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補課。
《史上最有趣大漢王朝史(全本)》和《史上最有趣春秋戰國史(全本)》(分別回復「大漢」和「春秋」可提取兩篇文章)引發熱烈反響,熱度仍在持續。我在那兩篇文章中都提到,如果大家想看大秦帝國史可以直接找二混子去。可是這些天不斷有同學在後臺回復「秦」、「大秦」、「秦朝」乃至「三國」、「大唐」、「大明」。。。等等等等,各種關鍵詞,試圖提取大秦帝國史以及其他朝代史。我估計有同學就差直接扔下這樣一句話了:「我關注你不就是讓你幫忙去搜集整理好東西嗎?!」
好吧。春秋戰國和大漢王朝都講了,中間的大秦帝國不講的確不太合適。今天原本是坐觀君休息日,不過本周只上三天班,明天就要放假嘍。所以,我就犧牲休息日,給同學們補一課《史上最有趣大秦帝國史》,當然核心素材還是無節操、有才華的二混子出品並授權的。二混子主講,坐觀君補充。補充啥?往後看。
外甥打燈籠。照舊先來看看正史如何記載的。
秦朝疆域圖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朝代,是由戰國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
秦國原是周朝的一個諸侯國,其始祖伯益曾輔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賜了嬴姓。伯益的後人非子曾為周孝王養馬,憑著他的本事,馬繁殖得很快。周孝王於是把秦谷(今甘肅天水市)一帶分封給他,這就是「秦」的起源。公元前770年,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至雒邑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建國,接收周朝在關中的領地。
秦始皇嬴政從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後攻滅關東六國,完成國家統一,後北擊匈奴,南並百越,建立中國空前統一的大帝國。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文化及對外開拓諸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大大加強了全國之一統,對後世亦產生頗大的影響。
秦朝結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華夏族為主體、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權制國家。首創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為代表的中央官制,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徹底打破自西周以來的世卿世祿制度,強力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強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稱「百代都行秦政法」。
秦朝王室嬴姓,故史書上別稱嬴秦,以別於其他國號為秦的政權。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與趙高合謀篡改秦法導致秦末農民起義。公元前206年,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國祚共十五年。
真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朝代。當然,這個偉大的朝代不幸英年早逝。才十五歲。用二混子的話說,那就是過把癮就死。這究竟是為什麼涅?先來看看二混子的無節操講述。然後呢,坐觀君(微信號:china_2049)再畫蛇添足,給大家補充講一講大秦帝國為什麼會英年早逝。
作者及來源:二混子stone
唾沫橫飛的二混子終於講完了。那位同學,你趴桌子幹嘛?已經笑得直不起腰來了?要不要這麼誇張?艾瑪!我先擦擦眼淚。不過,我看很多同學明顯是一臉的意猶未盡啊。二混子老師關於大秦帝國在秦二世治下苟延殘喘的那幾年歷史,坐觀君已經在《史上最有趣大漢王朝史(全本)》中收錄進去了,這裡就不再重複分享了,請感興趣的同學移步那篇文章。重複一遍,回復「大漢」就可以提取。
下面,坐觀君(微信號:china_2049)補充講一大點、三小點。講得肯定沒有二混子好,同學們儘管大拇指朝下。所謂一大點,就是大秦帝國究竟為什麼會英年早逝。史家眾說紛紜。接下來就這個問題談三小點。
第一小點,坐觀君猶記得當初教科書上似乎是說「暴政亡秦」,可以這樣來簡單總結:秦朝短命的原因在於它殘暴無上的統治,還有對治國理論上的偏差以及治國理論還未成熟,沉重的賦稅和徭役給勞動農民帶來了痛苦和摧殘,再加上秦二世的昏庸殘暴,還有宦官趙高的高壓政策,這就不得不引起廣大農民的反抗和牴觸,使農民階級矛盾和地主階級的矛盾走向無法調和的地步,這樣也就加速了秦王朝的滅亡。好熟悉的語言,就是那個味兒!
第二小點,有人對教科書不以為然,而是簡明扼要地總結了大秦滅亡的五點原因,和上面有類似,也有不同:
1、統一後,沒有給人民休養生息,徭役、兵役、賦稅負擔沉重;
2、政策律法沒有做及時調整,和平治世下刑法依然殘酷;
3、政府運作失效和地方武力的缺乏,像陳勝吳廣這樣的一群亡命之徒,也能攻下大澤鄉;
4、原六國貴族後裔復闢勢力過於強大,秦二世個人能力素質有限;
5、各地起義風起雲湧時,而統治者仍忙於宮廷鬥爭;最終導致秦朝內部統治四分五裂,完全喪失平叛的主動權。
第三小點,還有人是這麼總結的,核心的意思就是:秦朝滅亡的原因和歷史上其他帝國的滅亡比較類似,就是疆域太大了,人心也散了,根本控制不了。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在當時天下就是秦國一家家獨大了。在當時,秦國的軍事力量算是非常強大的,而到了秦二世就滅亡了,這麼強大的秦國到底是怎麼滅亡的。在歷史上,令秦國亡國的關鍵人物是項羽,項羽的楚軍在巨鹿一戰擊潰秦軍主力,使秦國快速滅亡。那巨鹿之前號稱100多萬秦軍主力哪去了,這就涉及秦國統一六國之後的問題了。秦國統一六國後,領土迅速擴大,邊疆問題以前是各掃門前雪,現在成了秦國一家的事了。當時,秦國也沒有特別有效的辦法處理邊疆,所以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向邊疆派遣部隊。
秦軍在南方由趙陀帶領的50萬主力大軍,一路打到南海郡附近,由於路途偏僻遙遠,最終沒有回到秦國,後來秦國滅亡,這群人在嶺南建立南越國。秦軍在北方的主力30萬大軍,在蒙恬被二世賜死後,由王離帶領,在史記中沒有記載這30萬兵是否調回中原戰場,但從王離結局看,這批軍隊應該有些人參與了巨鹿之戰。還有修建秦始皇陵墓的一些人,這些部隊都是秦軍的主力部隊,而當時都處於局外。
所以,概而言之,秦國滅亡的真正原因,不是項羽的楚軍多厲害,而是秦國太大了,導致主力都在邊疆。因為,在巨鹿之前,楚軍還不是被王離和章邯的大軍到處趕著打。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主力大軍為什麼沒有回來勤皇?關於其中的緣由,有的說是帝國太大,又沒有飛機高鐵,根本就趕不回來嘛。還有人說,這些人壓根兒就沒想往回趕,一看大勢已去,誰願去送死?甚至還希望秦朝早死早超生。還有的說。。。
總之,總而言之,言而總之,關於秦朝滅亡的原因,網上有好多好多的分析文章,各種說法,各種總結,淺顯的,深奧的,學術的,民間的。。。坐觀君最近供血有點兒不足的腦袋錶示很暈。所以,今天就不分享了。感興趣的同學希望你們自己去進一步研究,然後可以再講給我聽,我也來學習學習。
OK。該下課了。預祝各位同學第一個抗戰勝利紀念日假期快樂!明天估計同學們都忙著看閱兵了,也就不推送文章打擾大家了。但,不要走開,節日期間會有深度好文推送。另外,要過節了,你難道不想給坐觀君打個賞,發個紅包啥的嗎?如果有這個意思,而且也覺得坐觀君做的事還有那麼一點兒意思,那就速度長按下面二維碼轉帳。
關注坐觀君,請長按下面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