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看到一篇文章,內容和我正在做的產品有關,於是我就加了作者微信,通過後,我發了一條信息:
您文章裡講的網站運營方法很好,我也遇到這個問題,您能幫我看下嗎?」。
他沒有回覆。
後來,我又多次找他交流,但感覺他都很敷衍。
直到半年後的某天,我推薦了一些朋友加入他的知識星球,他看到後,主動找到我,一番交流後,他才知道,我有個《不用寫代碼的爬蟲課》,覺得不錯,於是我們有了更深交流,後面還合作了一些項目。
但我總感覺不舒服。終於有天,我忍不住問,為什麼我第一次問問題,你沒有回覆,後面聊天,也感覺你在應付。
他很不好意思的說:你加我微信後,沒做自我介紹,而且上來就問問題,我對你的第一印象不好,感覺你是個伸手黨,所以……
我看到這句話,後背直冒冷汗。
按照他的說法,我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不好,因為我之前加別人,從不做自我介紹,而且上來就問問題。
從那以後,我開始認真準備自我介紹,根據對方不同身份,我會寫不同的介紹信息,這讓我收穫很大。
現在遇到問題,很多人都願意幫我。
然而最近我發現,很多微信加我的人,他們通過好友後也什麼都不做,就直接問問題,我一般也都不回復。
後來在群裡討論這個話題,我發現大家都遇到過這種情況。而且因為大家都很忙,所以大多數時候,都不會理對方。
這也是今天文章要分享的話題:在社交場合,我們該如何做,才能讓雙方溝通更順暢,更舒服,甚至有更多合作呢?
希望看完對你有啟發。
1
成年人的社交講究第一印象
一個事實:成年人的社交講究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會導致你對一些人的喜好判斷,對一些事的好壞判斷,脫離實際,甚至不可撼動。
而微信中的自我介紹,是建立第一印象方式最常見的方式。
如果自我介紹好,對方就想多聊幾句,進而和你發生更多故事,比如問題交流、業務合作、線下約見等。
如果自我介紹不好,對方會覺得,你做事不靠譜,你這個人不靠譜。
例如,我加了別人微信,一上來就問問題。
這件事導致別人對我有了「伸手黨」的第一印象,於是對方覺得我這個人職業素養不行,就更不願意和我打交道了。
而且這個印象很難改變,甚至大多數情況下,如果沒有好的機會,這個印象永遠都改變不了。
我相信,你微信裡肯定有第一印象很差的人,你以後很可能也不會和對方打交道。
同樣,如果你給對方第一印象很差,他也會對你產生偏見。
因為我們有自己的工作、生活,每天會遇到很多人,我們不可能去研究每個人是否值得深交,成本太大。
所以,用自我介紹來做篩選,效率最高。
雖然有時會錯過一些優秀的人,但因此我們能接觸到更多更優秀的人,性價比最高。
我相信,你一定也很優秀,但如果你不重視自我介紹,給對方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你也會被過濾掉。
微信裡很多人,這輩子你都不會當面見到,你給他印象的唯一方式,就是自我介紹,你還會草草了事嗎?
2
成年人的社交本質:價值交換
要讓別人對你感興趣,自我介紹需要注意 4 個點:
1 你是誰?
自我介紹,首先要講你是誰?包括:
名字地點職業其他
這部分越詳細越好。
沒有為什麼?
這是基本的職業素養,這是起碼的禮貌,這是對別人的尊重。
除非你覺得,自己的名字和馬雲、馬化騰一樣,對方看見後就知道,否則就認認真真做介紹。
關於這部分,很多人都寫過,我就不多贅述了,大家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2 你從哪裡知道對方?
看到對方 xx 文章知識星球 xx 帖子xx 朋友介紹xx 群……等等
為什麼要寫這點? ——
《得到》APP 裡《精英日課》的作者,萬維鋼老師講過一個公式 ——
喜歡 = 熟悉 + 意外。
要讓對方喜歡你,你需要用一個熟悉的事物,加上意外,才能達到效果。
先說熟悉。
在沒有加對方好友之前,你和他沒有交集,你們是完全陌生的 2 個人。人天生對陌生事物有排斥心理。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陌生人突然加你,然後說要向你學習,你心裡估計會嘀咕:學習?學什麼?我憑什麼要教你?
同樣的,你加別人,他也會對你有陌生感。
你需要用一個熟悉的事物,打破這個陌生感。
比如:
我看到您的 xx 文章我在 xx 的群裡我是 xx 朋友介紹
文章、共同群、共同的好友,這些是雙方都熟悉的事物。有了這個過渡,對方會覺得,你和他有相同之處,會減少一些排斥。
只有熟悉還不夠,你還需要製造一點意外。
介紹共同事物時,注意:
不要假大空:比如,文章太厲害了,您太牛逼了,我太佩服您之類。
相信我,在你之前,這段話對方聽過 100 遍,他的感覺是:哦,我厲害我還不知道嘛。
要具體細節:比如,看到您在 xx 的 xx 文章,裡面的 xx 寫的很好,對我 xx 很有啟發。
同一篇文章,你一定有不同的關注點,說出來,對方會感覺:咦,這個點我都沒注意過,原來還有這個意思。他會覺得你這個人很用心,很真誠。
用你自己的知識,從你的角度,挖掘出那個讓他意外的點,你就成功了。
熟悉的事物 + 意外的細節 = 對方喜歡你。
3 你為什麼要加對方?
上一步完成後,對方已經對你好有感,這時候自然而然,說出你加他的原因 ——
向您學習業務合作尋求幫忙問題交流純粹崇拜……等等
為什麼要寫這個?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為自己加對方好友,找一個理由。
加上這點,
1 讓你的真誠更進一步。2 為後面深入交流做鋪墊,不會顯得唐突。
注意:這不是有心機,也不是做作,是讓雙方都舒服的小細節。
4 你能提供什麼價值?
牢記一句話:成年人的社交本質:價值交換。
你的價值,決定別人對你的態度。
與世態炎涼無關,也不要說別人勢力,這是社會運轉的正常規則。
所以,介紹自己的時候,一定要說清楚自己能提供的價值。
需要注意 2 點:
1 不要只誇自己,要說對方能得到什麼
我現在加別人好友,基本信息寫完,最後會加一句:
如果您有數據採集的需求,可以找我幫忙。或者如果您需要數據採集,隨時喊我。
最重要的價值信息,放到末尾,讓對方記住。
有人說,自我介紹裡,最重要的信息應該是自己呀?
錯。
自我介紹目的:讓對方記住你,對你感興趣。
錯誤觀點:自我介紹是為了展示自己。
比如:程式設計師加運營好友說,我是 xx 公司負責人,在 github 上有 2000 個星星……
運營內心 os:??? …… 關我屁事!
所以,不要一個勁誇自己,要說清楚,對方認識你,他會得到什麼?
程式設計師應該重點說:如果您在軟體方面有需求,可以找我幫忙。
自我介紹,是為了和對方發生聯繫,不是炫耀自己。
2 你需要幫助,他會更願意幫你。
先想一下,如果別人向你尋求幫助,出於什麼原因,你會幫忙?
最核心原因:他能提供某種價值。
開頭的例子,如果我一開始就說我有爬蟲課,那個朋友對我的態度應該會不一樣。因為我能提供實實在在的價值。
有人說,我和朋友關係好,所以我願意幫他,他並沒有提供什麼價值呀。
不對,關係好,就是一種價值,因為他能讓你感到幸福、或者快樂。
你可能會說,我還是小白,真的沒什麼可以提供的價值。
這點完全不用擔心。因為有一種價值,每個人都有。
但因為太常見,所以很多人覺得它沒有價值,但實際上它價值最大。
它就是:真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點,這就是你的價值。
也許你會冥想、拍照、講故事、寫字好看、長得漂亮、會做飯……
只要你真誠的介紹自己,不敷衍,對方一定能感受到。
你的價值,對方可能用不到,但你說出來,他就會對你不一樣。
3
4 個容易忽略的小細節
1 不要一份自我介紹到處發
你肯定見過下面這種自我介紹:
【暱稱】xx【坐標】xx【職業】xx【提供的資源】xx【需要的資源】xx
如果是在微信群、知識星球、或者其他地方,群主有格式要求,這種沒問題。
但如果是一對一,你加了別人,不要把你在群裡的自我介紹,原封不動發給對方。
你的介紹 = 你的態度。
同一份介紹到處發,對方只會認為你在敷衍,沒有其他。
我見過有人私信發自我介紹,最後有一句:「歡迎大家來撩我」。
我:?????
2 對方沒有回覆,不要玻璃心
如果發了自我介紹,對方沒有回覆,不要玻璃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計劃、任務、優先級,甚至自己的困惑。
如果對方沒有回覆,這是正常現象,不要覺得他傷害了你。下次有事,直接說事即可。
如果一直沒有回覆,說明你的自我介紹,不夠真誠。
所以,發自我介紹前,多打磨幾遍。發自我介紹前,多打磨幾遍。發自我介紹前,多打磨幾遍。
記住:第一印象只有一次。
3 不要問你是誰
前幾天有人加我,通過後問,你是誰?
我一愣,把他刪了。
你如果要加一個人,切記在加之前,通過各種渠道,查清楚他的資料。
如果你連對方都不知道是誰,那被刪是應該的。
沒有理由,這是起碼的禮貌。
4 自我介紹之前,不要做其他事情
我見過一些朋友,加好友通過後:
1 你好(沒有後文)2 能幫忙做下 xx 嗎?3 在嗎?4 你是 xx 嗎?
請記得:通過好友後,你需要做,必須做,只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發自我介紹。
在對方沒有回覆前,你什麼都不要做。
做了也不會有結果。
小結
最後總結一下:
自我介紹,決定了你在別人心裡的第一印象。做我介紹 4 要點:你是誰?你從哪裡知道對方?你為什麼要加對方?你能提供什麼?在對方沒有回覆前,你什麼都不能做。
如果你忘記上面的內容,請記住一句話 —— 真誠就是最好的自我介紹。
最後,請容我挽救一下自己的人設——
開頭的例子,是真實的,但角色是我編的。我覺得把別人當反面案例,不友好,所以我把自己換成了反面角色,其實我是個好人。
感謝閱讀,希望對你有用,希望你能喜歡。
如果你加了別人好友,對方一直沒回復,你可以試一下文章的方法。
如果你被別人加好友,看了對方介紹,不想回復他,可以轉發這篇文章給他。
如果你的朋友、同事、家人,有這方面困惑,歡迎轉發這篇文章給他。
記住一句話:微信裡有很多人,這輩子你都不會當面見到,你給他印象的唯一方式,就是自我介紹,請認真對待。
-End-
將不同學科的知識一起碰撞,就能變成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