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設課程:
主幹學科: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主要課程: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藥理學、病理學、預防醫學、免疫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中醫學。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畢業實習安排一般不少於48周。
培養目標:
培養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識和相關自然科學基礎、較紮實的基礎醫學理論和臨床醫學知識以及一定的預防醫學知識、具有一定的臨床思維能力和臨床實踐能力的臨床醫學專門人才。成績不理想,在職工作人員都可以報名就讀的統招醫學學校)
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素質的初級醫師,這些素質確保學生畢業後作為醫生時能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從事安全有效的醫療實踐,並且保證他們有適當的基礎,能夠進行終身學習和在醫學某一學科領域內進一步深造。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醫學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人類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對人類疾病的病因、發病機製作出分類鑑別的能力。
學生應掌握醫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職業操守。
畢業生應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基礎醫學中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常見病名發病診斷處理的臨床基本技能;
3. 人類疾病病因、病理分類鑑別的基本理論和技能;
4.具有對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和急、難、重症的初步處理能力;
5.熟悉國家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和法規;
6.掌握醫學文獻檢索、資料調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專業解讀
研究對象是各種疾病
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專業是醫學門類中最核心、最基礎的專業,被考生廣泛關注。主要研究疾病的病因、診斷、治療和預後。臨床醫學專業的畢業生將來大多會從事臨床工作,也就是醫院中各科室的臨床大夫。
就業面窄
醫學是個經驗型行業,醫生的專業知識、技術經驗、年齡閱歷對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據了解,由於學科的特殊性,醫學專業就業面窄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臨床醫學,雖然每年的畢業生很多,但就業率並不特別高。我國大醫院的體制基本都是國家事業單位,很多人都想進入大城市的大醫院。公立醫院編制有限,私立醫院在中國的發展又很一般,因此無法消化每年大量的畢業生。
不進大醫院到哪兒去求職
實際上,臨床醫學就業難大多是畢業生自己局限了求職範圍。除了到三甲、二甲等醫院就業以外,醫學類專業的畢業生還有很多不錯的發展方向。比如,基層醫療工作單位、健康管理中心、健康管理師、健康知識普及等。
報考注意事項
醫學類專業的特點是培養周期長、課業負擔重;對學生的身體條件和錄取分數要求都較高,考生報考時一定要注意醫學類院校和專業在身體、性別、科類等方面的要求。一些醫學院和綜合大學實施合作辦學,有的專業是單獨招生,有的專業在綜合類大學中招生。
報考分析
1、根據國家衛生部頒布的《臨床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試行辦法》,五年制醫學生畢業後必須參加三年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才能行醫。必須完成5年本科加3年規培或者3年專碩,最少得8年才能行醫。
2、學習臨床醫學專業,需要學生膽大心細,有足夠的耐心和學到老的決心。另外學生的動手能力,生物和化學基礎知識掌握紮實,記憶能力強,對學習該專業有大幫助。
3、三級甲等醫院在中國是除國家特殊醫院以外最高等的醫院,隨著醫療機構的日趨飽和,這些三甲醫院以吸收具備高學歷和深資歷的專業人才為主,原則上都需要碩士博士,有留學海外經驗的專家更是各大醫院最渴求的人才。所以醫學學生如果想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儘量讀到博士。
4、畢業生不應該只把目光盯在大城市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經濟不發達地區和農村鄉鎮醫院以及大城市的民營醫院對臨床醫學專業人員的需求量也很多,畢業生只有在把目光放開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才能在求職中求得更好的發展。
5.分數不高或家庭經濟困難的同學要慎重選擇,如果要選擇的話最好首先對醫學感興趣,而不是受父母以及外界的影響。
身體條件
患有以下疾病者報考本專業高等學校可退檔不予錄取: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規定學校可不予錄取的疾病 [1] 輕度色覺異常(俗稱色弱) [1] 色覺異常II度(俗稱色盲) [1] 不能準確識別紅、黃、綠、蘭、紫各種顏色中任何一種顏色的導線、按鍵、信號燈、幾何圖形 [1] 患有以下疾病者不宜報考,但高等學校不能以患有下列疾病為由退檔不予錄取:
任何一眼矯正到4.8鏡片度數大於800度 [1] 一眼失明另一眼矯正到4.8鏡片度數大於400度 [1] 兩耳聽力均在3米以內,或一耳聽力在5米另一耳全聾 [1] 斜視、嗅覺遲鈍、口吃臨床醫學幾種學制
學制五年(最長可延長到八年)
畢業為大學本科學歷,符合學校要求者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畢業前景
參加規培 參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考研或保研 優秀的五年制本科畢業生可通過推薦免試方式進入研究生隊伍,其中大部分可直接攻讀博士學位,其他畢業生也可以通過考研進入研究生隊伍,優秀者也可直接攻讀博士。絕大部分五年制畢業生都選擇繼續攻讀研究生 [2] 就業 臨床醫學本科畢業生可以參加醫師資格考試,獲得執業醫師資格證,便具備了行醫的資格。當下,臨床醫學本科畢業生競爭力較低,大多只能選擇到基層診所、社區醫院或一些民營醫院
學制六年
畢業為大學本科學歷,符合學校要求者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20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學生外語基礎水平的提高,臨床醫學六年制逐漸恢復為五年制。截至2014年,僅有極少數高等學校還設有臨床醫學六年制英語班或小語種班。
開設院校
哈爾濱醫科大學:臨床醫學(日語班)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臨床醫學(德語班)
暨南大學國際學院:臨床醫學(全英語授課)
學制八年(最長可延長到十年)
畢業為大學研究生學歷,所授學位大多為醫學專業博士
課程設置
協和模式北京協和醫學院1919年開設八年制,是最早開設、水平最高的,本科階段只招收八年制學生,列入清華大學招生計劃中招收。課程分為四個階段:醫學預科階段,五個學期,在清華大學生物系進行;基礎醫學階段,三個學期,在校本部基礎學院進行;臨床醫學階段(含見習),四個學期,在校本部臨床學院進行;臨床實習及科研訓練階段,四個學期,在博士生導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一項科研題目並通過答辯。 上醫模式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2004年開設八年制,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獨立招生計劃中招收。課程分兩階段:前兩年為公共基礎課程學習;後六年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課程學習各一年半,臨床實習三年(二級學科實習兩年、科研訓練和再實習各半年)。軍大模式第二軍醫大學2004年開設八年制,在非指揮類招生計劃中招收。課程設置為「2+2+2+2」,即兩年在復旦大學等綜合性大學進行預科教育,兩年在校本部進行基礎醫學及橋梁課程學習,兩年在臨床醫學院進行臨床醫學及第一輪通科實習,最後兩年進行第二輪臨床輪轉實習及畢業科研設計。 浙醫模式浙江大學醫學院2005年開設八年制,在浙江大學招生計劃中招收。課程設置按照美國醫學教育經驗,實施「八年一貫、兩段完整」的「4+4」模式,學生在前四年可以選擇浙江大學除醫學之外的任何專業攻讀本科學位,獲學士學位後進入醫學院修讀四年醫學課程。醫學課程實施模塊化課程+PBL教學的新模式。 山醫模式 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部2006年開設學制八年的齊魯醫學班(時為山東大學醫學院),因未獲批列入招生計劃,每年從應屆七年制新生中招收30人。2007年立項為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建設項目。課程設置分三個模塊,第一模塊為兩年的通識教育,第二模塊用四年的時間完成基礎知識學習、整體化臨床教學和科研思維訓練,第三模塊為兩年的科研課題及臨床技能培訓,畢業合格並通過學位論文答辯。畢業去向
就業 可應聘三甲醫院、醫學高等院校、高級醫學科研機構博士後 可申請國外高校博士後開設院校
1919年開設:北京協和醫學院
2001年開設:北京大學醫學部
2004年開設: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南方醫科大學、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武漢大學醫學部、第二軍醫大學、第三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
2005年開設:浙江大學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2006年開設: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部
臨床醫學(5+3模式)
根據2014年底印發的《關於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2015年起臨床醫學碩士從7年制改為"5+3"的8年制 。根據這一決定,原有的七年制專業將於2015年開始停招,五年制專業將過渡為5+3模式,改革方案有:
原五年制保持不變,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實施「四證合一」模式,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共同進行,畢業後依法獲得大學研究生學歷、醫學專業碩士學位、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證,考取執業醫師資格證新設立5年醫學本科教育+3年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視同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貫通培養模式,畢業後依法獲得大學研究生學歷、醫學學士和醫學專業碩士學位、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證,考取執業醫師資格證
就業前景
1、畢業生人數在增加,就業難度逐漸加大
近年來,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由供不應求變為供過於求,就業難度日趨加大。由於高等醫學院校擴大了招生規模,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的總量明顯增加,加劇了就業競爭。目前絕大多數醫院的發展重點不在擴大規模而是以急需的、具備一定資歷的專業人才為主,大量接收畢業生的狀況將不存在。因此,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的難度越來越大。
2、畢業生就業期望值過高
很多年來,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相對於其他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的確定性比較強,就業形勢一直較好,使他們缺乏競爭意識,沒有緊迫感,多少有一點優越感。多數畢業生看好大城市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把擇業定位在城市、大醫院、經濟效益好的單位,就業的期望值過高。然而,大城市和發達地區的醫療衛生機構日趨飽和,醫學人才市場上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大中城市的綜合性醫療機構、經濟發達地區的縣級醫療機構原則上都需要碩士,其次就是獲得英語六級、計算機二級證書。因此,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的擇業期望值過高,造成了就業難現象。
3、畢業生供需矛盾
主要表現為:
(1).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多,但需求不足。
(2).學歷層次供需不平衡,各級醫療單位都有精簡機構和分流人員的趨勢,使傳統的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的主要接收能力有所下降,對醫學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出現對人才結構的需求層次上升。
(3).地區之間供需不平衡,經濟發達地區和一些中心城市醫療機構需求量不多,但要求高,想去的畢業生多,而符合條件的畢業生少;經濟不發達地區和農村鄉鎮醫院需求量多,但願意去的畢業生少。
近年來醫學技術發展迅猛,知識更新加快,在校學生不僅應努力完善自己的基礎文化知識以及專業知識,還要培養各方面的知識技能,調整自己的心態,注意在人際交往、組織管理、語言表達、動手等綜合能力上不斷提高。在應聘時,不少醫院都要求求職者具備複合型能力,不僅要對外科熟識,動過多例手術,而且還要在內科或者是專科幹過幾年。而近幾年新興起的整形外科也是求才若渴。傳統意義上比較小卻很實用的專業,例如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等人才需求也是持續增長。隨著醫療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民辦醫院將會得到更大的發展,隨著高等醫學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醫學院校辦學條件得到較大改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的數量和質量大大提高醫學教學這會使臨床
臨床醫學專業優勢院校
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復旦大學、北京大學、首都醫科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中國醫科大學、哈爾濱醫科本學、南京醫科大學、山東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第二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大連醫科大學、吉林大學、同濟大學、鄭州大學、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南開大學、河北醫科大學、山西醫科大學、蘇州大學、溫州醫科大學、安徽醫科大學、南昌大學、廣州醫科大學、昆明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