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血液在血管中流動。當高血糖狀態持續時,就相當於將血管浸泡在高濃度的糖水中,久而久之,血管的損害在劫難逃。
高血糖狀態是引發眾多併發症的根源
在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中,有三種併發症雖算不上家喻戶曉,也能說是耳熟能詳。它們分別是:視網膜病變、腎病和神經病變,對糖友生活質量的影響非常嚴重,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殘的重要原因,嚴重降低了糖友的生活質量。
據統計,糖尿病使失明增加25倍,腎衰竭增加17倍,截肢增加40倍。
這三大併發症,大多是隨糖尿病的進展發生的。通常而言,高血糖狀態持續5年可能造成糖尿病神經病變,發病10年可能造成糖尿病視網膜病,15年的時候就可能發生糖尿病腎病。
這些併發症,剛起病時不會帶來明顯不適。在輕症時只需要控制血糖。就能防止疾病進展。
01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視網膜是位於眼球內層的透明薄膜,上面分布著視神經。它就像照相機裡的感光底片,專門負責感光成像。這裡的血管受到傷害,就會發生視網膜病。最糟糕時可能引起失明。
預防視網膜病,定期檢查是關鍵
糖尿病視網膜病在早期時,沒有任何主觀不適。因此,為了及時發現該病,糖尿病人應定期進行眼底檢查。已經患有該併發症的糖友,為了預防疾病進展,也應該定期檢查。
通常,未患視網膜病的糖尿病人每年應進行一次眼底檢查,非增殖期的糖友應3-4個月檢查一次,增殖前期的糖友應1~2月檢查一次。
02糖尿病腎病
腎臟是人體內清潔血液的「排汙工廠」。當血液流過腎臟時,血液中的廢物、多餘的鹽分和水分將形成尿排出體外。腎臟1分鐘可以過濾大約1升的血液。腎臟之所以有如此強大的功能,全憑「工廠」裡無數勤勞的「工人」—腎小球。腎小球實際上就是由許許多多的毛細血管組成的球狀組織。
糖尿病對血管的損害可謂是「無微不至」,腎小球自然也逃脫不了它的「魔爪」。受高血糖的影響,腎小球的濾過功能會逐漸衰退,醫學上稱之為「腎功能不全」。這就形成所謂的糖尿病腎病。
在體內有兩個腎臟,左右各一。當腎臟發炎或腫瘤時,往往只是發生於一側的腎臟。而高血糖對兩側腎臟的影響是均等的。因而,糖尿病腎病發生時,左右兩側的腎臟會同時遭殃。
處於第1~3期的糖友,通常不會有什麼不舒服,尿液檢查往往也只是發現少量的白蛋白,腎小球的功能基本上沒有損害,不會因為腎臟的問題影響平日的工作。
當進入第4期(顯性糖尿病腎病期),尿中可出現持續的蛋白,腎小球濾過率明顯下降,腎臟功能受到損害,糖友會感到體力大不如前(尿中白蛋白參考值見下表)。
第5期的糖友往往合併嚴重的高血壓、低蛋白血症、全身水腫,甚至出現尿毒症,需要人工透析維持生命。
糖尿病腎病發生後,3期以前的糖友,經過妥善治療尚有希望逆轉病情,而4期、5期的糖友已經為時已晚。因此,一旦尿檢中出現微量白蛋白,一定要接受必要的治療。
03糖尿病神經病變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眾多併發症中最容易被患者感知的,也是在疾病發展中最早出現的。它可以進一步分為末梢神經病變、自主神經病變和運動神經病變。
主要的神經損害和症狀
出汗異常:不熱的時候,局部皮膚不停冒汗,而熱的時候反而不出汗。
體位性低血壓:突然站立時,大腦司令部不能很好地調節血壓,導致站立時黑朦、發暈。
胃腸道不適:消化能力下降,患者反酸、噯氣和食欲不振。
排尿不適:有些患者膀胱中儲滿了尿液卻不能感知尿意,有些患者卻排完了尿又覺得有尿意。
勃起障礙:由於自主神經受損,大腦中的性慾難以發送到性器官,引起勃起困難。當然 ,引起勃起障礙的原因還有心理因素等。
手足麻木和疼痛:患者常覺四肢肢端麻木感,並常有指尖冰冷的感覺。有些患者感到疼痛。
小腿抽筋:部分患者反覆發生小腿抽筋,並且常在睡眠中發生,在運動中反倒不常發生。
面神經麻痺:支配面部肌肉的神經發生麻痺,患者不能很好地品嘗美味,可出現口角歪斜等現象。
眼神經麻痺:眼神經支配眼部的運動,d患病後會出現復視、眼瞼下垂等現象。
神經病變是長期高血糖的結果,而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在保護神經功能方面具有顯著而持久的益處。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減少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發生或進展風險4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