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起步晚,但憑藉廣闊的市場和「強大」的工業流水線技術,中國的手遊至少在營收已經趕超日本幾條街了。傳統卡牌、ACT、MMORPG類型多樣,奇幻、魔幻、末世、二次元各種題材應有盡有。
當然,部分國內廠商也開始打起了主機市場的主意。《碧藍航線》是由bilibili代理運營的一款軍武擬人題材遊戲。戰艦娘化一直是一個非常火熱的題材類型,從頁遊《艦隊collection》開始,能同時滿足軍宅和美少女宅的戰艦娘化成為了市場的寵兒,《戰艦少女R》和《碧藍航線》便是本土戰艦娘化題材最為出彩的兩款。
《碧藍航線》自2017年6月開啟公測以來,憑藉傳統卡牌+即時海戰的玩法,吸引了許多已經厭倦「舔立繪」的玩家。隨後開啟的韓服和日服更是熱度居高不下,在Appstore日本區排行榜上經常能看到它的身影,2018年日服的氪金竟然接近國服的兩倍。果然,在2018年9月13日,日服開啟一周年的活動中,《碧藍航線》也宣布了動畫化和主機遊戲化。
這本該也是一件好事兒,說明中國廠商在賣力撈錢的過程中也不忘初心,提供更優質的遊戲回饋玩家,還放出了一段3D海戰的演示。但是首先,這是和地雷社聯合製作的主機遊戲,回顧地雷社以往的作品,《超次元海王星》《界限凸騎》《妖精劍士》。這不都是些萌向作品嘛,以我的體驗來說,其最有名的《超次元海王星》系列賣點也不過是主機擬人,劇情和遊戲系統只能算是中遊水準。更別說地雷社想要和白金工作室這樣的大廠比拼玩家的「動作體驗」,簡直是天方夜譚。
▲這就是《碧藍航線》主機版,人物建模倒是還行,可背景這塊石頭有用超過3000個多邊型嗎?
反觀《碧藍航線》的艦娘設計,我就先不吐槽赤城加賀這樣除了對應日本神道教的巫女形象,和腰帶上代表日本國花的菊花之外,基本沒什麼日本航母的元素了,畢竟遊戲中一點都不像船,楚楚可憐的艦娘立繪不在少數,但高雄掛載的這對既不像艦體也不像甲板的不可名狀物是什麼?是為了好看強行對稱的?登錄主機平臺唯一的亮點應該艦娘和海戰的3D化了,那麼到底有多少艦娘可以登場?遊戲又如何表現不同口徑裝備的差異性?
至少氪金要素看著是沒有唄。畢竟從《碧浪航線》手遊質量來看,製作組在請畫師上應該是不遺餘力的,研發水平也就馬馬虎虎,登錄主機平臺立繪夠贊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