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位15級學生的經歷,入學時他成績中等,第一學年期末考試平均學分績點3.5(GPA最高4.3),獲得了優秀學生獎學金;到第二學年上半學期時,突然因為迷上了手機遊戲,成績一落千丈。最迷的時候他經常逃課躲在寢室不出門,就躺床上玩,後來自己的智慧型手機被父母收起來了,就開始借同學的手機玩,時間長了同學也不願借給他了,他又開始跑網吧。結果那學期他一下掛了3門課,11個學分,進入了警示名單。由於變化太明顯,放寒假前,輔導員跟他交流了一次,主要幫他找了原因,寒假家長也配合在家監督他脫離遊戲。
大二第二學期,他主動跟家裡要求換了「老人機」,只能打接電話發簡訊,算是主動與遊戲劃清了界限。通過一寒假的努力,他把三門課都補考通過;雖然他自己洗心革面,但他父母擔心他管不好自己,所以媽媽辭職到學校附件租了房陪讀,一方面管他的生活,另一方面也監督他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對於這樣的安排,他沒有表示反對,而是積極配合家長和老師,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上來,結果該學期,他的GPA單學期達到了3.78,雖然因為第一學期的影響沒能拿到優秀學生獎學金,但是因為進步較大,還是獲得了學校評選的奮進獎學金。大學四年結束,他前三年總的GPA衝上了3.4,也順利拿到了國外Top50高校的offer,而他那一段迷茫後的迅速崛起,也成為他申請成功的重要原因。
告訴自己不能這麼過了
在大三的時候,我曾跟他有過交流,問他為什麼在成績出現大幅下滑的時候,可以在短時間內就讓自己重新振作起來的,他的回答很簡單:就是覺得自己不能這麼過了,所以就主動放棄了玩遊戲,把精力轉移到了學習上來。
掛科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
通過這個例子,只想說大學裡掛科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從此一蹶不振。有太多同學因為沉迷遊戲等原因,原本成績很好的同學,最後面臨被警示,被退學的情況。大一績點很高,說明學習的基礎不錯,不存在學習能力的問題,大二突然掛科,必然也是因為類似的原因或者發生了突然的變化影響了自己的學習狀態,只要調整及時,完全可以挽救過來。
挽救自己,做好四件事
首先,目標要明確。這句話說起來很容易,但是真正做到很難。因為每個人隨時都可以給自己定一個目標,但更多的是安慰自己,糊弄別人的口號,很少願意為之付出行動。所謂目標明確,既要清楚自己想要什麼,還要知道自己該幹什麼。
其次,需要自己有改進的決心和毅力。出現掛科,會有補考和重修的機會,並不用擔心因此而畢不了業的情況。關鍵是今後如何來學習。你自己的態度又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你自己想學,父母和老師的幫助才會起到效果,如果不想好好學,外界的幫助都會被視為一種強加的要求,反而會成為一種負擔,會造成自己月家人,與老師的矛盾,情況會越來越糟糕。
第三,找準原因,對症下藥。以這位同學為例,出現掛科的主要原因就是玩遊戲,所以從他決心改正開始,他就主動換了手機,也主動要求父母監督。如果是其他原因,也需要儘快走出來,調整心態和學習狀態,關鍵是要找準問題所在,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第四,積極聽取建議,接受監督和幫助。不要過分高估自己的自控力,特別對於沉迷遊戲的同學來說,在一定時期內遊戲的吸引力會遠遠高於其他任何事情,要從中解脫出來並不容易,但只要明確自己想要什麼,就可能變被動為主動,能夠聽得進意見和建議,在管不好自己的時候,願意請求家長、老師等幫助自己,度過最難的一段時間後,情況相對會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