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英語:並列句中的省略現象

2020-12-17 中國教育在線

  在2016考研英語的備考中,並列句中的省略現象不可小覷。所謂並列巨中的省略現象就是說英語表達中有一個不成文的原則,叫做避免重複原則。比如在並列句中,並列連詞左右兩邊的部分,在內容上有重複的,一般後面的部分要省略掉重複的內容。但是在兩邊的內容結構一定是對稱的和平衡的。下面各位考生隨作者一起來學習下。

  1.如果並列句的左右兩個分句主語雖然不同,但是兩個分句有相同的be動詞,那麼可以省略連詞和後一個分句的be動詞。

  例句:

  Its scientists were the world's best , its workers the most skilled.

  →Its scientists were the world's best , (省略and)its workers (省略were) the most skilled.

  它的科學家是世界上最好的,他的工人是世界上最熟練的。

  It is said that in England death is pressing , in Canada inevitable and in California optional .

  →It is said that in England death is pressing ,(省略and) in Canada (省略death is )inevitable and in California (省略death is )optional .

  據說,在英國死亡時迫在眉睫的,在加拿大死亡時不可避免的,而在加利福尼亞死亡則是可以選擇的。

相關焦點

  • 2016考研英語語法:並列句中的省略現象
    在2016考研英語的備考中,並列句中的省略現象不可小覷。所謂並列巨中的省略現象就是說英語表達中有一個不成文的原則,叫做避免重複原則。比如在並列句中,並列連詞左右兩邊的部分,在內容上有重複的,一般後面的部分要省略掉重複的內容。但是在兩邊的內容結構一定是對稱的和平衡的。下面各位考生隨一起來學習下。
  • 2020考研英語長難句句型解析之省略句
    考研英語:在考研英語的五大題型中,任何一個題型都有大量的長難句,短則30個單詞,長則50個單詞,攻克這些長難句是必須的,也就是考察我們的語法能力。本文整理2020考研英語長難句句型解析之省略句,更多考研複習資料,歡迎訪問北京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 說說並列句、複合句(複雜句)中的省略規則
    說說句中強弱省重讀及語調使用思維》洋洋灑灑寫了好長,三千多字,把說話的技巧讀音都說了一遍,費了好大的勁,就像食神剛做出撒尿牛丸一樣,等待著大賣,不過現實很骨感,今天,還是來接上一篇,簡單句中的省略,來說說並列句、複合句中的省略,先來說說什麼是並列句、複雜句,並列句、複合句是英語三大句型
  • 聊一聊英語中的省略現象
    最後一句出現了省略現象,還原後是:…for they were as near as early man could get (near) to writing. 這裡之所以省略near是為了讓句子簡練,避免單詞的重複使用,句子中as early man could get是方式狀語,修飾near,即「它們(狩獵圖像)是早期人類最為接近的書寫形式」。
  • 2021考研英語翻譯複習技巧:省略詞
    在備考考研英語的過程中,英語翻譯著實重要,如何能夠利用足夠短的時間,翻譯出更為準確的句子,相信是很多考生想要了解的。 英語中詞的省略現象很多。其目的是為了符合英語表達習慣和修辭特點。省略詞語決不是可以隨意增刪詞句,而是要必須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1) 可有可無的,或是多餘的。
  • 2019考研英語長難句重要考點:省略句型結構
    考研英語長難句是英語考察的重難點,閱讀細節題就是對此的考察,還有翻譯都要掌握對長難句的拆分和理解。通過對真題的研究,新東方網總結長難句的重點考察句型,需要大家在本階段複習重點掌握:   省略句型結構   一、考點概述   省略結構在考研英語中的考查主要體現在句子的理解層面,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藉助於其他詞語的省略,如使用助動詞代替前文出現過的動詞,使用代詞代替提到過的名詞;另一類直接省略
  • 2016考研英語:經典長難句訓練與解析(24)
    第94題:  【分析】並列句。but 連接的兩個並列分句。兩個分句中動名詞短語作主語,其中第二個分句中不定式短語作表語。  【譯文】下載並享受文學作品需要很高的技巧,但如果僅限於下載的話,那麼就等於剝奪了下載者自身作為人類的一種重要能力。
  • 13.11 省略句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語法指導>正文13.11 省略句 2012-11-13 15:47 來源:聽力課堂 作者:
  • 英語語法:省略句講解及練習題
    英語語法知識點:省略句   一. 概念   英語中,為了避免重複,常常省略句子中的一個或幾個成分,這樣的句子叫省略句。   二.相關知識點精講   1. 簡單句中的省略:   在對話中,交談雙方都知道談論的對象,則可以省略句子的主語,省略主語和謂語的現象在交際用語中出現的很多。
  • 解讀2016考研英語閱讀中的「十大符號秘密」
    考研界公認的一條準則:得閱讀者得天下。閱讀的考察大到篇章,小到標點符號,所以我們要掌握各個細節,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下面跨考教育英語教研室閱讀主講靳姝老師為大家總結考研閱讀中常用標點符號,希望引起考生對閱讀理解中標點加以重視。   1.
  • 2016考研英語:句中標點也有大作用
    摘要:英語複習除了掌握單詞、短語、句子、語法外,標點符號也有它特別的用法,不同句子中不同的標點有不同的用法。本文將作舉例分析。   對於各位考研學子來說,考研英語複習已經啟動了一段時間了,相信各位考生已經對真題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們發現各位考生經常會忽略標點的作用,無法充分利用標點加快閱讀速度和提升對於文章的理解。   首先,大家都知道標點符號在書面語中主要用來明確語句的含義,標示一個句子或句子中各個成分的起止。其次,除了斷句之外,標點符號還能表明兩句話之間的邏輯關係。
  • 2016考研英語:單詞可以這樣猜
    摘要:考研英語大綱詞彙5500多個,很多單詞記了又忘,再加上考場上腦子臨時短路等意外狀況時有發生,碰到不知其意的單詞的概率很大,這個時候
  • 英語閱讀難句分析之省略句
    英語閱讀難句分析之省略句   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在他的名著《哈姆雷特》裡寫過這麼一句名言: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言以簡潔為貴。)寫文章也好,說話也好,都要求生動活潑,簡單明了,因此,「簡潔」乃是一篇好文章的基本要求之一。
  • 2016考研英語長難句四種組成方式
    近幾年,考研英語出現了很多難句,並且這些難句主要是長難句。長難句的形成主要通過以下四種方式:複合從句、成分省略、使用插入語和改變句序。這四種方式往往可以相互結合,從而形成更長的難句。考試中設置長難句障礙的唯一目的:打斷和打亂考生正常的閱讀習慣和思維習慣,從而達到考察考生閱讀能力和翻譯能力的目標。
  • 2016考研英語長難句成分省略問題講解
    在授課的過程中,經常遇到學生對各種省略的情況有疑問的時候,分析一個長難句時往往不清楚哪些成分有省略的情況。接下來為大家整理了長難句中的省略,希望能幫大家解決這一關鍵性問題。
  • 高考英語語法——省略句
    省略句的基本情況總結  省略句的基本情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為避免重複而進行的省略。  當一個句子中有兩個或更多相同的詞、短語出現時,其中的第一個須保留,其餘的往往省略,以達到避免重複、使句子簡練的目的。
  • 2016考研英語閱讀技巧總結(一)
    「看不懂的文章題目做題情況反而要比看懂的文章做的好。」「每做一遍答案都不一樣。」「不會精準定位,定位出來,也找不到同義替換」等等。這是很多同學的困惑之所在。針對此,愛語吧老師就考研英語閱讀這個模塊涉及到的解題技巧做一個詳細的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首先,得明白考研英語閱讀中常考的語法點。
  • 關於並列句,必須清楚四點:連詞、省略、時態與標點
    選擇關係:or, either...or, or else3.轉折關係:but, yet, while 4.因果關係:for, so, S: 老師,並列句中,時態必須保持一致嗎?T: 關於並列句中時態的選擇:1. 分句謂語動作同一時間發生,時態保持一致;比如:Mary was a nice girl, but she had one shortcoming.
  • 2018考研英語長難句:熟悉五種常見省略情況
    攻克考研英語長難句要注意對句子結構的把握,對語法的靈活運用,長難句中常見五種省略結構,大家要熟悉了解:   一、在單句中的省略情況。;   4、省略主語和謂語(或謂語的一部分),只剩下表語、賓語、狀語或其他成分What a pity (it is) you can’t go to the lecture.   5、還有省略不定式、省略冠詞等等。   二、並列句中的省略。
  • 雅思閱讀難句分析:省略句
    英語句子中的某些成分因上下文已提供了充分明確的信息而不必出現,或前面已出現的某些成分,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複,可以不再出現而不致引起誤解或歧義,這種語言現象就叫作省略。例如:Glad to see you. 這是個簡單句,主語I和謂語am可以省略。再如:London is on the Themes,and Paris on the Se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