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大學錄取季,各地高考生相繼收穫了錄取通知書。
他們發現,通知書不再是想像中的牛皮信封加大紅公章,而是玩出了新意和特色——陝西師範大學「返璞歸真」,揮墨寫就通知書;北京林業大學發揮特色,將植物標本「植入」通知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主打高科技,用通知書裡的電子晶片為新生導航······清華大學新生的錄取通知書則更厚重,因為隨通知書到來的還有校長邱勇送出的一本書——《平凡的世界》。
從「小」學科走進「大」人生
來自吉林敦化的於同學已經被清華大學臨床醫學專業錄取,她對這份特殊的禮物很是欣喜,「《平凡的世界》我曾經讀過,是本來就很喜歡的一本書,現在校長薦書,我準備再讀一遍。」
邱勇在隨書附贈的一封籤名信裡寫道:「作家路遙用畢生心血寫就的《平凡的世界》,展示了一幅宏大的普通人在時代大變革進程中所走過的既平凡又壯美的人生畫卷。雖然書中所涉及的年代對你們而言有些陌生,但人生的奮鬥、理想的追求,在不同的時代都是相似的。希望你們在閱讀此書時能與父母長輩討論交流,了解並走進他們的平凡世界。」邱勇校長還期待開學時與同學們共同交流讀書心得。
對於校長的用心,於同學認為「這種做法一是讓我們學會讀書、愛上讀書、多讀書,二是《平凡的世界》作為一部難得的佳作,的確有助於我們這些『90後』了解我們的父輩和那個年代特殊的奮鬥、理想和精神。」
天津薊縣一中的「準清華生」陳同學看得更長遠些,「校長的贈書和籤名信確實能鼓勵大家去閱讀,清華作為偏理工科的學校,一直在努力提升文科實力,朝著更為綜合性的方向發展,這也算是一種積極的努力。」
對此,武漢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於亭教授也認為,從高中的體制教育到大學的人文教育,贈書這種帶有文化色彩的行為對學生是一種有效的引導。不僅鼓勵學生在「小」學科上有所造詣,更想告訴同學們面對「大」人生應有的態度。
給夢想接地氣,給青春壓擔子
贈人書籍,手有餘香。師生同享,共沐經典。
校長為學生們的書櫥「出謀劃策」已漸成傳統。2014年和2015年的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前夕,前後共24所大學的校長列出了推薦書單,書目內容涉及文學、史學、哲學、政治、科技等多個領域,有《鄉土中國》《中國哲學簡史》《正義論》這樣的必讀經典,也有《大數據時代》《自由在高處》這樣的「新寵兒」,種類繁多,各具特色。
畢業於湖北三峽大學的張先生離開學校已將近10年,如今供職於《三峽日報》。他仍然記得剛入學時校長贈予他們的書——《人生落子無悔》。「這是挺勵志的一本書,對當時遠在外地上學的我,還是很有觸動的。這本書教會我對每一個選擇都更加慎重,更加積極地面對。」
近日,在中國人民大學「錄取現場開放日」活動上,陳雨露校長也向學生贈閱了《鄉土中國》和《千人百村調查手記》兩本書,並寄語新生們「認真閱讀,用心體會,給夢想接一接地氣,給青春壓一壓擔子。」
「這種贈書行為傳遞的辦學理念和親和力,對學生很有吸引力,是一種富有人情味的舉動。」於亭教授如是說。
親近經典讓人生從此不同
網際網路時代,快餐式的消費、功利的、碎片化的獲知方式已經讓閱讀離經典越來越遠。
2014年10月,一項總計15萬人參與的「百本經典閱讀」情況網絡調查公布,結果顯示,讀過《三國演義》的人最多,但也僅佔2.62% 。另據4月份多所高校發布的「學生閱讀指數」顯示,過去一年,大學生紙質書籍的借閱量有不同程度下降,近60%的大學生更願意閱讀電子書籍,僅有40%的大學生是傳統紙質書籍的擁護者。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過常寶曾在一個座談會上表示,「現在青少年獲取的知識、信息越來越多,但閱讀的人文社會經典卻越來越少。」
「今天的年輕人對於經典、傳統可能並不是特別關心,但作為前輩,有責任、有義務讓年輕人對那些曾經在精神上養育了我們的經典給予更多的關注,至少讓他們別離經典太遠。希望大學生們在大學期間至少認認真真讀幾部經典。讀過經典和沒讀過經典的人生,整個軌跡都會不一樣。親近經典能讓人生從此與眾不同!」同濟大學文學院教授馬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我們的眼界還可以更寬一點,選擇更多經典書目推薦給新生。清華大學開了個好頭,沿著這種創意走下去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於亭教授表達了這樣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