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打字技巧,對日常辦公真的很重要,舉一個小例子。
剛剛入職不久,領導帶你去見客戶。
在開會前領導對你說:「一會兒開會的時候,做一下會議記錄。」
接下來參加會議的人員一個個精神抖擻,提出一個又一個具有爭論性的問題,你說一句我要說兩句,爭論不休。
沒有人會在意你正在做著整場會議的記錄,而你只有奮筆疾書,拼命著追趕著他們討論的內容。
上一句話是誰說的?說的什麼?根本就記不清了,更別提什麼會議的重點內容了。
你隨便拿筆自己的會議內容記錄,真的是領導想要的嗎?
就算你日後改稿到深夜,但是整篇文稿邏輯順序沒辦法理清,關鍵內容出現太多的紕漏。
這樣的文稿,根本不能給沒有參加會議的同事帶來有效的信息,更不能讓客戶對公司的能力產生信任感。
而作為速錄師,在會議結束後寫出一份完整詳細的會議記錄是基本功。人說話的語速一般是在200字每分鐘,而高級現場速錄師的中文錄入速度是220字每分鐘。也就是說速錄師錄入文字的速度是高於平常人說話的語速的,一份優質的會議記錄,也正是需要這樣的基礎。
那麼一份優質的會議記錄,要求是什麼呢?
第1點,也是最基礎的一點,要保證會議內容的詳細,重點部分突出,如果不能做到這樣全面的記錄,那麼,這份會議記錄,也就失去它原本應該有的價值。
第2點,邏輯順序要清晰,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如果單單做到會議記錄全面的話,目前市面上有很多語音轉文字的軟體工具,都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是一字不差按照時間進展來記錄的文稿,那並不叫會議記錄,那只是一篇雜亂無章的毫無意義的文稿。
大家都知道,不論是哪種會議,大家在會上的發言,不可能是像日常文章一樣,有條理有順序的排列。而現場會議都是你一言我一語,一問一答的形式進行的,不然怎麼能叫做開會呢?
把每個人的發言理清楚講明白,這是對一篇會議記錄的質量考驗,也是一般會議記錄和速錄師理出來的會議記錄的差別之一。
分享一下個人,整理會議記錄時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在開會討論問題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唇槍舌戰的情況,發言人非常混亂。還有就是討論的問題,會反反覆覆的出現,討論一個問題的時候,可能會突然提出對上一個問題的看法和建議。
這個時候就需要歸集會議內容。
第一要統計不同發言人的發言內容,第二是要統計不同議題的發言內容,只要把這兩部分理清楚,整場會議記錄做下來,就非常輕鬆了。而且,整個會議記錄看起來非常有層次,重點突出給人一種非常專業的感覺。按照時間進程記錄的,就算是一字不差,也並不是好的會議記錄,而真正好的會議記錄,從來都是要看文稿的邏輯是否能理清。
很多人都想問,一般速錄師才需要這樣進行會議記錄,像我們日常在公司工作,有這個必要嗎?
剛入職場的時候,我也有過這樣的疑惑:「一份小小的會議記錄,有什麼重要的呢?」等我掌握了速錄技能,並把這樣一份優質的會議記錄,呈交給領導的時候。
領導拿著我的會議記錄,嚴肅認真的說:「這份會議記錄,是我見過寫的最好的一份。」
這這樣的評價,對於剛剛入職的我來說真的是太榮幸了。入職前早早掌握了速錄這樣一門技能,真的很幸運。
雖然現在對於很多人來說,速錄有些陌生,但是在不久的將來,速錄一定會在人們的工作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