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一個只有幾百年歷史的國家,這幾百年歷史如他們的喜怒哀樂,明明白白地寫在他們臉上。他們從不過分崇拜歷史,但歷史已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至今沿用,沒有斷層。
安是個七十多歲的美國老太太,在風景秀麗的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做志願者。我和她同事的時候,有一天聊起傳統文化。她問我,中國為什麼要破四舊呢?破四舊有什麼好處?我想了想,竟不知如何回答。最後我只能說,根據我的想像,幾十年前,我們的長輩應該認為既然一切都是新的,那麼舊的一切就都應該毀滅吧。其實我對自己的這個答案也非常不滿意,因為我不知道舊的東西哪裡惹著他們了——似乎沒有一個國家,能把舊的東西毀滅得那麼徹底。
然後安說,她曾經認識一個臺灣女孩,對她自豪地說臺灣在保護傳統文化,比如繁體字方面比中國大陸做得好得多。她轉過來對我說:「王小心啊,這是女孩子的原話,我也不知道保護繁體字是件好事還是壞事。」這一句「好事還是壞事」讓我發現,美國人民對過去還真是不怎麼看重。這很可能因為他們確實沒什麼歷史——這點往往被中國人嘲笑的出發點,但更有可能是他們的歷史確實不怎麼光榮。美國人沒有家譜也沒有清明節,安跟我說,這是因為他們的祖先從舊大陸來的時候往往身無長物白手起家,他們壓根就不希望記住過去的歷史。是啊,誰會在衣食無憂的時候想到漂流海外呢?
【圖片】安老太太家的感恩節火雞
這提醒了我,其實中國人對「新舊」的敏感,強過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我們曾經用最殘暴的方式毀滅那些祖先給我們留下的遺產,然而滄海桑田,破四舊的那些人們也許想不到有一天,被他們砸爛的佛像、文物,會登上一流的拍賣會,在國際富豪和豪門望族中風生水起。如今的中國沉浸在一種為古老文化、建築、文物的丟失和毀滅而傷感的氣氛中,隨之而來的是對祖宗的文化的懷念,和對古舊事物的崇拜;曾經無人問津的古玩市場如今比股市還火,馬未都上一趟央視就吸引了億萬粉絲,上至官員下至小學生紛紛開始學習「國學」。
我們似乎總在新舊的兩極之間搖擺:我們可以譴責在埃及古廟上寫下「到此一遊」的孩子,但我們仍然毫不留情地拆去那些成為開發商障礙的城樓、牌坊、昔日的建築。而那個問「新好還是舊好」的安,她家裡的黃銅茶壺和櫻桃木家具是義大利丈夫從歐洲海運過來的,幾十年歷史;家裡佔據一面牆的波斯掛毯,據說是祖父的父親從土耳其購得。
的確,美國是一個只有幾百年歷史的國家,可是這幾百年的歷史也如同美國的喜怒哀樂一樣,明明白白寫在他們的臉上。他們從不過分崇拜歷史,但歷史已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這個年輕的國家給我們留下了一百多前年建造的國家公園,兩百多年的大學,和更加古老的憲法。他們的歷史「至今沿用」,他們的歷史沒有斷層。
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有一次去參加校史講座。檔案館長告訴我們,當年我們大學剛剛建立的時候,為了招生,校長主任在芝加哥挨家挨戶去推廣學校,情況估計比《中國合伙人》裡面樂觀不了多少。校長賣的是一張「永不過期的入學證」,意思是只要你付了學費讓你兒子上大學(那時還沒有女生),這張憑據可以在家族中世代流傳,兒子的兒子,兒子的兒子的兒子……都可以免費上學。付一次學費造福萬代,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然後檔案館長說:「直到如今,每隔幾年,我們還會看到拿著這張入學證的學生,被我們免費錄取。」這所私校的院牆之外,當年的圍牆還鑄刻著建立的年份,創始人種下的大樹枝繁葉茂,學校排名已直逼全美前十。
這就是美國人的歷史。
【圖片】安老太太家的感恩節晚餐
喜歡我的文章就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