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園是點綴在鋼筋水泥叢林裡的綠地。
運動元素的加入讓城市公園更具活力。
既然要多建公園,何不多建些運動公園?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加強體育鍛鍊,促進身體健康的意識逐漸深入人心。體育鍛鍊已成為現代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的硬質運動場館已經不能滿足高質量的鍛鍊需求情況下,以鍛鍊身體為主,並擁有綠樹成蔭和特色園林景觀的運動場所——運動公園,一躍成為我國城市公園綠地建設的新熱點。
在全國範圍內,西安是較早探索運動公園建設的城市之一。2006年,我國西北地區第一座運動型主題公園——西安城市運動公園正式開園。西安城市運動公園將園林綠地與運動場所有機地融為一體,使大眾既能參加體育運動,又可以遊憩玩樂,不僅為人們提供自然、舒適、優美的運動環境,而且對增加西安城市綠地面積、提高環境生態效益發揮了積極作用。
這樣的城市運動公園有多受歡迎?根據西安城市運動公園建設的智能步道搭載人流量統計顯示,平均每天有1萬多人次使用智能步道。除了智能步道,該公園還建有足球場、籃球場、網球場、羽毛球場、桌球場、橄欖球場等大量運動場地供市民使用,極大地方便了周邊群眾的健身活動。
遺憾的是,十幾年來,以運動為主題,滿足人民群眾對專業運動場所需求的公園在城市裡仍是鳳毛麟角。當然,運動公園的建設與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群眾健身理念的深度是不無關聯的。
當前,在一些發達國家,運動公園的建設、發展和完善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相比之下,我國的運動公園建設起步較晚。我們在建設運動公園的過程中,不妨借鑑一些國外的先進經驗。
運動公園起源於19世紀的英國。建於1959年的英國Gosling體育公園是世界範圍內運動公園的建設典範,涵蓋足球場、滑雪場、田徑場、桌球場、羽毛球場、健身房等大部分大眾體育項目,同時園區還提供餐飲、醫療、會議等配套服務;美國的運動公園類型多樣,能滿足不同人群的運動需求,注重運動場所周邊的植物造景設計;法國的運動公園善於利用地形地貌建設運動項目場地,通過地勢和植物造景將運動場所隔離,達到互不相擾的效果;日本從法規上保證運動公園的建設用地,設計上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日本還針對老齡化較重的情況,設計了許多小規模的運動設施,滿足老者和兒童的運動需求。
作為城市的主題公共空間,運動公園的核心不是建設一個公園,而是通過這個公園聚集人流,繼而創造一種符合城市精神的有個性的城市活動和生活方式。因此,運動公園既是體育公園,也是景觀公園,還是休閒公園,更是文化公園。
這樣的公園,不妨多建一些。(張江舟)
來源:陝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