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這一天是具有重大意義的日子,臺灣地區將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定為「軍人節」。去年的這一天,北京盛大慶祝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那麼在2016年9月3日所舉行的史無前例的「軍公教反汙名要尊嚴九三大遊行」,是否也有特殊的意義?
首先來檢視一下,為何這次的遊行會以「反汙名、要尊嚴」作為口號。
眾所周知的是,臺灣的薪資停滯增長,幾乎長達20年,最低工資「22K」已成為勞工族群自嘲訴苦的名詞。
而根據「全球頂尖所得分配資料庫」(WTID,World Top Income Database)的資料,全臺灣最富有的1%族群的收入佔全臺灣所得比例的12.99%,而前0.1%以及前0.01%的富人收入佔全臺灣所得比例分別為5.86%及3.09%。
三十多年來,在新自由主義浪潮所造成的貧富差距下,特別是受到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已經陷入所謂「1%對99%的戰爭」,在人們疾呼租稅公平、所得重分配等口號的當下,在過去幾年打著「公平正義」的旗號上臺的臺灣新當局,所作所為卻是朝著相反的方向前進。
(圖片取自網絡影片「全球貧富差距的真相」)
新當局除了對華航空服員、「國道」收費員等一些個別的抗爭有所回應之外,在「一例一休」、「七天假」等關係到全體勞工的議題上,民進黨幾乎是完全失去勞工團體的信任。
工運團體用「最會和資方溝通的政府」來形容民進黨當局,在蔡英文當家百日時,勞工團體甚至向政府宣戰:「執政百日的全民不滿,只是開始。放眼未來,被威脅要犧牲權益的勞工階級必將一一走上街頭,迫使這個傾向資方的政府,要嚴正看清楚,誰才該是這個社會中真正的主人。」
那麼勞工的問題,跟軍公教有什麼關聯?事實上,蔡英文政府為了要轉移焦點,除了中國大陸、國民黨之外,第一個開刀的對象就是軍公教族群。
除了軍公教以往都是藍營鐵票倉,綠營趁機挾怨報復之外,向軍公教開刀另有原因。
對於一個以資本家邏輯思考、以資本家利益為優先考量的政府來說,自然不會向富人收稅以解決所得分配不公的問題。
正如民進黨習慣把內政問題一概推給對岸一樣,民進黨過去幾年也竭盡所能在媒體、網絡上抹黑污衊軍公教,將軍公教塑造成一個在資產階級(富人、資本家、政客等)與無產階級(勞工)之間獨立出來的「官僚階級」(原本軍公教習慣分類在中產階級,但在M型化社會下中產階級幾乎蕩然無存)。
儘管軍公教實質薪資並未比一般勞工高出太多,但在輿論操縱下就成了坐享特權的族群,因此「改革」軍公教「肥貓」,就變得順理成章了。但就如同「監督年金改革行動聯盟」所質疑的一樣,「大砍軍公教退休所得,勞工所得會提高?」
鬥臭鬥垮軍公教,除了是作秀給勞工看政府有改革魄力外,實際上也是新自由主義政府節省支出的手段。
新自由主義的政府運作邏輯就如同一間現代公司,因選舉而產生的政務官們是實際掌權的董事長、執行長,軍公教以及政府長年以「約聘僱」方式僱用的人力,是公司的正式員工與派遣工,而當經濟危機發生,公司缺錢的時候,大家都很清楚誰會是在「共體時艱」的口號下被降薪砍福利乃至資遣的受害者。
至於公司的上層階級呢?「監督年金改革行動聯盟」提出了幾個問題,如:「『總統』、『副總統』禮遇條例要不要改革?」、「『中研院』終身特聘制度要不要改革?」、「司法官優遇制度要不要改革?」、「年金改革責任完全由被改革對象承擔,合理嗎?」從中可以看出,高級政務官才是真正該被「改革」的對象、真正坐享高薪特權的「肥貓」。
一般公務員退休只有幾十萬元的本金,蔡英文退休卻可以用四百萬元本金領取18%利息,稱「中華民國是外來政權」的李登輝每年還能領取近千萬元退休金,誰才是真正讓財政面臨困難的元兇,答案已昭然若揭。
除了縱容媒體汙名化軍公教,使其與一般勞工族群對立、削弱遊行正當性之外,蔡英文政府為了分化各個團體,還祭出了許多招數。
資本家對付工會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內部「摻沙子」、「挖牆腳」,在工會當中找尋立場不堅定、好說話、容易被收買的對象來破壞團結。
資方頭腦的蔡英文當局自然也會試圖分化軍公教內部,首先從整體來說,軍公教儘管是藍營鐵票倉,但在內部也會有挺綠營的人士,特別是教師族群,在去中國化教育下已經培養出許多深綠甚至是獨派的教師;其次是挑撥世代對立,讓年輕的軍公教,或出於對老一輩的不滿,或是急於上位者,去從中挑撥離間、破壞團結。多由年輕世代教師組成、公開抵制遊行的「『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就是年輕與資深教師對立衝突的最好例證。
再來是最需要安撫的軍人族群。一方面讓「國防部」發言人陳中吉說「現役軍人不應該也不適宜去遊行」,又提前給軍人放假、遊行當天收假,並透過退輔會李翔宙主委拜會各軍系統,向軍人喊話表示基於軍人任務具有特殊性等考量,盡力阻止軍人上街;另一方面,蔡英文也同意對軍人年金與公教勞切割、單獨處理,弱化軍人上凱道的意願。
教師方面,主要由年輕世代教師組成的「『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透過各種管道,公開抵制遊行,要求大家不要參加,並且發行刊物、開辦記者會來抹黑「監督年金改革行動聯盟」與「『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激化世代對立來破壞團結。
另外學校方面將家長日訂於遊行當天,目的就是要將教師留在學校無法參與,減少遊行人數,降低對政府的影響力。這一舉措此前也引發了廣泛爭議。
儘管蔡英文利用許多方式試圖刺激勞「公」對立、分化族群以破壞遊行,但從這次遊行號召「軍公教勞」而非只有標榜「軍公教」來看,民進黨與蔡英文當局當政後一連串背離勞工訴求的舉措,已經讓勞工團體對新政府失望透頂,因此讓軍公教與勞工對立的陰謀並沒有起到太多效果。
不過要注意的是,由於中產階級是穩定社會的最大力量,再加上軍公教以往並沒有進行太多遊行示威的經驗,本身也傾向於「遵守秩序」,不管是九三遊行還是未來的發展,都可能比綠營的街頭鬥爭更「平靜」。
但畢竟軍公教勞一同上街示威,是臺灣前所未聞的案例。蔡英文應該注意,如果連最不可能與當局抗爭的軍公教族群都上街表達訴求,加上經濟遲遲未有改善跡象,其執政道路將極為崎嶇,甚至難保未來軍隊中不會出現拿破崙、墨索裡尼、佛朗哥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