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6日,美國國務院宣布解除針對美國公民的「第四級全球旅行警告」。不過,在美國國務院發布的旅行警告裡,某幾個國家和地區的「風險等級」的標準,卻讓人有點看不懂了。
圖源:美國國務院全球出行風險地圖
在大致瀏覽了美國國務院發布的各國旅行警告級別後,筆者發現,就在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被列為風險中等的第三級「謹慎出行」時,中國的出行風險等級,卻被列為最高風險的第四級「請勿前往」。
詭異的是,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出行風險信息,都在昨天(8月6日)更新過,但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中國的相關數據,卻依然沿用了6月5日的版本。
圖源:美國國務院出行信息網
按照美國國務院列出的標準,這份旅行警告的評估標準包括治安、政治、自然災害,以及目前全球最關心的疫情問題。
這份評估中國出行風險報告的第一段稱,美國公民前往中國的風險,包括「中國會對入境旅客執行檢測和隔離措施」。此外,報告後文還說,中國「可能會對美國公民濫用執法權力,出於政治目的驅逐美國公民。」
這些荒謬的指控,基本延續了美國對中國長期以來的偏見,談不上有什麼新意。可讓人疑惑的是,同樣是這份評估裡,最近遭遇新一輪疫情暴發的香港特區,風險評估卻是風險偏低的第二級。
每天新增確診病例僅30例左右的中國大陸,被列為「最高風險」,而每天新增確診近百的香港特區,卻是「風險適中」,這是基於什麼標準給出的判定呢?
香港特區(上)及中國大陸新增確診病例對比,圖源:網絡
而在美國疾控中心發布的風險評估裡,中國大陸和香港特區都被列為「第三級中風險區」。儘管各地的疫情數據差距較大,從列表看,全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被劃入了這個範圍內。
目前,全國只有澳門特區、臺灣省兩地,在美國國務院和疾控中心兩份榜單中都被列為「低風險區」。
耐人尋味的是,美國疾控中心還在這個風險標準中,額外列了一個「黑名單」,並稱在過去14天內到訪過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旅客,都不能入境美國。這份名單包括中國、伊朗、大部分歐洲國家還有巴西。
然而,這個「黑名單」列出的國家和地區裡,有相當多的疫情防控情況要遠勝於美國,那麼,美國對這些地方,又是哪來的優越感呢?
關於「出行風險」這事,相比美國國務院和疾控中心,反倒是美國《國會山報》的總結比較到位:「雖然解除了全球旅行警告,但各地都沒有歡迎美國旅行者,因為美國的疫情問題,已經處在世界最嚴重之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