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法國到世界,她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便成為所有人眼中的「女神」。她的電影,總是既叫座又叫好;她的歌曲,幾乎快成為「白金絕版」而被人尋覓;幾年前她的一本寫真集,被某著名作家彈贊:「她的寫真畫冊一直放在我床沿,不是為了齷齪意淫,純粹覺得她美得驚心動魄,給了我很多靈感!」。
靈感之事,以至於很多知名導演和攝影師把鏡頭給了蘇菲。他們說:劇本是給她做的,鏡頭是給她拍的,儘管她並沒主動爭取,但所有人都樂在其中。
如果你問她是哪一類女神,或許沒人能夠輕鬆地判斷,但是我們知道:蘇菲-瑪索有著九首"神曲",在她的人生裡肆意演奏,而美妙的快活,則令世人迷戀。
第一曲:法蘭西玫瑰
1980年,14歲的蘇菲-瑪索出演了法國經典影片《初吻》,正是這部影片掀開了蘇菲傳奇色彩的一生,此後她被人們形容為"法蘭西玫瑰",而她和電影的纏綿悱惻,是她自己都始料未及的。
「很多人說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女人,都是帶著強烈的求生欲來到世間,因為一旦來到人世,就註定要做出很多華彩之事,我便是如此。」冥冥中,蘇菲-瑪索知道了自己絕非等閒之輩,她用天蠍座女人獨有的致命吸引力,成功的吸引了一個對星座有痴迷情懷的導演注意力,然後得到主演了《初吻》這部戲的機會。
蘇菲對電影對人生,都有著強有力的「控制欲」,她初次登躍銀幕,就懂得控制表演,絲毫沒有怯意流露。當《初吻》這部戲從法蘭西一直飄紅到日本,蘇菲發現她在電影的秘窟裡摘得不止一枚寶石,還有無限風光。
「16歲我開始成名,我與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我被人稱為祖國的玫瑰,似乎一下子我屬於了整個世界,這太奇妙了……從那時起,我就知道,我必須走下去!」蘇菲-瑪索不假思索的說。
第二曲:凱撒戀曲
蘇菲曾在自己的某部回憶錄裡說道:「女人的一生,需要奇蹟,而奇蹟恰恰是給女人注入生命力的一劑良藥」。目前看來,蘇菲-瑪索身上發生的奇蹟太多太多,但追溯源頭,那一尊金燦燦的凱撒獎是一切美好的開始。
1982年度的凱撒電影節,競爭十分激烈,入圍獎項的影片和演職人員大多都是大手筆或者當紅影星。16歲的蘇菲主演了《初戀2》這部電影,但是卻並未被評審看好。「當時很多人覺得我會落選,因為似乎在我的戲裡,人們只看到了一個單純的少女,沒有半點表演的濃墨重彩」。一個評審提議在相對安靜的時間裡,再看一次《初戀2》,他驚訝的發現,蘇菲的表演是那麼的純熟,不似其他演員的「為了表演而表演」,就像一枚剛剝開的金桔,香甜在慢慢彌散。
這名評委的意見感染了其他人,大家都發現蘇菲-瑪索是個天生的好演員,她不動聲色的展現了大牌演員的氣質。就這樣,蘇菲獲得了那一屆凱撒獎的「最具希望青年女演員獎」。這個獎的完勝,為蘇菲-瑪索帶來了自信,一個普通女演員開始了正式的,成為國際級影星的跳躍。
第三曲:情色的爭議
法國電影,甚至歐洲電影對於尺度的問題,向來毫無懼畏。如果一部電影裡有男女主角大量的親密戲,只要是劇本內容使然,都是被稱作「情色」,而非「色情」。
在這件事上,蘇菲-瑪索是吃過虧的。
「我不懂,那麼多女演員都拍過有裸露或者性愛的場面,為何別人總是對我指指點點!」四十四歲的蘇菲仍舊對十幾年的一件往事耿耿於懷。
那時,她被人指出在作品《芳芳》中有激情演出,尺度驚人,意識大膽,有甚者還翻出她更早前的一部《狂野的愛》,一下子媒體把這位曾經的玉女改稱為欲女,這令蘇菲-瑪索很是委屈。
飽受爭議或許該事件好事,很多年過去了,儘管仍舊有人冠以「舊情色片女主演」的稱呼給蘇菲,但是你不得不承認:蘇菲的那種「無所謂」以及「不露骨的性感」為她日後帶來了更多的機會,比如《007系列》,也比如將她一舉推為國際巨星寶座的那部《勇敢的心》。
第四曲:她有一顆「勇敢的心」
近些年,蘇菲-瑪索頗有些隱形於影壇的感覺:低調處事,芳蹤難覓,這次來北京宣傳新片《不要回頭》時,蘇菲-瑪索終於做出了回應,她要勇敢的以家庭為重,電影必須退其次。
為何,要用「勇敢」來形容蘇菲這刻的心境?當我們把目光放射到好萊塢,也包括如今的東方影壇,有幾個女演員在大放異彩的時候,甘願成為"家庭主婦",而淡出銀幕,這絕對需要勇氣。
「沒辦法,我太愛我的孩子們了,他們是我的全部。去年我們去夏威夷玩,為了這次旅行,我推掉了很多片約……我絲毫不覺得難過,女人始終該以歸屬感論定終身」。蘇菲說的沒錯,回想她當年拍攝好萊塢巨作《勇敢的心》之後,無數的片約來找她談,她只是一句話:「我需要休息,我連戀愛的時間都沒有了」。一個真切的女子,可以在機會面前如此這般,要麼她是女神之心,要麼她活得太灑脫了。
第五曲:東方迷情
說不清楚,這是蘇菲-瑪索第幾次來中國了。每一次她都帶著禮物,有時是電影,有時是偶爾拍到的銀幕下她的真實,也有時是她的幾句話。
在影片《不要回頭》裡,蘇菲-瑪索和莫妮卡-貝魯奇飆戲,兩大國際A級女星化身為一個神秘的女人,為了人生遭遇重重迷離。導演瑪麗娜-德-範說貝魯奇始終洋溢著歐洲女人的舒展和瀟灑,而蘇菲卻更增添了些許東方的神秘感。
一直有人說蘇菲-瑪索可能有東方血統,否則她怎會那麼熱衷中國呢?幾年前的一次中法電影交流會上,蘇菲表示:她如果收尾影壇生涯,她希望能與中國的一位導演合作。也就在那時,中法兩國的記者們不斷地用閃光燈拍攝蘇菲,他們驚奇的一致發現,蘇菲眼睛裡,布滿了東方的迷情。
蘇菲-瑪索留下了這麼一句話:「儘管我從未在東方生活,但我的骨子裡有你們的傳統與細膩,相信我的電影會有一些這樣的蹤跡。我愛極了這裡,我對東方有種特殊的感情,就像玫瑰花不該總被插在花瓶裡,它需要一片溫潤的土壤,我想這裡面是那片土壤」。
第六曲:比驚悚更驚悚
這回的神曲,是令人觸聽後,大快朵頤式的心驚肉跳。
如果把電影比喻為人生,蘇菲-瑪索的人生就是兩部電影組成:少女時期是純情文藝片,女人階段是推理驚悚片。或許後者更令人神往,因為變幻莫測,不得不追著蘇菲的電影人生去查看,哪個才是這女人最真實的目的。
她的這部《不要回頭》描繪了一個女人的內心世界,用驚悚片的外包裝吸引世人探究進去。蘇菲-瑪索說:「女人比女孩多的是一種城府,一種令人些許望而生畏的內涵。在這部電影裡,我和貝魯奇化身一個女人,卻又不是真的一個女人,讓影片迸發了巨大的能量,觀眾不得不看完通片找尋答案,但有可能你看完了也找不到,因為我自己都還在暈眩中」。
她說比驚悚更驚悚的不僅是影片內容,是她倒映了對自己的評價:一個曾經的法國純情女演員,化身為一個有城府有心計的大女人,她喜歡自己這樣,願意後半生多半活在思考裡,就像一路拼殺坐上王位的女皇,不得不用另一種姿態,來看裙下世人的眾生態。
第七曲:說謊的女人
1996年,蘇菲-瑪索出版了自己的小說《說謊的女人》,在這部小說裡,她刻畫了一個跟自己完全不相符的女人形象:玩世不恭風情萬種卻又異常冷靜。很多人說,蘇菲本身就是一個愛說謊的女人,她的這部小說恰恰驗證了自己的內心。
在經歷過幾次情海風波過後,蘇菲-瑪索選擇過上了更為自我的生活。「你們聽說過希臘傳說裡有位叫做赫拉的女神嗎?我嚮往她對待自由與情感的方式」。儘管離開了導演丈夫安德烈-佐拉斯基,但這並不影響她繼續完成對電影與生活的追求,只不過她不那麼想結婚了,但像她所說的:「未來,誰又知道呢?」。
蘇菲的新近男友是好萊塢男星克里斯多福-蘭伯特,她不太愛在記者面前聊情感,時常和媒體們兜圈子。某一刻,你會捕捉幾秒她臉龐的微妙:「我對你說謊了嗎?哈哈,如果是的話,那麼我贏了,繼續在心裡戳穿我的謊言吧!」
第八曲:晚安曲
「我依然有夢想,那是最純粹的一次旅行。我將帶著我的孩子們,一起化身為貓咪,在我過往的電影故事裡穿行。而誰也別想找到我們。」--蘇菲-瑪索
這個女人的故事太多了,以至於讓人覺得她不夠安寧。於是你想與她就此聊罷,她卻搶在前面對你說:晚安,我要睡了。(筆者幾乎忘形的在採訪中浮掠過很多臆想畫面,顯然這是女神給我的)
第九曲:女神的白描
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與她聊聊。在翻譯面前,在我的助手面前,在眾目睽睽之下,我顯然看到了一個不一般的女子:幽默風趣,儘管有點太過隨意;言語簡單明了,與她精緻的五官形成鮮明的對比。你在看她,她也在看你,用一種法國女人特有的浪漫式狡黠的看你。
「你是貓!」她對筆者說。
「你也是!」我笑著回應。
她說的沒錯,我是貓,我在窺探她;我也沒說錯,她也是貓,一隻歷經生活,經驗老道的迷人貓兒。
與女神的訪談接近尾聲,蘇菲-瑪索利落的披上了玫黑色大衣。從她談電影,談人生,談夢想,談別人對她的種種誤解開始,我就在心裡勾勒了一幅女神的白描:她有九支神曲,在不同的時代唱鳴,她不願意在人們身邊逗留太久,因為她知道:終當曲終人散時,她還是1980年初登銀幕的蘇菲-瑪索,那是女神最真實的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