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個人都同意,現在的孩子很累。
奧數班、英語班、鋼琴課,這些是城市兒童的標配,除此之外,還有作文班、口語班、各類運動班、才藝班……各種補習班「罄竹難書」,小朋友們「應接不暇」。
有人可能覺得,這是公立學校的情況,國際學校會輕鬆很多。錯,國際學校一樣很累。我孩子轉到國際學校這一年,每天晚上做作業也需要2-3個小時。這一方面,有從用中文做作業切換到用英文做作業的過渡問題, 另一方面,國際學校的作業很多是需要查資料、寫essay、提煉觀點的,需要花很多時間。不過,國際學校的這種作業,雖然寫起來也很花時間,但是與那種重複性刷題的作業相比,有更多的探索性和開放性,孩子自己覺得能學到東西,不是在做「重複」勞動,還是能接受。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我就發現孩子的作業太多了。如果有可能,需要讓孩子有一種積極的心態來對待。「Work hard, Play hard」,就是我選中的「迷魂藥」。
所謂「Work hard, Play hard」,就是平時該學習的時候,使勁學,但該玩的時候,就放下一切,使勁地玩。
「Work hard, Play hard」,這在目前的職場已經是主流趨勢,在可預見的未來,到孩子工作的時候,競爭更激烈、工作/學習更緊張,估計會愈演愈烈。
「Work hard, Play hard」,實際上是既要學好,也要玩好,有工作、生活兩不誤的意思。平時越是高強度的學習或工作,那麼在休息的時候,越是需要精彩的娛樂,高強度的刺激,能夠把大腦完全放空,讓緊張的身心得到完全的放鬆。這樣休息完畢,可以「滿血復活」、重新「充滿能量」地回到緊張的學習或工作當中。
Work hard我們已經給孩子做出了表率,見縫插針Play hard也要安排得精彩。
一方面是為了培養親子關係,另一方面,潛意識裡估計也是大人貪玩。在各種假期或學習的間歇期,我們會安排許多旅行。
旅行有很多好處,開眼界,長格局。這裡就不一一詳述了。
原來孩子上公立學校的時候,假期少,旅行的安排也不多。國際學校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就是假期特別多,而且跟公立學校的放假時間是錯開的,為我們安排旅行提供了便利條件。
以過去的一年舉例。去年國慶節,孩子學校比公立學校多放了幾天假,我們去了義大利,花了十幾天在義大利北部遊玩,12天行程, 我們坐了18趟各式各樣的火車, 遊覽了包括龐貝古城在內的各類古蹟; 我們在羅馬逗留了四天,我孩子喜歡冰激凌,我夫人喜歡喝咖啡,《lonely planet》上介紹過的有名的小冰激凌店和咖啡店都遍歷到了,其中一個100多年歷史的冰激凌店,味道又好、價格又便宜,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五漁村」,訪問兩個村是坐火車,其他三個村我們三個人在細雨中徒步了十幾公裡到達,沿途遊人稀少。還去了湖區、底裡雅斯特等地方。因為錯峰、且時間長,能去到一般遊客去不到的地方。
聖誕節,國際學校也放假,我請不出假,夫人帶孩子約了另外一家國際學校的去海南旅遊,滿足了他玩水的願望。因為不是國內旅遊高峰,價格也不貴。
今年春節,去美國探親,之後自駕了大峽谷南線、馬蹄灣等景點,安排了幾次徒步。夫人對「Sleepless in Seattle」一直有好感,我們又去西雅圖呆了三天。我們在西雅圖一家很大的書店給孩子買英文書,孩子像發現寶藏一樣,覺得裡面的書都很好,非要說自己在那裡看一天書,不跟我們閒逛。還去了西雅圖的音樂館,裡面有一個小館是介紹「電子遊戲」的,既可以現場玩,還有詳細的介紹如何「自學成為遊戲設計師」的路徑。我詳細地給愛玩遊戲的兒子推薦了一下,他非常有興趣,回來後我夫人又給他安排了一個編程課。
今年端午節,夫人同學聚會,我們一起去蘇州玩了三天,當然也去了著名的「誠品書屋「,每個人買了一本書。
國際學校的年度課程6月中旬結束,學校會安排end year trip,老師帶著學生去「遊學「,今年去的山東,泰山、曲阜、青島等傳統文化之旅,我們家長雙手雙腳擁護,終於可以不管孩子,相當於給家長放了一周假。
今年暑假,7月,夫人給孩子安排了一個去四川看大熊貓的項目,一個星期,家長不用陪同。8月,準備全家暑期遊,我因為工作走不開,夫人和孩子約了另外大學同學一家,租了個車加上司機和導遊,去滿洲裡、黑山頭、海拉爾、室韋、額爾古納等地旅遊了8天,接觸了草原文化。
這幾天,國慶節,孩子的假期放到10月10日,又可以錯峰了。我們選擇了廣西南部,3日出發,10日晚上回,去長壽村巴馬、德天瀑布、防城港一線,8號-10號上潿洲島。潿洲島是此行最熱門的景點,黃金周很難上島,正好又錯峰了。
孩子的學習很緊張,不時也有些抱怨。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搬出「Work hard, Play hard」理論,和顏悅色地問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請問,同學,距離上次出去玩,有多少天了?」,我兒子說「沒多少天」。我第二個問題,「請問,同學,距離咱們下次出去玩,還有多少天?」,我兒子說「沒多少天了」。然後,他就悻悻地回去寫作業了。
經常出去全家旅行,能給孩子一個「盼頭「,他知道學習雖然苦難,但出去玩的」曙光「就在不遠的前方向他招手。
經常出去全家旅行,更重要的也是全家分享快樂的時光。現在,城市裡計劃出國讀書的孩子,早的初中畢業孩子就出國了,晚的高中畢業就走了。家長與孩子相聚的時光沒有想像中那末長,我們還沒有變老,孩子就已經遠離了我們。全家出去旅遊,是為孩子,其實更是為我們家長自己。
旅遊對我們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我們已經成功地把看書,包括讀英文原版在我家列入了「娛樂、享受「的範疇。就是讀課外書,不是」學習「,是在」玩「。我和夫人都喜歡看書,孩子也喜歡上了讀書,接受了這個觀念。所以,每次旅行,都讓他帶本英文小說,碎片時間閱讀(這次帶的是《Belly Up》,在上周的文章中介紹過)。這樣,出去玩一次,還至少能讀本英文書。當然,如果作業已經寫完,旅遊期間,其他任何的學習就不做了。我也告訴孩子兩句話,」玩就開心玩,不要想學習的事情,當然你學習的時候,也開心學習,不要想玩的事情「。」第二句話,「帶本喜歡的英文小說,看書不是學習,是享受「。
「Work hard, Play hard」,是要傳遞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
「兩學一做,基礎在學,核心在做」。「學習生活,基礎在學,核心在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