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舉辦首屆顛覆性技術創新創業大賽。圖為上海交大大二學生閻旭設想的「輔助閱讀智能眼鏡」項目。
中新網上海4月25日電(記者許婧)「通過將在線詞典、語料庫與眼動技術三者結合,我設計的這款智能眼鏡,能自動識別出人們在閱讀英文時遇到的詞彙障礙,並能貼心地顯示出它的中文含義」,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大二學生閻旭25日對記者介紹了自己參加上海交大首屆顛覆性技術創新創意大賽勝出並獲得立項論證的設計作品「輔助閱讀智能眼鏡」。
閻旭說,這款眼鏡的外觀與普通眼鏡無異,只是在鏡片上加入了眼球軌跡追蹤系統,實時監測讀者注視點的變化。
「如果讀者在某個單詞上目光停留時間過長,就說明對單詞不熟悉或不認識,這時鏡片上的掃描框就會自動定位到該單詞並進行識別,同時傳輸到在線詞典或語料庫,自動查詢單詞釋義,再投射在鏡片上。當注視點繼續移動時,鏡片上的釋義就會消失並恢復原來的狀態。整個識別過程的時間遠遠小於用手機或詞典輸入單詞再查詢」,閻旭解釋道。
談及設計初衷,她說這個創意需求來自於自己和同學在學習英語時被生詞困擾的親身經歷,而發明「識詞眼鏡」又是受到了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呂寶糧教授關於眼動儀的實驗課啟發。得知「源創杯」顛覆性技術創新創意大賽舉辦,這位大二女生在本次大賽開始了她的構思。為了了解這款產品的潛在市場,她還對各個專業的同學展開了問卷調查。
圖為上海交大大二學生閻旭設想的「輔助閱讀智能眼鏡」效果圖。許婧攝
經過幾輪評審,該項目進入到優勝作品行列,大賽組委會特地找到呂寶糧教授及張麗清教授作為「智能眼鏡」項目的輔導專家。張麗清對閻旭進行了一對一指導,為她講解相關技術發展現狀以及項目的優化方案。上海交大國家大學科技園觀察團後續也將安排創業導師,為提案未來的實際性發展提供跟蹤性的支持。
「顛覆性技術改變世界的巨大作用已經受到全球廣泛關注」,上海交大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關新平介紹說,本次大賽收到3000多個關於未來技術的暢想,覆蓋先進位造、新材料等10個專業方向,包括科技預判,科技暢想,原始創新技術,還有多項技術交叉集成有望取得顛覆式應用效果的創新。提案者既有長期從事專業領域研究的老師,也有新進入校的大一學生。最終,按照評審規則共計17項作品方案勝出。
關新平稱,此次大賽對參賽作品的定位更加強調前瞻性、先導性、探索性、顛覆性。從評審標準上來說,重點要求評價其概念的新穎性、科學思想的原創性及合理性並引導參賽者對技術方案的風險進行一定的識別。
本次比賽還設置了跟蹤支持的特殊機制,組委會在大賽進行過程以及賽後將分別組織來自國家相關科技管理部門、國家重點行業的專家對大賽作品進行分類引導。目前遴選了5個擬採納項目進行立項論證。
此外,大賽協辦單位-上海交大國家大學科技園將在賽後組織國內知名創投公司獨立地對參賽作品進行評審,從中挑選具有市場潛力的作品進行雙創輔導,最大程度的對師生們的穿新創意提案進行多種渠道的支持。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孟光表示,顛覆性技術和顛覆式創新的特點是改變遊戲規則的技術,顛覆性技術改變世界的巨大作用已經受到全球的廣泛關注,中國必須要高度關注。這個大賽不僅在校園內更在整個社會引起了對顛覆性技術和顛覆式創新的關注和熱議,營造了非常好的創新氛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