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漢服再次走進人們的視野,愛好者穿著精緻的漢服穿行在大街小巷,一顰一笑都像極了古裝劇的大家閨秀與風度翩翩的公子。
一花一樹下,一笑一傾城。如果身穿一襲漢服與高樓大廈合拍,總有說不出的違和感,而中國庭院卻可以讓漢服愛好者神似穿越了般,走起路來都是仙氣飄飄呢!
圖片| qd紫夢幽笛
還不趕緊跟上好客君的腳步,來山東這些中國式北方庭院,拍攝屬於你的古裝大片!
青島
中國院子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在這個高速運轉的速食時代,見慣了鋼筋水泥和高樓大廈,就愈發地嚮往粉牆黛瓦和一方庭院。
圖片| 嶗山之子
在青島西海岸,有一個經典的中國園林,佔地面積近82.3畝,由南方院子和北方院子兩部分組成。
北方院子
對於北方人來說,最熟悉的莫過於北方院子了。
圖片| Calm
北方院子佔地約40畝,含古民居24座、亭臺5座。邁進北方院子,滿滿都是親切感、熟悉感,或許是木門,又或許是銅鎖,這些含蓄又大氣的元素將人瞬間拉回「最中國」的時代。
圖片| Calm
一石一木、一磚一瓦錯落有致,這些從山西、陝西等地遷建的明清「晉派建築」厚重大氣,磚雕精緻,好似一幅唯美古典的中國畫,讓人一眼就傾心。
圖片| Calm
圖片| 旅遊攻略大腦袋
南方院子
南方院子相比北方院子多了幾分溫婉通幽。
圖片| 嶗山之子
南方院子佔地約42畝,含古民居20座、亭臺6座。如果去不了南方,來這裡感受江南風情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小橋流水,粉牆黛瓦,時而有幾隻野鴨閒遊,好不自在!
圖片| 嶗山之子
「一方庭院深幽處,半卷閒書一壺茶」。南方庭院匯聚從江西、浙江、福建等地遷建的明清「徽派建築」,粉牆黛瓦,飛簷翹角,此時若品一杯茗茶,捧一卷古書,身穿一襲漢服,坐在樹下,世人所說的閒居,大抵就是這樣的模樣吧!
圖片| 嶗山之子
兩種截然不同風格的院子卻可以同時存在於一處,遊完之後,仿佛覽盡了中國所有建築的美!
圖片| qd紫夢幽笛
圖片| 小小軒兒
Tips:
地址:
南方院子:青島市黃島區銀沙灘植物園內
北方院子:青島市黃島區S399(銀沙灘路)
門票:單園門票:30元/人 南方、北方院子通票:50元/人
濰坊
十笏園
築虛室數楹,以木槿作籬,結秋茅為亭,自古以來,人們便樂於營造庭院。
△《晨曦》-劉濰徵
在濰坊有一處古人留下的精緻庭院,無論外面的世界多喧囂,它總能承載著時光的悲歡,安放漂泊的靈魂。
△《硯香樓裡望古樓》-嵇春梅
春雨樓、小瀑布、水簾洞、漪覽亭……這些聽起來像是南方園林中才有的景致,在這座庭院中你也能見到。它就是濰坊十笏園,一座極盡精巧的中國院子。
△《庭院深深》-孫秀芳
△《大家閨秀》-李國圖
盛夏,日光投影到斑駁的牆上,屋簷或大或小,都成了一種愜意的蔭蔽。
△《硯香樓》-宮麗
△《古池映新陽》-劉偉偉
壘土石為假山,引清流為圓池,以綠植為園寵。客房書齋、曲橋迴廊等建築34處,房間67間,無不玲瓏精美,緊湊而不擁擠,身臨其境,如在畫中,給人一種布局嚴謹、一步一景的感覺。
△《春雨》-孫環高
△《紫藤暗香》-宋炳霞
Tips:
地址: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胡家牌坊街49號
濟南
百花洲
庭院深深,看堂前花開花落,鬥轉星移,望簷上雲捲雲舒。百花洲相對於上面的院子來講多了幾分神秘。
百花洲像是從唐詩宋詞裡走出的院子一樣,詩情畫意間又有著市井的繁華,遊走在其中,總能收穫意想不到的驚喜。
就比如芙蓉館,光看外觀,它像是一座空中四合院,灰瓦白牆,十分古樸,如果你走進去,會發現這是一座曲藝大舞臺。相聲、快板、山東快書在這裡得以傳播和發揚光大。
每一座普普通通的四合院都會藏著不一樣的故事,無論是豆腐博物館還是其他擺放有歷史、文藝價值物件的院子,都在敘述著一方庭院與時光的故事。
圖片|樂途旅遊網旅行家 朱文鑫
Tips:
地址:濟南市歷下區大明湖路(大明湖風景名勝區南)
棗莊
臺兒莊古城
中國人的院子,是一個時間的容器,鎖得住風景,盛滿著閒情,容得下肉身,安放得了心靈。
臺兒莊是古代運河重要的驛站,因為諸多富商曾在此安置住所,所以集合著中國各式各樣的院子。
徽派、晉派、江南水鄉的相貌、媽祖廟、教堂和清真寺在這兒都有印記。
扶風堂,以前是萬家大院,很典型的晉派建築,四合院結構,平遙的很多晉派的建築,外圍屋頂多數是半面翹,是為了下雨時,雨水流入自家院子,寓意著肥水不流外人田。
除此之外,還有外部為魯南建築風格的日升昌記等等各種風格的中國庭院,溫婉嫻雅、落落大方,無不彰顯著中國庭院的魅力。
如果你不想出山東,又想感受江南水鄉的柔情似水,臺兒莊古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擇一家民宿小住幾日,你會慢慢愛上這座古城。
Tips:
地址:棗莊市臺兒莊區北岸路與康寧路交匯處
中式庭院留住千年的含蓄智慧,庭院中雅致的元素具溫婉的氣質,不知不覺、無聲無息間,將堅韌、穩重、和善的氣質融入到骨肉靈魂裡。
各位漢服愛好者們,擇一日,穿上精緻典雅的漢服,拿上相機,一起去這些中國庭院記錄下「中國美」吧!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