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份2018屆網際網路校招高薪清單在朋友圈流傳,清單顯示了眾多知名網際網路企業技術類崗位的年薪水平,動輒30萬以上的年薪引起大家關注。特別是研究深度學習、機器學習、人工智慧等崗位火爆,在網傳的清單裡,年薪25萬已經是「白菜價」。
資料圖:求職者在招聘會上
那麼,這份清單到底是怎麼來的?這些高薪是真是假?今年的校招,實際情況又如何呢?
技術性崗位受追捧,人工智慧確實熱
先來看看這份網上爆紅的清單,這是一個叫「校招薪水」微信公號發布的,統計了2018屆網際網路校招高新企業,包括微軟、Google、騰訊、大疆、海康、華為、網易遊戲、阿里巴巴、滴滴、百度、今日頭條等20多家網際網路企業,給校招開出的年薪水平均在30萬元以上。
其中,谷歌中國的人工智慧崗位年薪最高,達56萬元人民幣;其次是微軟的算法工程師崗位,年薪51萬元;第三位是谷歌的算法工程師崗位,年薪50萬元;排在第四、第五的是騰訊公司的基礎應用研究(SSP)崗位和騰訊雲後臺研發工程師崗位,年薪分別是45萬~50萬元、32.4萬元。
記者從交流校招的QQ群裡了解到,這份清單上曝光的薪資,實際上屬於比較高的水平,並非應屆生的平均水準。目前曝光的高薪崗位多為算法工程師、研發工程師、軟體工程師等技術性較強的崗位。
不同企業的薪資水準相比去年有所浮動,阿里、美團、京東等都有所提高,但華為卻降薪縮招了。
這個校招QQ群聚集了在杭各大院校的畢業生,記者選取了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進行了調查,發現這個專業畢業生的年薪基本屬於目前校招中最高的。但不同學歷之間也有較大的年薪差距,其中本科應屆生通常是接近20萬元的年薪;而對碩士生來說,20萬元以上的Offer是比較普遍的情況,通常年薪約為25萬元左右;而博士生則有更高的待遇,通常比碩士生年薪再多10萬元左右。
一位浙江大學2018屆人工智慧領域的博士應屆生告訴記者,今年的校招「總體而言比去年校招的薪資有上漲,人工智慧今年確實比較熱。」這位博士是研究人工智慧中的計算機視覺的,從去年開始已經在阿里的AI實驗室實習了。他目前拿到的年薪在40萬元以上。
「校招薪水」小程序,是浙大畢業生開發的
那麼,網上爆紅的這份校招薪資清單到底是怎麼來的呢?其實它是來源於一個應用程式,昨天,記者採訪了這個程序的開發者——浙江大學計算機專業2017屆畢業生,網絡ID「塔尖的蝸牛」。
「我去年參加求職招聘的時候,就遇到了困惑,主要是個人定位問題,也想了解感興趣的行業的薪資,但是並沒有提供這些信息的平臺。另外,不同城市的校招時間是不一樣的,例如西安就很早,浙江比較晚。如果應屆生之間可以有信息交流的話,可以讓求職更透明。有的網際網路公司薪資是浮動的,不懂行情的容易被底薪招進去。」
於是,「塔尖的蝸牛」就自己開發了一個信息交流的小應用,在一些高校裡傳播。
這個應用可以讓用戶以匿名的方式爆料各大企業不同崗位的校招薪資水平,目前大約有百萬的訪問量和一萬多關注用戶。
爆料的信息會被用戶評分「可信度」,可信度越高的信息,準確度越高。例如,阿里巴巴杭州的算法工程師崗位,爆料的薪資是27.2萬元,這條信息的可信度評分有27分(基礎分3分),說明至少有24人給這條信息好評,認可其準確度。
「我不要求用戶註冊,也不會保存他們的信息,所以沒有隱私洩露問題,這是一個基於信任的信息共享平臺。」「塔尖的蝸牛」告訴記者,「大部分用這個小程序的是程式設計師。」
所以這份校招薪資清單,大家也不必太當真,只是一個程式設計師之間交流的信息平臺而已。
追訪
網際網路薪資趕超傳統優勢行業
網際網路校招的行情究竟有多高?對於最為炙手可熱的人工智慧崗,開發人員入職年薪是否可能高達50萬?年薪25萬元人民幣是否已是起步價?昨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就此話題聯繫多家頂級科技和網際網路企業,但截至發稿,均未獲得明確回復。
不過,有行業人士告訴北青報記者,今年的校招剛剛開始不久,通常來看,新一季的校招要持續到12月左右,現階段各家企業「正在搶人中」,所以行業方面的整體情況還要等一段時間觀察。從2016年校招來看,網際網路薪酬已具有超出其他行業的較明顯趨勢,其中,騰訊、阿里、百度、京東等繼續領跑。
有來自第三方的數據信息顯示,2016年騰訊對技術類研究生開出的工資是1.2萬元×16~1.8萬元×16,年薪最高可達28萬;阿里對技術類人才的薪資為1.3萬元×15~1.8萬元×15;百度對開發類人才開出的待遇是1.3萬元×14.6,不過百度2016年校招略有縮減。值得一提的是,搜狗、去哪兒以及O2O領域風頭正勁的新美大等公司也直逼第一梯隊,搜狗和美團都開出1.3萬元×15~1.6萬元×15的待遇。
網際網路企業的強勢發展讓他們在人才爭奪戰中開始脫穎而出,薪酬待遇逐步高於傳統企業,「除了舒心的辦公環境,網際網路企業還開出了學生們無法拒絕的高額年薪」。上述行業人士分析指出,2016年校招來看,月薪基本在0.6萬元~1.8萬元。相較而言,包括地產等行業已不再像前兩年的勢頭高企,給出的畢業生薪資大多中規中矩,月薪在0.5萬元~1萬元間浮動;自帶光環的頂級財會事務所也已經多年沒有大幅上調,薪資在0.85萬元~1.3萬元;通訊業最高年薪也不過10萬元。
觀點
「高薪清單」並不具普遍性
「50萬招人工智慧開發崗,有可能,但類似幾十萬的薪水其實並不具有代表性。」知名人才招聘平臺前程無憂的高級經理王劍昨日接受採訪時告訴北青報記者。
在網際網路公司還沒有大跨步興起的時候,前些年一些諮詢公司、投行,也能給畢業生開出很高的薪水。而如今,網際網路公司已經接替原先的外企、「四大」,包括華為等本土企業給出的待遇已經在趕超,原先的部分外企、頂級事務所,現在從待遇看已經不具備此前那麼明顯的優勢。
但王劍同時指出,無論是當時讀商科的還是現在讀計算機的,這些最為耀眼的高薪水一定都是給到最為頂尖的應屆生,是最優秀、最受「追搶」的人才或者當時最為熱門行業的代表。另一方面,即便從現在來看,真正掌握最為前沿的技術,比如清單中提到的人工智慧、數據挖掘等,這樣的頂尖技術人才從畢業生人群看也是人數不多的。
所以,類似這樣的「高薪清單」如果有一定也是針對特殊職位,是相對比較頂級的薪水,「平均校園招聘肯定達到不了這樣的水平。」王劍表示,即便在網際網路企業裡,技術崗的薪水通常會高於非技術崗,這一點也是毋庸置疑的,對應來看,技術背景/軟體開發專業的優秀人才來看,20萬年薪是有可能的。但網際網路企業裡也不一定都是高精尖的職位,換句話說,普通的畢業生剛入職,多數情況下不會就拿到3萬、5萬的薪水。
另據麥可思研究院今年發布的2017大學生就業情況數據顯示,2016屆大學畢業生月收入為3988元。其中,本科院校2016屆畢業生月收入為4376元,高職高專院校2016屆畢業生月收入為3599元,均高於城鎮居民2016年月均可支配收入(2801元)。從薪資收入看,網際網路開發師(月收入6500元)與「計算機軟體應用工程師」(月收入6142元)、網絡設計師(月收入6128元)領跑2016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月收入最高的前50職業榜。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