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界有個共識:徐克愛拍妖女,婁燁擅長烈女,張藝謀獨愛白月光,挑的女演員身上大多都有山口百惠的影子。
遺憾的是,還沒有哪個國內大導演對壞女人有興趣。
而我本人卻極愛看壞女人的戲份,尤其是那些壞得得勁又神採飛揚的女人。
雖然我們的宮鬥劇裡盛產惡女,開撕的場面也都驚心動魄。
但宮鬥劇本質上是一場資源爭奪戰。在爭搶資源面前,人變得面目可憎那是符合正常人性的,情有可原。
而我本人也真的很難愛上宮鬥,基本都是同類傾軋,回味起來都差點意思。我比較喜歡的是天性中本身帶有幾分危險性,但又讓人難以抗拒她致命的吸引力,壞得趣味盎然的女人。
那什麼是壞得有趣味呢?就是不管哪個類型的壞女人——驕奢淫逸型、利益薰心型、自私自利型、肆無忌憚型、巧取豪奪型、嫉妒怨念型、惡毒後媽型、法力無邊女妖型… …
最後在這些壞女人身上你一定能看到人性瘋狂的一面,這種瘋狂是她們危險也是她們有趣的地方。
而且這種瘋狂在不同的文化環境裡又會有細微的差別。
同樣是壞女人,香港、巴黎、倫敦、東京街頭走出來的壞女人又各有特點,這也造成了豐富多彩的壞女人文化大觀。
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討論一下在不同國度和文化裡的壞女人們到底是怎樣一種存在,以及她們身上又有哪些異於常人的特質(此文頗長,但內容極為豐富,請準備至少30分鐘以上的時間細讀)
壞女孩特質一:沉溺和自毀
中國香港|| 章小蕙——毀家敗戶的爛玫瑰
2005年,章小蕙拍過一個電視廣告。
她在廣告裡用一口嫵媚的港普,這樣教導著電視機前樸素的師奶們:「女人有天使的肌膚,才能做魔鬼。」
▲在廣告裡,章小姐還繼續挑逗電視前觀眾:「可是,男人就是愛死我清純的樣子」、「批評你的女人,是羨慕你又比不上你。」
在香港,一向標榜自己「窮風流,惡快活」的章小蕙在當地人眼中就是個十足的魔鬼女人。
加上港媒誇張的報導又非常洗腦(戳這裡回顧),恐怖到可能連章小姐本人都差點被媒體催眠相信自己是個壞女人了吧。(要不然很難解釋為什麼她願意用壞女人的形象去做廣告。)
其實了解點章小蕙八卦的人都知道,章小姐也沒做什麼十惡不赦的事情,敗家愛買東西愛談戀愛,為什麼就會被認為是壞女人了呢?
因為在華人的文化觀感裡,我們對女人的推崇點是勤儉樸素溫馴忍耐,一個揮霍敗家沉迷欲望的女人即使不是壞人,給人的印象也不會太好。
▲畢竟在港媒的報導裡,章小姐可是連續買垮兩個富貴男人的女子啊。
再加上章小姐曾在節目裡公開說自己同時約會五個男人,即使是男性,這麼說也會被社會扣上貪財好色,酒肉之徒的帽子,更何況一個活在男性社會的女人。
所以對貪圖享樂的章小姐,大家就覺得她是壞女人無疑了。
▲章小姐在節目裡透露,因為同時約會多個男生,晚餐就有三頓。
對於作風豪放的章小姐,港媒的輿論報導來得也很猛烈。有的媒體甚至直接在報紙上罵她「淫賤」(當時報紙上整個版面只有這兩個字)。
▲章小蕙在訪談節目《三個光頭佬》裡還說起過有媒體說她淫賤的事。
一般我們的明星看到媒體那麼造謠,工作室的律師聲明早就滿天飛了。
但是章小姐的反應很微妙。她看了報紙後什麼也沒解釋,反而用一種更加挑釁的方式來故意刺激港媒和香港民眾——刻意在大眾面前著裝性感。
剛跟鍾鎮濤離婚那會,也是她被媒體攻擊最厲害的時候。結果她剛找到落腳處就在家裡拍了張只著輕薄睡衣的照片,直接跟港媒開戰。
感覺後來以情慾慵懶風格出名的網紅名太晚晚有趕超章小姐之勢。
風口浪尖,章小姐還跑去拍了楊凡導演的情色電影《桃色》。
而且只要在香港出席活動,章小蕙只走性感路線。幾乎在香港的每場活動都是這樣,顯得有點刻意。
能明顯感覺到章小姐有在跟說她放蕩的港媒暗暗較勁,因為她只在香港這樣。
▲章小蕙在香港活動照,媒體打出來的標題都是」章小蕙低胸裝與河利秀鬥豔」。
要知道她去臺灣做活動,不是穿香奈兒的男孩風格(Garconne)就是打扮成乖巧的女學生模樣。包裹嚴實一絲不露,而且是時髦的。
▲章小蕙在臺灣節目現場照。
但一回港就要扯衣欲裂挑釁到底,只能說伊確實是個狠人,敢跟整個香港社會叫板。有點你越說我,我越要做給你看的意思。
▲50歲的章小蕙回港也還是要一身索爆,很能打。
其實在香港這種花花世界從來就不缺像章小姐這樣物質虛榮、聲色犬馬的壞女人。但在一眾低俗的拜金女中,章小姐是難得活出文學質感的壞女人。
在香港媒體的敘事裡,章小姐的前半生經歷跟包法利夫人是很像的。包法利夫人是怎樣一個女人呢?
就是即使在自己的揮霍無度而債臺高築時,仍不知悔改,寧願服毒自殺也不願意洗心革面去重頭過普通人的日子。正是這種對物質的癲狂和自毀傾向造成了包法利夫人文學性的美感。
▲電影《包法利夫人》中女主服毒自殺和死亡的悲劇時刻。
章小蕙身上也看得到這種「包法利夫人式」的癲狂和自毀。
跟鍾鎮濤離婚時,因虧空欠下高利鍾鎮濤直接宣布破產,章小蕙就硬撐著不破產。因為宣布破產就不能再進行高消費買名牌,生活質量更是直線下降,這對拜物教教主的章小姐來說是比要她命還重要的事情。
看來在章小姐的世界裡,對物質的癲狂沉溺能完全碾壓高利貸重壓帶來的恐懼,這心理素質還不是一般的強。
▲港媒都有報導,章小蕙經濟拮据時仍然一身名牌。
另外,當所有的理性告訴我們,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保持低調才是保護自己的最佳選擇。
但我們的章小姐偏偏在眾口鑠金的當口還出來拋頭露面,這相當於自己往槍口上撞,也是有那麼點自毀的味道。
不過正是這樣的性格讓她不太像現實裡的人物,更像小說裡的人物——不懼流言,愛物成狂,願意一直沉溺在物質中不怕自毀。
最最關鍵的是,天底下沒有什麼事能阻止她買名牌,這才是一個壞女人該有的品格——不顧一切地瘋狂。
壞女孩特質二:固執、計較
美國|| 瑟曦·蘭尼斯特——剛愎自用的紅玫瑰
Power(權力和力量)是美國大眾文化裡無法迴避的一個詞。
他們影視劇裡的反派人物不是四肢發達,孔武有力,在視覺上就給人壓迫感,要不就是個想操縱全人類的狂教徒。
這些壞蛋無一不堅信權力和拳頭才是一切。《權力的遊戲》裡的反派瑟曦就是這樣一個極度迷信權力的壞女人。
▲一般認為瑟曦的原型是英國蘭開斯特王朝的紅玫瑰王后——安茹的瑪格麗特,也是個喜歡爭強好勝、性格強悍的紅玫瑰王后。
在劇中的瑟曦有句經典臺詞就是:權力就是力量(Power is power.)。
▲關於知識和權力哪個才是真正的力量的爭論,瑟曦毫不猶豫回答是權力。
這讓她碰到問題首先想到的是用權力來解決。
劇中當她想打壓貴族勢力的時候,就扶植狂熱的宗教勢力來以神的名義抓捕有道德瑕疵的貴族,起到打壓對手的目的。
▲左:瑟曦密謀武裝狂教徒來對付貴族勢力右:狂教徒在抓捕瑟曦不喜歡的貴族子弟
但瑟曦在玩弄權力的同時,也被權力玩弄。
當她扶植的宗教勢力幫她剷除她競爭對手時,這股狂熱的宗教勢力又反過來對付了她自己。
因為狂熱宗教徒只對神和自己的信仰負責,任何有道德瑕疵的人都可以被審判,不管平民還是貴族,當然也包括瑟曦。
▲瑟曦被自己一手扶植的宗教勢力強制裸體遊街示眾。這對貴族出身的她而言是跟死刑一樣嚴重的懲罰。
這說明像瑟曦這樣的壞女人雖然喜歡弄權,但沒有政治天賦。
她雖然扶植了一股勢力能對付自己的敵人,但她沒有意識到這個叫大麻雀的宗教勢力本身對貴族並沒有任何敬意和尊重。而瑟曦作為貴族的一員卻完全沒意識到危險。
可笑的事,她在大事上沒有政治頭腦和危機意識,偏偏在小事上喜歡計較。在跟她有競爭關係的貴族向自己示好時,她完全沒有聯盟意識只是想單純地用權力讓對方臣服。
可是當眾遊街的羞辱並沒有讓瑟曦學會敬畏權力,反而是更加迷信權力的力量。因為在她的認知裡,權力中就是你死我活的遊戲,沒有中間地帶。
當初她想借宗教勢力打壓貴族勢力,得罪了一批貴族。而當她扶植的宗教勢力失控時,失道寡助的她就只能直接訴諸武力和暴政。
▲對傷害自己的大麻雀宗教勢力,瑟曦的方式就是不考慮任何後果直接用武力和炸藥毀滅它。
這說明權力欲望的本質就是使人墮入盲目和瘋狂之中。所以即使政治天賦不高,瑟曦也會像個賭徒一樣在這場遊戲裡一直玩下去。更何況無可救藥本來就是壞女人該有的個性啊。
聰明不是智慧,聰明人的壞女人沒有敬畏之心,所以她當初對別人說的那句:「你沒有你自己想的那樣聰明。」非常好,唯一的問題是這句話也包括了她自己。
壞女孩特質三:危險、肆無忌憚
英國|| 小變態——無聊世界的搗亂者
英國人在介紹自己時喜歡用兩個大詞:保留陳述和自我貶低(understatement and self-deprecation)。
「保留陳述」造就了他們的英式幽默,看似一本正經實則火力全開毒舌到底。而「自我貶低」重在培養紳士文化,要求人要謙遜同時又要懂自嘲,必要時更要有敢於嘲笑一切的舉重若輕。
這兩個特性都能讓我們看到英國人外表保守內心騷動。所以他們的大眾文化裡經常喜歡談一些重口味話題,觀念想法經常有超前的地方。
▲雖然英國人拍過保守老派的《唐頓莊園》,但他們也拍了重口前位的《皮囊》、《黑鏡》系列。《皮囊》更是當地的大熱劇集,以重口話題聞名英國。
正是這樣外表保守內心開放的國民氣質,讓他們對壞蛋的審美也偏向新潮和怪異——喜歡悶騷內斂帶點變態氣息的壞人。
▲《神探夏洛克》裡的反派莫裡亞蒂做壞事時喜歡做變態怪異的小表情,這種性格造就了他給人「陰魂不散」的恐懼感。另外,英國編劇也很喜歡給反派加些陰森森的臺詞。比如,「摧毀你好朋友的最好辦法,就是告訴他們你最黑暗的秘密。」誰聽了反派的這些話不會覺得背後一涼。
▲《殺死伊芙》最新季最後出現的男反派也是個變態類型的壞蛋。喜歡凡事必須按他的規矩來,一切必須乾淨一塵不染的強迫症。並喜歡用自己的一套去強迫別人也這麼做,比如讓人等他時必須保持一個姿勢不動,是個絕對的控制狂類型的變態。
▲受英國中世紀文化影響頗深的馬丁叔在寫《權力的遊戲》的時候就創造了一個頗具英式風味的壞蛋——小剝皮。他陰森恐怖,做壞事時表情猥瑣中帶著賤相,善於用暴力擊垮人心理防線來控制人。他家族裡還有句族語:「裸體的人少有秘密,但被剝皮的人沒有秘密。」 也是聽了後會讓人頭皮發麻。這個角色就是找的英國演員來演的,真的很難想像美國人能演好這種具有潮溼粘膩氣質的壞人。
基於這種審美,於是我們就在《殺死伊芙》裡看到了令人驚豔的精神病女殺手Villanelle——人稱小變態。
小變態可以說是長在英國人審美上的壞女人。她的暴力手段瘋狂又肆無忌憚。
這種暴力讓她有了典型的英式壞蛋特徵——陰魂不散,能給人極大的心理壓迫感。
受害者即使在安全屋內受到保護,只要一想到她都會陷入巨大恐懼情緒當中。
但是拋去她驚悚犯罪的部分,她身上有令人玩味的部分是她的現代性。在英國社會,無聊是一個不斷被提起的社會話題。
有學者孜孜不倦地寫著《無聊的哲學》,受夠無聊的人也在流行歌曲裡這樣唱著:Good fella usually. Badass wanna be. (大體上是個好人,但總想做個小壞蛋。)
這是現代都市人過上安穩生活後,不斷在追求新鮮感和無聊的狀態中掙扎的痛苦。小變態就經常在需要安靜的場合故意大聲喧譁,大喊無聊。
無聊也是她在劇中反覆出現的臺詞。
甚至深入探討這種無聊的感覺是:
「無論我做什麼,我都沒什麼感覺。我買我想買的東西,但我又不想要了。我做我喜歡的事情,我也不喜歡。我只是覺得很無聊。」
正是她的空虛感無聊感造成了她的危險、不穩定和瘋狂。她的這個設定是現代英國人對無聊空虛情緒的一種宣洩。
這也是她在犯罪部分以外,她能給現代英國觀眾共鳴的地方。所以英國原作者和編劇在創造小變態這個令人聞風喪膽的壞女人的同時,也不忘加入對新的觀念的思考:
當現代文明讓人滑向空虛無聊的時候我們該何去何從。正是這樣的思考體現到一個具體的反派人物身上,造成她雖然有變態的一面,卻又能在不經意間抓那麼一下我們的神經。
壞女孩特質四:大膽、狡猾、妒忌、怨念
日本|| 原口元子——男性江湖的侵略者
日本,一個社會秩序過分井然有序的國家。物極必反,他們的大眾文化就成了宣洩被壓抑的個人主義的出口。
因此他們的文學著作,影視作品都很喜歡塑造天才、獨狼、個人精英這樣的角色。一個人抵得上一群人的智商和能力,因為這樣的存在才能對整個集體的權威發起挑戰。
在這樣的觀影習慣下,日本人比較喜歡看不遵守規矩和規則的壞女人。劇中她們的惡折射的是觀眾對破壞社會機器臆想的一種宣洩。
日本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惡女故事,出自《黑色皮革手冊》,每隔十年左右就會被翻拍一遍。
故事講的是一個叫原口元子的銀行職員,無意中發現了上流社會跟銀行串通做假戶口避稅的秘密。
她把這些證據都記錄在一個黑色筆記本裡,然後向帳戶主人和銀行勒索巨款成為銀座媽媽桑,並立志不靠身體從男人那裡獲利。
那麼作為一個經典的日本壞女人,媽媽桑原口元子破壞了哪些規矩呢?
簡單來說是兩個:
一個是銀座的女人有個規矩不能出賣客人的秘密。但元子通過黑色筆記本勒索她上流社會的客人,就是拿客人秘密要挾客人,這破壞了銀座的規矩。
第二個就是,在日本銀座,美貌的女人只要出賣自己的身體就有男人主動給你送上巨款,根本不需要去勒索他們。
只要元子乖乖遵守規矩就能獲得比勒索更多的錢。但元子偏偏打算在不出賣自己身體的前提下,還要問男人要錢。這又破壞了日本男性江湖的規矩。
對破壞規矩的人當然會受到報復,尤其是她得罪的又全都是位高權重的老男人。
可是這也是她作為一個壞女人有趣的地方。
作為惡女,她的敲詐勒索並不是恃強凌弱的壞,而且她本身在男性江湖裡是個弱勢群體。
但作為弱者的她敢去挑戰社會上有頭有臉男人的權威,不按他們規矩來還敢跟他們勒索,這無異於虎口奪食,需要熊心豹膽。
這樣看,元子是個大膽、狡猾、長袖善舞類型的壞女人。當然也只有狡猾的狐狸才能在虎口拔牙。
04年版本原口元子的扮演者米倉涼子當時只有29歲。作為模特剛轉行演員的她還不知道怎麼演一個壞女人,就去問銀座的媽媽桑壞女人要怎麼演,得到一致答案:壞女人必須要有氣勢。
可是要在比自己弱小人面前裝腔作勢不難,難的是要在比自己還恐怖的對手面前趾高氣昂地走路。
看來要演好原口元子必須壞到骨子裡,因為只有壞到骨子裡才能生出元子的這種膽氣。
插一句題外話,在我們的宮鬥故事還在寫女人圍著男人轉和女人鬥,我們隔壁的壞女人們都在想著怎麼挑釁男人的權威。不知道為什麼這樣的故事還都是男作家寫的。
除了松本清張寫的《黑色皮革手冊》,受松本清張影響很深的日本暢銷作家東野圭吾也寫過《白夜行》裡的西本雪穗和《幻夜》裡的新海美冬。
他們還很喜歡寫女人把男人幹掉的故事。
日本文豪江戶川亂步就寫過一個喜歡偷情的女人把自己老公關在木箱裡悶死的故事。日本女演員滿島光還演過這個角色。
《黑暗中的十個女人》講的是在外面養了十個情人的男人最後被女人聯起手來幹掉的故事。
除去挑戰男性權威的壞女人,日本還有一種經典的惡女形象——有怨念的惡女。
日本人認為人的妒忌和怨念情緒本身是一種惡,所以他們的影視劇裡的壞人不需要出手,怨念達到一定程度本身也能害人。
這個可以追溯到日本古典文學名著《源氏物語》。不像我們宮鬥劇裡,奸妃害人要下毒、設個計謀什麼的。
《源氏物語》裡的妃子害人沒那麼繁瑣複雜的程序。日本深宮裡的貴婦人因為孤寂,她的妒忌會化成惡靈附在其他妃子身上作亂。
不僅日本宮廷,日本老電影《黑貓》裡也有民間女子受到武士迫害,自身打不過對方就靠著怨念成功復仇的故事。
正是日本人對人的意念可以害人這種藝術表達的著迷,讓他們非常擅長描寫人心理層面上的惡。
在影視上的表現就是他們在拍壞女人的時候,喜歡拍臉部的特寫表情來體現一個女人的壞。最經典的是日劇《First Class》裡面惡女鬼畜表情大集錦。
壞女人特質五:邪惡、強大
全球|| 女魔頭——每個實力派女演員的最終歸宿
除了各具本民族特色的壞女人,我發現壞女人還有一個全球化的大趨勢——大女主式的惡女。
近年來,全球影視作品在塑造壞女人的時候喜歡走大女主路線,而且還要配備Top級女星來演繹這些壞女人,這四位哪一位都是頂級明星啊……
這些惡女不談戀愛,專注事業,且業務能力過硬,全靠自己赤手空拳給自己打江山。
對比我們仙俠古裝劇裡的瑪麗蘇大女主,戲裡都是一堆人愛,每次有難都能遇到貴人出手相助,最後也沒做什麼就直接開掛登頂,想想也夠諷刺的。沒想到到頭來影視劇裡真正成功塑造過的大女人形象最後全是些強大又邪惡的壞女人。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把這些全球化的惡女細分一下,她們大致可以分三類:
第一類——職場女魔頭
魔鬼上司一般有兩個特色:強人所難和挑剔。
《穿Prada的惡魔》裡梅麗爾扮演的時尚女魔頭就是個非常會為難人的主。剛跟女助理說完要吃需要排隊預定的牛排,轉頭說不吃就不吃。
因為天氣原因航班取消也是女助理的責任。
如果這都不算什麼,那麼讓女助理在四小時內拿到未出版的《哈利·波特》的手稿這種明顯超出業務範圍的事情,你內心了除了萬馬奔騰還是萬馬奔騰... ...
而亞洲的職場女魔頭往往都是小型慈禧太后,一般擁有老闆和婆婆的雙重身份。
她們在家和在公司都要大權獨攬,說一不二,這就造成了她們無比挑剔的性格。
汪明荃在《我的野蠻婆婆II》裡就扮演了這樣一位挑剔的女魔頭,對路人不滿意,對下屬不滿意,對媳婦不滿意,兒子不聽自己話時也不滿意... ...反正就是很少有滿意的時候。
難纏確實很難纏。因為安全帶要弄皺衣服故意不系安全帶而跟交警扯皮,媳婦辛苦熬的魚湯太腥又不能喝... ...
這些小型慈禧太后們就是要在不斷挑剔中向他人建立起自己的權威,方便達到掌控他人的目的。
第二類——童話裡的惡毒後媽
好萊塢近年來的一個趨勢就是把膾炙人口的經典童話故事拍出新意。
於是好萊塢就把視角轉向了童話裡的反派,通過豐滿原本出場不多的壞女人角色來帶給觀眾新鮮感。
凱特·布蘭切特在《灰姑娘》裡的惡毒後媽,那種眼神一轉就計上心來的小神態,讓我們在故事單薄的情況下也能接收到了一個壞女人該有的複雜層次。
而且好萊塢還注意到要豐滿壞女人形象置裝費也少不了,壞女人只有套在華麗的服飾裡才能第一眼就讓觀眾感受到這個女人不好惹。
這背後的心理機制可能是一個穿著華麗的人,是把自己的欲望外化,把野心穿在身上的人。你說一個野心外露的人能好惹嗎,也難怪穿貂和綢緞的女人經常給人很會吵架的感覺。
除了貂和綢緞衣服,皮衣也能增強壞女人的氣勢。安吉麗娜·朱莉在《沉睡魔咒》裡一頂精心設計的蛇皮頭套一下子就能給人邪氣滿滿的感覺。
所以在表達一個壞女人的時候,感覺朱莉靠著這頂皮頭套不用太用力演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知識點:壞女人要想有氣勢就要用華麗的衣服武裝自己。
第三類——神話裡的最強女反派
最後一個知識點:壞女人必須強大,否則容易被打死。這點在凱特演的大魔王海拉和鞏俐演的白骨精身上就體現得淋漓盡致。
大魔王海拉要想從有大力神錘的雷神弟弟手上奪回王座。
白骨精要想繞過法力高強的孫悟空吃到唐僧肉,哪一個不是高難度的任務。沒點過硬的本事還真啃不下來。
這個類型的壞女人的戲分好看就好看在直接硬碰硬,不饒彎子去達到自己的目的。
你說哪個人沒有幻想過凡事憑實力說話的痛快。所以當這些過分強大的壞女人出現時,就滿足了大眾的這種幻想,並能調動觀眾情緒,撓到大家的爽點。
當然這類商業電影裡的惡女也有缺陷,大多在角色設定上都偏簡單和刻板。但好在這些Diva級別的女明星長得有力量感,演技又紮實彌補了角色本身的缺陷。
更關鍵的是,演員本身的女王氣質跟惡女角色的邪氣相碰撞,讓這些大銀幕上的壞女人層次更加豐富,原本缺乏新意的女妖怪一下就變得有趣起來。
縱觀上面全球各地的惡女文化,看完這些惡女,第一個感覺是全球的惡女文化正在發生變革。
就亞洲而言惡女文化其實是在消退,10多年前章小蕙敢用壞女人的形象做廣告,放到現在已經沒有哪個女明星敢這樣做了,大家都忙著扮少女都來不及。
不僅如此,現在我們影視劇裡連正宗的狐狸精角色都不媚不騷不壞了,選了王麗坤演妲己,一個正義凜然的女特工。
前陣子剛開機的《沉香屑第一爐香》,找來演饑渴老女人梁太太的也是以性冷淡著稱的俞飛鴻。
隔壁日本的情況也差不多,04版《黑色皮革手冊》的女主還是一臉慾念深重的模樣。
到了近年17版《黑色皮革手冊》,女主在講述自己欲望時,臉上表情顯得很麻木,也缺乏一個壞女人該有的自信。
而且劇本也根據時代發展做了改編,女主設定為日本的寬鬆時代。在日本,這代人以胸無大志著稱於世。很難想像寬鬆時代的人能演出日本昭和時代人們對慾念的那種執著。
而好萊塢那些大女主式的壞女人其實是超越性別的,換個性別故事也一樣成立。凱特演的大魔王海拉也只不過是性轉版的滅霸。
另外,感覺現在的時代讓我們越來越欣賞的是純粹、乾淨、簡單的治癒氣質,層次複雜的壞女人已經不討巧了。
儘管這樣,但還是有人對壞女人會抱有幻想。我還經常聽到身邊的賢妻良母或者手眼通天像八爪魚一樣的女強人這樣叫苦:「我要是心腸硬一點就好了,也許就不會像現在那麼苦了。」
當然她們也可以理解。因為前半生被教導著要做好女孩,乖巧聽話上進溫柔可愛,做一百分的妻子一百分的獨立女性,到頭來發現那些吃香的喝辣的活得瀟灑快活的都是大家眼中的壞女人。於是大家半開玩笑地嚷嚷著要做壞女人。
女作家劉曉蕾在她的新書《醉裡挑燈看紅樓》(非常好看,強烈推薦)裡評價眾所周知的壞女人王熙鳳說了這麼一段話:
壞人比好人聰明,惡人比善人勇敢。
心理學家說,自戀,性和攻擊力,是人的三大動力,通常我們討厭自大,忌諱談性、強調克制憤怒,但這些「壞東西」,往往是我們生命的源頭。
能直接展現這些能力的人,雖然容易有爭議,但她們卻容易擁有激情和創造力。
所以,你看章小蕙這個香港人眼中的大惡女,現在又跑到內地來寫公眾號,成績居然頗為不俗,這也算是一種打不死的生命力吧。
壞女人總給人這樣的錯覺,她們因為自私自利,過分地愛著自己,能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地就把責任推給別人,因此過得分外輕鬆,其實沒有人會不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她們也為她們的肆意妄為付出了代價,這種代價就是壞女人大體上是孤獨的。
縱觀上面那麼多壞女人的類型,她們很少成群結隊地出現,大多都是單獨活動。這種孤獨感也是一般人難以忍受的。
一方面我們生活在強大的規訓裡,我們無法容忍自己成為壞女人,我們也無法忍受孤獨。
但另一方面我們又被她們性格中的瘋狂、強勢和大膽所吸引,渴望擁有像她們那樣充滿無限活力和精力的飽滿生命狀態。
而令人覺得特別有意思的,在《紅樓夢》脂硯齋評語曾透露丟失的結局裡暗示了惡女王熙鳳最後落得了成為最低等的僕婦在穿常門掃雪幹精活的命運,而《飄》裡比王壞得多的郝思嘉卻依然是驕傲的女莊主。女性自強不息的精神的象徵,可以在不同的文化裡,體現出人們對於女性生命力的不同態度。
做壞女人是需要有天賦的,但對於壞女人的態度卻決定了我們最深層的心理取捨。
也許對於大多數女人來說,最輕鬆的選擇就是看震驚於壞女人的壞,看到這世界的另一面,人性的瘋狂原來沒有邊界。
Good fella usually. Badass wanna be.
做壞人很難嗎?
當然,很難。
那就看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