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教育廳印發《關於2021年選拔優秀應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升入本科學習的通知》,對專升本招生考試在報考條件、考試科目及分值等方面進行調整優化,以更加科學公平的方式選拔優秀應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升入本科學習。
調整優化專升本報考條件、考試科目及分值,這體現了教育部門的改革精神,然而,把專升本的選拔對象界定為「優秀應屆高職高專畢業生」,暴露出地方教育部門對職業教育的認知,還停留在「層次教育」階段,這傳遞的導向是,優秀高職生要專升本。顯然,這不利於推進職業教育堅持以就業為導向辦學,也會誤導高職學生以專升本來規劃學業發展,而不是立足就業,在高職期間努力學習技能。
去年1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在最近的教育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指出,「這一定位明晰了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聯繫和區別,指明了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有利於職業教育系統更加明晰自己的功能和作用,也進一步探索和完善職業教育獨特的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更好地服務、支撐國家現代化建設。」基於此,對於地方教育部門仍舊按普通教育思路舉辦職業教育,以及職業院校存在的以學歷為導向的辦學模式,應該明確糾正。
或有人說,選拔優秀高職畢業生升入本科學習,這毫無問題,難道要選拔不優秀的高職學生到本科學習嗎?專升本是選拔性考試,必然是更優秀的學生才能通過選拔進入高一層次的學校就讀。而且,類似的說法,在教育部門的文件中是很普遍的,如《四川省教育廳關於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選拔優秀專科畢業生進入本科階段學習的通知》、《江西省普通高校推薦選拔優秀高職高專畢業生進入本科階段學習暫行辦法(修訂)》等,都是把專升本的選拔對象,界定為優秀高職高專畢業生。
但存在的並不就是正確的。優秀高職畢業生要專升本,優秀高職要力爭升為本科,這是以學歷為導向而非以就業為導向舉辦職業教育的「職業教育優生觀」和「教育政績觀」,嚴重影響職業教育健康發展,導致職業院校不安於職業教育定位,以組織學生準備專升本為辦學目標,把專升本率作為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
我國存在職業教育比普通教育低人一等的問題,就和各級政府部門一直以來存在的所謂「優生觀」有關,對於初中辦學,有的地方教育部門以普高升學率評價初中辦學質量,這是明顯的對中職教育的歧視,自然引導所有學生和家長都追逐進普高,也降低社會對中職的認可度。對於高中辦學,以本科率、一本率評價高中辦學的情況更突出。這種評價辦學的邏輯是很難讓人理解的,職業教育是整體教育的重要組成,國家也高度重視發展職業教育,可為何卻要把職業教育自我作踐為低人一等的教育呢?這樣辦教育,不管怎麼辦,都無法辦學令人民滿意的教育,消除社會的教育焦慮。
這也是國家明確把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作為兩種不同教育類型的重要原因,要扭轉之前有的地方政府錯誤定位職業教育的做法。而要把職業教育辦為類型教育,就必須對地方政府教育部門依舊存在的陳舊觀念進行清理。第一步,就要對官方文件的話語體系進行重建,類似於選拔優秀高職高專畢業生升本科學習的表述,應該退場了。
事實上,已有地方政府做出了這樣的調整,如《浙江省2020年選拔高職高專畢業生進入本科學習工作實施細則》,就沒有「選拔優秀高職高專畢業生」這樣的表述。高職畢業生在畢業後,是選擇繼續求學,還是選擇就業,這是他們的自主選擇,社會更要樂見優秀高職畢業生直接選擇就業,而非只有升學一條選擇。所以高職院校要堅持職業教育定位,以就業為導向辦學,不能追逐提升學校和學生的學歷層次。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