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閒來無事,就想去青州的花卉市場來轉轉。出青州東門,過了那條泛著綠波,悠然北去的彌河,花漸多,人也漸旺起來,一眨眼就到黃樓十裡花街了。一路行來,那感覺,似乎進入了海洋的中心。
路邊那個花卉大棚,養著幾萬株君子蘭,那葉,短、圓、厚三美齊具,紋理清晰,皆是名品。主人是一位精神矍鑠的老者,正忙著澆水。見我誇他的花好,就高興地稱讚來了行家,立馬打開東頭那個鐵欄冊,讓看藏著的精品。那圓圓的果實,把翠綠的苔壓彎了腰。老者在這裡提純復壯,自繁自育。眼下的一株,明年就是碧綠的一片了。緊鄰東側那個大棚是杜鵑,綠油油、黑壓壓的一片,大的,冠徑約有三米,高過了人頭。小一點的,也足一米多高。枝頭的花蕾已見粉色,再過兩個月,那繽紛壓過墨綠時,即可上市了。
「好賣嗎?」我問。主人是位中年婦女,勞作中仍不失齊整,攏一攏鬢角,笑著說:「好賣,說賣,幾十車下子就拉完了。問到賺錢,許是謙遜,也許是錢與花不是一回子事,也許事涉商業秘密吧,她笑而不語。可那滿面的春風,分明已報告了收穫的訊息。路的南端那個園子裡,矮牽牛、風仙花、繡球等時令花卉應有盡有,木瓜、海棠、紅梅、白梅、臘梅、三角梅,皆有形有韻,還有從國外引進的「紅箭」,那鮮豔搶人的眼目新鮮的品種可以在這裡試養,花農可以到這裡來觀摩,看中了,就弄到自己的園子養育起來。這個園子好像是花的迎賓室,又像花的展銷園了。
鋼架大棚前幾株舞女蘭正在向人招手。從那不大的門口進去,裡邊的空間讓人吃了驚,幾百盆蝴蝶蘭齊齊地排在架上,像天上的鱗雲,又像湖上的微瀾。那蘭葉正肥,葉脈正綠,蘭箭已經挺出,花蕾剛剛扭開,嬌嬌嫩嫩,吹彈不得。聽說這是北京的園藝家在這裡實施的集約栽培,管理是精細的,澆花的水,也一律實施了淨化。近兩年來,濟南、北京、上海、廣東、臺灣的花卉大師也慕名而來了,在這裡闢出一方花的家園,引來新的品種,繁育出了更出息的後代。
黃樓,也真算得上一個文化的融匯地了。走出花棚,離開田畝,行在路上,就見黃菊、一品紅,還有多彩的牽牛,溢出了花室排在了路側的垂柳下,行行列列,流光溢彩。柳絲如發,花容似顏,風搖柳枝,花香襲人,甜香中又有幾份清新,讓人心醉。分明是走在曠野裡,又似乎漫步在裝點過的公園裡,只是這裡少了擁擠和嘈雜,多了一些寧靜和溫馨。
這裡種花養花,賣花買花,四季無衰期,天天都是花的節日。陽春的百花自然誘人,而經過了春夏的孕育,到了金秋,更是一片錦繡,一片燦爛。中國秋季花卉博覽會就在這個時間,在這裡拉開了大,為這萬紫千紅的波浪披上了重彩,黃樓也就有了人如潮水花似海的壯觀了。
四萬多平米的展廳,容納了名優花卉三十多個系列,1000多個品種,既有當地的萬紅牌杜鵬,青州市花仙客來,也有來自南國的發財樹、金杉棕,還有雍容華貴的荷蘭鳳梨鬱金香、大花蕙蘭……千盆萬盞,盈盈一廳,每一株都在炫耀著自己的光彩,每一種都在表現著自己的至美。
花叢裡,那松竹園、清荷園、菊花園、桂花園、石榴園、盆景園和雅石園,各具特色自領一段風騷。又有人別出心裁,將雲門山、駝山、玲瓏山、範公亭等名勝,凝鍊濃縮,以花組景,妝成了「雲門春曉」、「駝嶺秀色」、「玲瓏疊翠」、「範公留芳」,讓那五彩的花又透出歷史的氣息,文化的底蘊。
那攝影愛好者們,一聲接著一聲的「略嚓」,爭相留下這燦爛的一瞬;畫家那手中的畫筆在急速地描繪著,他們要寫出花的魂來。幾位青年在花間打牌、下棋,大約是這環境更容易讓人賞心。
特別是新年和春節,標有黃樓字樣的運花車就奔忙在各大城市間。濰坊的青年路上,濟南的英雄山下,南京的夫子廟旁,北京、上海的花卉市場裡,都少不了黃樓的花卉。這些花卉帶著濃濃的生活氣息,帶著芬芳和溫馨,走進了高樓大廈,賓館客棧,立在了居民的陽臺和花架上,打量著外面的世界。
黃樓,一個花的驛站,花兒在這裡長養了精神,又啟動了美麗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