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績下周末就能揭曉。今天,筆者先和各位學生及家長談談分數在二段線末和三段線的學生,究竟該填民辦高校、獨立二級學院還是高職的問題。
自從浙江實施了新高考改革之後,80個高考志願讓學生、家長突然間感到迷茫,感覺這80個志願到底怎麼填才對學生最有利。但是,大家有沒有簡單地想過一個問題,不管你如何認證的填寫志願,最終有效的是不是只有1個?看到這個問題,估計有人就要懟一下筆者了,填上就一個難道我們還不知道嗎?
筆者當然不會懷疑你們的智商,你們也應該知道筆者想要說的就是化繁為簡的意思。那麼問題來了,就是80個平行志願的問題了。筆者還是很傳統地認為,選擇專業的前提首先要選擇的是學校(今天主要針對二段線末尾和三段線的學生),對於這個成績的學生來說,擺在眼前的是民辦高校、獨立二級學院和高職院校。今天,筆者主要講的恰恰是最後的高職院校。
關心高職院校的學生及家長或許已經有所耳聞,不久前,有關高職院校的兩件事情成為新聞熱點:一是教育部明確今年全國高職院校要擴招100萬學生;二是教育部不久前正式發函,同意15所國內高職院校由「職業技術學院」更名為「職業技術大學」,而且不僅僅是名稱的改變,更名的高職院校也省級為本科院校,且今年起就會面向全國招生本科學生。
相信,當你們拿到高考志願填報指南時,應該已經看到今年已有職業技術大學招生本科學生的計劃。面對今年改變了的高職院校招生計劃,你有沒有一些新的想法呢?
當然,這裡先要說明一個情況,此次教育部明確提出了「升格為本科層次職業學校」中並沒有浙江的高職院校。具體名單有:南昌職業學院、泉州理工職業學院、山東外國語職業學院、山東凱文科技職業學院、山東外事翻譯職業學院和廣東工商職業學院、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周口科技職業學院、廣西城市職業學院、海南科技職業學院、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成都藝術職業學院、陝西電子科技職業學院、西安汽車科技職業學院、江西先鋒軟體職業技術學院。
筆者對浙江的民辦本科院校、獨立二級學院和高職院校做了一個初步的統計,分別是:浙江有高職院校48所(名單見下圖)、獨立二級學院22所、民辦本科院校5所。筆者作了初步的查閱,高職院校的學費明顯低於民辦本科院校和獨立二級學院,比如浙江金融職業技術學院,金融管理與實務、會計、國際貿易實務、投資與理財專業學生學費每人每年6900元,其他專業每人每學年學費為6000元。
而獨立二級學院呢?比如藝術類本科專業學費27750元/生·學年,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財務管理、審計學、稅收學、財政學、工商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商務、英語專業學費24750元/生·學年。為什麼要以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為例呢,因為該校在剛剛發布的《2019招生章程》裡提到,對於高考成績達浙江省一段線(含)的考生免四年學費,超一段線5分及以上的考生免四年學費並獎勵10萬元,其他優異成績還有不同的獎勵。不過,筆者認為這不過是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的一個招生廣告,實際吸引力並不強!
還有,和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相似的是,浙江22所獨立二級學院中,學費普遍超2萬元/學年。這裡還有惡補一個知識,就是什麼叫獨立二級學院?這個問題其實好多學生及家長不清楚。比如說,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杭州師範大學錢江學院,等等。好多家長在填報志願時,雖然已經看到了志願後面的「獨立學院」二字,但實質上並不清楚,這個「獨立學院」的真正含義,以為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就是寧波大學,以為二段線就填上了一所「雙一流」,而實際上,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和寧波大學實際上是非常遙遠的。
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在其官網上的介紹是,該校是由寧波大學與寧波前瞻教育科技發展總公司共同舉辦、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實施本科層次學歷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學院成立於1999年4月,是浙江省首家進行高校體制改革試點的國有民辦二級學院。
看了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的簡介或許就了解了「獨立學院」也是「民辦」的,其中多數是「國有民辦」,但與母體的關係是有一定的界限的。不過,浙江省內有一所「獨立學院」比較特殊,是溫州醫科大學仁濟學院。筆者所了解的是,這所「獨立學院」完全由溫州醫科大學統籌,母體學生與獨立二級學院學生的教學無差別,教師的安排也幾乎無差別,而且就業前景特別好,比如「全科醫生」供不應求,極力推薦!
省內的民辦本科高校有5所,分別是浙江萬裡學院、浙江樹人大學、溫州商學院、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寧波財經學院,這些民辦本科高校的學費幾乎與獨立二級學院無異,繼續升學和就業市場的認可度和獨立二級學院亦是相差無幾。唯有浙江樹人大學不久前揭牌的樹蘭醫學院值得關注,這個學院由鄭樹森和李蘭娟兩位院士夫婦主導成立,醫學類專業,未來就業可期。
最後我們再回來講講高職院校。教育部最近發文指出,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這裡同樣提到了應用型本科高校,獨立學院和民辦本科高校幾乎都是應用型本科高校),鼓勵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也就是說,高職院校和獨立二級學院、民辦本科學院都要往這個方向發展。)
教育部還明確,今年開始,重點圍繞服務國家需要、市場需求、學生就業能力提升,從10個左右領域做起,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通過試點,深化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促進校企合作;建好用好實訓基地;探索建設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構建國家資歷框架。對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所體現的學習成果進行登記和存儲,計入個人學習帳號,嘗試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與轉換。學生和社會成員在按規定程序進入試點院校接受相關專業學歷教育時,可按規定兌換學分,免修相應課程或模塊,促進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
這個文件的出臺,有一個鮮明的觀點,那就是不管是高職院校還是應用型本科高校,都要求建立「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制度,也都要求從就業市場的需求出發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從這項工作的實際來說,高職院校是佔據一定的優勢的,所以近些年來高職院校的學生動手能力強普遍受到就業市場的好評,而獨立二級學院和民辦本科院校的學生反而是在考研升學和就業市場的兩面抉擇中不如高職院校學生。
還有,當前中國多數家長有一個理念「能讀本科就不選擇高職」,筆者認為這是長期的社會和制度虛榮所造成的,而實際上未來的就業市場講求的應該是實力,所以教育部才會推「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因此,建議學生和家長認真考慮自身的能力、特長、愛好以及家庭財力來選擇學校和專業,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本科」。筆者相信,高職院校的畢業生的未來並不會輸於獨立二級學院和民辦本科院校學生,這其中也包括繼續升學——攻讀本科、碩士、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