
    ,為何人類和猿類之間不存在一個過度物種,而在外貌,技能,智力上擁有巨大的鴻溝?>提交 有6個回答 史鈞 2020-09-24 人類和猿類之間有很多過渡物種
  • 為何現在的猿類沒有進化?揭秘消失13萬年的人類進化史!
    人類是從猿類進化而來的,所以人類的祖先是猿類。人類進化論達爾文的進化論得到了科學界許多科學家的支持,我們學習的歷史書中的人類的起源,也都是說的人類從猿類一步一步演變而來。現在也有猿類生活在地球上,它們比普通動物聰明得多,但這些猿類怎麼沒進化呢?我們學過知識裡是這樣的: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些猿類從樹上下來,並開始試圖直立行走並最終進化。而另一部分繼續留在樹上,後來沒有演變。
  • 科學研究發現,進化論可能不正確,人類祖先與猿類毫無關係嗎?
    科學研究發現,進化論可能不正確,人類祖先與猿類毫無關係嗎?地球上第1個人類到底是怎麼來的?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我們很多年,而最為官方的解釋就是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他提出人類是由靈長類生物進化而成的,他的這一理論奠定了生物學的基礎。
  • 從猿類到人類,為什麼人類的毛髮越來越少?
    我們是猿類進化而成,但是我們身上的毛髮確實沒了,這是為什麼?事實上,我們不是唯一沒有毛的猿類!比如,黑猩猩、大猩猩一旦成年就沒有多少毛髮了。這個倭黑猩猩。雖然他的頭髮比我們人類還多,但你仍然可以看到他軀幹的皮膚,手臂和臉的一部分。
  • 人類真的是由猿類進化來的?研究員給出答案
    只有人類,幸運的在500萬年時間裡,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文明。因此,我們才能凌駕於其它生物之上,有機會成為地球的主人。可人類真的非常特殊嗎?其實答案並非如此。要知道,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人類不過與其它動物一樣,隨著時間的演變才進化成如今的模樣。那麼,人類究竟是如何演化的呢?這就需要從哺乳動物的出現開始講起了。
  • 人類的進化顯然超越了猿類,而造就這奇蹟的竟然是源於基因的丟失
    話題扯遠了,我們還是回過頭來說一說猴子的事情。這裡有一個小錯誤需要糾正一下,就是關於從小父母們告訴我們的人是由猴子變化而來的,首先,說猴子是不對的,應該說猿類。其次,人也不是由猿類進化而來的,事實上在遙遠的時代,人類和猿類擁有一個共同的祖先,而這個祖先在漫長的繁衍生息過程之中逐漸進化,及至某一時刻,這種進化發生了分歧,一部分逐步進化為了今天的人類,而另一部分則緩慢進化為了今時今日的猿類。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可能會覺得很是幸運,我們和猿類擁有同一個祖先,而幸運的是我們在進化的分支之中進化出了高度的智慧和直立行走的能力。
  • 人能從猿類進化而來,那為什麼其他猿類至今沒有進化?
    人類和現存的猿類確實與猴子以及其他靈長類有共同的靈長類祖先,但這是更久以前的事了。人類與長臂猿、大猩猩、紅毛猩猩、黑猩猩、倭黑猩猩具有更近的共同祖先,尤其是和黑猩猩和倭黑猩猩更為親近。我們與黑猩猩、倭黑猩猩的親緣關係比與大猩猩和長臂猿、紅毛猩猩的親緣關係更為緊密。所以說我們人類並不是從現存的任何猿類進化來的,他們只是我們的親戚,有著共同的祖先而已。
  • 《猩猿崛起》:「猿類」和猿類打仗,到底是誰更勝一籌
    同是人類,相殺何太急在我們不知道的角落裡,有那麼一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動物正在受著非人的折磨,它們是否會心生憎恨人類,待到有能力時是否會反擊?《猩猿崛起》裡的猿類正在遭受著人類的毒打和折磨,被關在籠子裡的它們想反抗卻沒有能力,而主人公凱撒就是那位救世主,憑藉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拯救了籠中的同類,並藉助在實驗室裡偷的藥品,讓每隻猿類的智商都提高了,便於凱撒的管理。
  • 人類的祖先真的是猿類?進化論存在3大缺陷,至今科學無法解釋
    就好像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掀起了人類的天文革命一般,達爾文也引發了生物進化論學說的革命,並且一直到今天都褒貶不一。拿人類進化來說,達爾文認為,人類的祖先是猿類,不過在人類進化史上,卻存在著3大缺陷,至今科學都沒有辦法解釋。第一個缺陷:從猿過渡到人類,缺乏證據支持。
  • 哪一種猿類是我們的祖先,答案越來越複雜
    他說,這具標本是目前為止最好的一個例證,證明人類的始祖是一種叫 Australopithecus anamensis(湖畔南方古猿)的猿類——這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南方古猿,可能從420萬年前已經存在。過去人們曾認為湖畔南方古猿是後來一種叫 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阿法南方古猿)的物種的直接始祖,後者則被認為是第一批早期人類的直接始祖。
  • 猿類的進化其實並不「野」
    歡迎大家收看葡萄的文章,可能我們想到古代的猿類時,就會將野蠻和殘暴與他們掛上鉤,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接下來就讓葡萄來給大家說道說道。大家都知道在2400萬到3300萬年之前,古時的猿類出現在了這個世界上,他們也就是我們人類的祖先,大部分上古猿是林棲動物,四肢行走,屬於攀樹的猿群,古類人猿由原始猿類進化而來,最早出現在非洲東部和南部,由於地殼的運動,使猿類和人類的進化發生了差異,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有了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
  • 猿類被「偷拍」 反應各不同—新聞—科學網
    但有一點自始至終不變:猿類肯定注意到了這些攝像機,它們會戳一戳攝像機,盯著看一看,偶爾還想咬一咬。相關論文近日發表於《當代生物學》。 研究人員在非洲各地猿類聚居的森林中布置了遠程攝像機設備,並從其自動拍攝的視頻中觀察野生猿類對這些陌生物體的反應。「我們的目標是觀察黑猩猩、倭黑猩猩和大猩猩對野外陌生物體的反應,主要是希望確定研究設備的存在,比如遠程攝像機,是否對它們的行為有影響。」
  • 人類的嗅覺獲取外界信息最少,但為什麼鼻子比猿類更突出?
    我們不禁要問:人類的嗅覺正在退化,但為什麼人類的鼻子比猿類更為突出?我們來比較一下人類的鼻子和猿猴的鼻子:我們的人類鼻子位於臉部的中心,這是面部特徵中最突出的器官。但類人猿的鼻子很小,深藏在臉中央。為什麼只有人類有一個「大鼻子」?
  • 為何不同地區的猿類,都演化成了人類?是必然還是巧合?
    如今的地球,除了南極洲之外,都可以看到人類的身影。當然,南極洲自從被人類發現後,也成為了世界多個國家的科研基地。只不過,因為南極洲沒有定居居民,所以這也讓南極洲成為了地球上七大洲之中「唯一」沒有人類的地區。
  • 如果人類從猿類進化而來,猩猩為什麼還存在,它們為什麼沒有進化成人?
    人和猩猩應該是兩個不同的物種,即使說人和猩猩之間的確有著親戚的關係,但是猩猩並不是人類的直系祖先,人類也不是猩猩進化而來的。 其實準確的來說,人和猩猩應該擁有同一個祖先,然後所有靈長類的動物都是由這個祖先分化而來的,包括像猴子,猩猩,一些猿類等,而人類也是諸多分支當中的一個。
  • 《猩球崛起3》:凱撒成功復仇,拯救猿類,是編劇對他最大的溫柔
    在第一部分,他是一個天才,自我覺醒,也帶來了猿類的覺醒。在第二部分,他是一個神,一個猿神,即使他被背叛和推翻了一段時間,他也會再次站起來,如此頂天立地。第三部,他已經老了,但是他最像人,也是第一個最有內涵的人。當我看第二部的時候,我會懷疑凱撒的養父是否會後悔他留下凱撒的決定。看到第三部的結尾,我想養父不會後悔的。人類的貪婪是113病毒爆發的關鍵。
  • 德科學家稱最早雙腳站立猿類化石也可在樹枝上行走!
    新發現的猿類化石,大幅將人猿以雙腳站立的歷史往前推進。(網絡圖片) 直立行走的能力被視為人類進化的重要關鍵,科學家在德國最新發現的古代猿類化石,為以2條腿走路的方式和時間提供重要的歷史線索,將以雙腳行走的時間軸往前推移。
  • 猿類的智慧-簡評《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
    之所以看這部電影也是因為之前看過了《猩球大戰》的第一部和第二部了,具體的劇情已經忘得差不多了,只記得首領帶著猿類一起反擊人類的進攻,然後主角猿似乎饒恕了某個試圖反叛的猿類但是他似乎命中注定死亡,以上就是對前兩部的簡單總結了。
  • 有關人類存在的陰謀論
    相比較而言,人類就仿佛開了掛一樣,最早的古人類化石是一萬年前的,也就是說人類用恐龍的萬分之一的時間,從原始社會進化成先進文明!這個速度有點過分,如果有恐龍活著一定會舉報人類作弊!無論是力量,還是速度,或者是智慧,這都是不同的生存能力,擁有智慧不是生物進化的終點,這些能力之間不存在遞進關係。」照這個說法,雞鴨鵝也是成功的進化者了,他們成功的進化成人類的食物,只要有人類在,它們就不會滅絕。這裡,我就要提出一個陰謀論(陰謀論是人們對那種經常認定重大事件背後一定有不可告人之陰謀詭計的認知方式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