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牙疼要選合適的藥,首先要清楚引起牙疼的原因和疾病的狀況。臨床上,最容易引起牙疼的疾病有牙髓炎、根尖周炎、冠周炎等。不同類型的抗生素,其作用範圍亦不同。
■成潔
口腔潰瘍,又稱為「口瘡」,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口腔黏膜疾病。日常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患過口腔潰瘍,多數都是在過度疲勞、熬夜、酗酒、心情不好、整體身體健康狀況不佳時發病。口腔潰瘍看似小病,但患者痛苦難忍,影響生活及工作,因時發時好,多被誤認為「上火」,其實際影響還是很大的。
該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青壯年多見,好發於唇頰、舌尖、舌邊緣、前庭溝等處黏膜,具有周期性發作的特點。
日常生活中,口腔潰瘍往往並不被當成「病」,很少有人為此專門去醫院診治,大多是自行買藥治療。在使用藥物治療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潰瘍多可自愈
治療口腔潰瘍,重點在消炎、止痛、促進癒合,能有效緩解病情。促進口腔潰瘍癒合的藥物很多見,例如桂林西瓜霜、冰硼散等散劑;西藥主要為含皮質激素、抗生素或生長因子的乳膏和膜劑,如意可貼等。
實際上,口腔潰瘍大多具有「自限性」,通常在7~10天即可自愈。使用藥物主要是為了緩解疼痛,促進其癒合。
如果是輕微潰瘍,用漱口水即可。漱口水與治療口腔、咽喉疾病的藥物相配合,直接作用於患處,具有良好的滲透性。漱口水在治療口腔疾病的同時,也能清除由口腔疾病、食用異味食物(生蔥、大蒜、煙、酒等)、消化不良等引發的口臭。
潰瘍較為嚴重時最好用藥。小範圍只有一兩個泡泡時,可以將「意可貼」置於患處。它可以起到物理屏障的作用,一方面對患處起藥效,又可以避免舌頭、牙齒與患處接觸,造成二次傷害。
意可貼屬於可溶性皮質類固醇藥物,藥片會在口腔患處慢慢溶解,不需取出,也可用舌頭棉花棒或薄紙巾取出溶解後殘留藥膜。最好在早晚刷牙後再上藥,用藥期間保持早晚刷牙,並避開患處以免磨損傷口,更加疼痛。
而較大範圍的口腔潰瘍就要使用西瓜霜噴劑等,且在用藥後半小時內,避免進食飲水,以使藥物充分發揮作用。
特殊病因需特別用藥
除了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感染,還有許多特殊情況也會造成口腔潰瘍。這時,除了要治療潰瘍,更要根據病因進行治療。
有些女性每逢經期或來月經前後就會出現口腔潰瘍,自愈或治癒後下月行經時依然出現。月經期出現口腔潰瘍主要是由於體內黃體酮水平增高而使雌激素水平降低所致。
因此,患口腔潰瘍的中老年女性除適量補充雌激素外,要注意保養,儘量保留雌激素水平。比如,不要過度減肥,因為除卵巢外,脂肪組織也是雌激素的生成來源;每日飲食攝入足夠量蛋白質,維持體內雌激素的正常分泌。
當口腔潰瘍伴有口角炎、脫髮時,需要考慮到維生素的缺乏。觀察表明,不論是單發性或慢性口腔潰瘍,用維生素B2、B6等B族維生素治療常常有效,甚至有報導稱服用複合維生素B一個晚上,口腔潰瘍就基本癒合;也有醫生觀察發現,用維生素B6比維生素B2治療口腔潰瘍更有效,但其機理不明。
長期服用藥物也會造成口腔潰瘍,如阿司匹林等解熱鎮痛藥,頭孢氨苄、甲硝唑等抗生素可誘發口腔變態反應而產生潰瘍。
碘喉片或含有薄荷成分的潤喉片,有收縮口腔黏膜血管、減輕炎症水腫和疼痛作用,如果在口腔無炎症時經常含服,會使黏膜因血管收縮而乾燥破損,進而出現潰瘍。
反覆潰瘍不可輕視
患者如果經常性、反覆性潰瘍,一個月口腔潰瘍三次以上,應及時找專科醫生診治。
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發作,常常暗示機體內存在一些疾病或症狀正在發酵,比如消化系統疾病: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潰瘍性結腸炎、慢性或遷延性肝炎等。
隨著一種或多種因素的活躍、交替、重疊就容易使機體免疫力下降、功能紊亂,也就造成了復發性口腔潰瘍的頻繁發作。
當發生多發性口腔潰瘍,同時或先後伴有外生殖器潰瘍,皮膚出現痤瘡、毛囊炎、結節性紅斑樣損害,眼睛不適、視力下降,應考慮白塞氏病,這些表現可能不在同一時間發生,有的間隔幾個月發作,最好到皮膚科和眼科諮詢。
有些人口腔潰瘍如先後伴有脫髮、面部紫紅斑、關節疼痛等症狀時要積極去檢查,可能患有紅斑狼瘡。
對於年齡較大且口腔潰瘍病史較長的患者,如出現潰瘍長期不癒合,潰瘍較深較大,口腔不明原因的腫塊應警惕癌變可能。對於上述情況須到醫院詳細檢查,以免貽誤重大病患的有效診治。
總之,口腔潰瘍雖然常見,頻繁發作,不要認為是「上火」,要警惕身體可能出了問題,得仔細地查查。
最後提醒大家,口腔潰瘍的預防很重要,平常應該注意保持口腔清潔,常用淡鹽水漱口。戒除菸酒、生活起居有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並且堅持體育鍛鍊,飲食也要注意清淡。
《中國科學報》 (2014-10-22 第8版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