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產業振興 | 濟寧:科技支撐助力農業產業轉型升級

2020-12-20 濟寧廣播電視臺

【重點工作攻堅年 提升幹部執行力】

科技支撐  助力農業產業轉型升級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梁鳳翔 王紅豔 通訊員 李琳偉 王玉鴻 張煬 )濟寧市通過推廣應用信息技術、引進創新人才,為農業產業提供全產業鏈數據支撐,推動傳統農業向智能化生產轉型升級,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眼下,金鄉縣國際蒜都中心基本建成運營。在這裡,大蒜種植面積、倉儲、出口、行情等6類數據一目了然,而以前不少當地公司都是從別處購買數據。「購買數據費用比較高,也不精準。現在這個數據包括各個國家的進口數量,我國的種植面積、每個大蒜產區的面積等數據,對我們來講非常方便快捷。」金鄉縣和福隆食品有限公司營銷總監孫冬輝對記者說。

及時、精準掌握各類數據,是蒜商生產經營的關鍵。前不久,聚龍集團聯合海爾數字科技展開合作,用物聯網技術搭建全新的農業種植示範平臺,一顆大蒜從種植到上餐桌,都有了可追溯體系。

據金鄉縣聚龍集團有限公司大蒜基地總經理李秋麗介紹,通過平臺體系,從大蒜的種植、施肥、溫溼度,包括病蟲害等全程追溯,畝產提高5%到10%,產量質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據統計,金鄉縣擁有大蒜出口、加工企業約1400家,當地積極對接國家部委,對企業、農戶進行數據收集,實現數據整合。

濟寧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金鄉)建設辦公室副主任韓洪方說:「大蒜種植面積方面,和國家農科院進行合作,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對全國131個大蒜主產區,以縣為單位進行數據監測。」

今年上半年,金鄉縣大蒜及其製品出口量為22.1萬噸,同比增長87.3%,加工出口量牢牢佔據全國七成。蒜都中心大數據平臺的建成應用,將為大蒜產業的優化布局提供全產業鏈數據支撐。

金鄉縣大蒜產業信息協會秘書長張宏波表示,「把大蒜產業鏈的每個信息進行梳理、整理、發布,指導蒜農進行生產經營,金鄉大蒜由人力經營為主提升至算力經營為主,助推產業持續振興。」

通過創新要素向農業注入,延長、做強、優化農業產業鏈,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在鄒城國家農業科技園,蘑菇工廠又一批產品即將下線。

「夏天高溫,要想吃到這種菇,靠傳統大棚是不行的。可是在這樣的培育室裡,溫度、溼度、通風、光照等全部採用智能化控制、通過物聯網管理,一年365天都能採收。金針菇、杏鮑菇等品種工廠化生產技術簡單、周期短,產量相對較高,所以企業基本都是生產這幾個品種,很單一,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也不強。」山東常生源菌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常猛對記者說。

為了探索先進的種植模式,常生源菌業有限公司建成了鄒城第一個蘑菇工廠。在一個佔地100平米的菇房內,每年能採摘新鮮蘑菇168噸。但隨著產量幾何級數的增長,同質化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對症下藥,鄒城市把目光投向了大家不願做、做不成的稀有品種上。而轉型需要核心技術,為了吸引創新資源,鄒城市專門拿出500畝土地,建成食用菌孵化器,用政策和資金撬動成果轉化,去年,掌握菌種開發核心技術的李曉博被引進鄒城。

山東省科創食用菌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李曉博說:「品種的更新迭代,甚至下一步做藥食同源的珍優食用菌品種,都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現在,鄒城國家農業科技園正在推動智能設備製造、食品精深加工、冷鏈物流等行業與食用菌生產企業深度融合。為此,鄒城市今年投資2000萬元打造了一個公共研發平臺,國內外30多家科研院所匯聚在園區協同攻關。

鄒城市科技局局長蔡慶華表示,「靠企業單打獨鬥的話,成本和周期都會比較長。因此這個時候政府就應該扶持引導,把手中的資源變成企業發展的原動力。我們力爭將來要形成百億規模,這百億規模裡邊不僅僅是有食用菌的種植,更應該有附加值高的部分。」

今年以來,濟寧市把創新作為引領農業轉型升級的第一動力,加快資金、技術、品牌、信息等要素融合滲透,推動農產品加工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截至目前,全市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創新團隊數量達到23個,團隊成員120人,通過開展試驗示範、技術指導和科技服務等形式,與高等院所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共推廣新品種65項,新技術63項。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網所轉載稿件、圖片、視頻等內容僅出於向公眾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公司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jnxww@163.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焦點

  • 濟寧鄒城市香城鎮:「葡萄+」產業融合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0日訊在產業振興的引領下,濟寧鄒城市香城鎮黨委政府著力打造產業融合發展先行,以市場導向為引領,提升產業附加值,不斷延伸「葡萄+」產業鏈條,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葡萄+」智慧農業依託北齊村現代農業科技園,將葡萄產業發展與發展高端智慧農業相結合,積極發展推廣精細化、高效化、綠色化種植和「合作社+農戶」的種植管理模式,合作社統一提供葡萄苗種、生產物資,統一培訓,各個生產環節嚴格執行標準化種植要求。現代農業園的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充分激發農民內生動力,廣大村民切實投入到鄉村振興的實踐中。
  • 山東著力發展特色畜牧業 助力助力產業興村富民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畜牧有責。今天上午記者從山東省畜牧獸醫局了解到,省裡《規劃》發布之後,省畜牧獸醫局把畜牧業作為產業興旺的重要力量、生態宜居的重要內容、生活富裕的重要來源、鄉風文明和治理有效的重要助力,著力推進特色畜牧業發展、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畜牧業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等三方面工作,助力鄉村振興。
  • 發展特色農業旅遊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原標題:發展特色農業旅遊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紅薯長在哪裡?紅薯怎麼挖?怎樣的紅薯才好吃?」三興鎮恆暉大農業的紅薯地裡,傳來孩子們的陣陣提問聲。
  • 濟寧鄉村振興:抓重點帶全盤 農業產業煥發新生機
    鄉村振興不是某一領域的單方面振興,在全國上下一盤棋中,鄉村振興著力於當前農村的新產業、新業態,同時也聚焦生態宜居、鄉風文明和治理有效,共同實現生活富裕。作為孔孟之鄉,山東濟寧的鄉村振興工作鼓足風帆,腳步紮實,成績卓然。縱觀濟寧鄉村振興工作的「枝節脈絡」,就像民謠所表現出來的公共記憶和共享經驗一樣,讓人們獲得了集體認同。
  • 產業興旺的四個「關鍵詞」 鄉村振興系列談之一
    我們採擷幾個基層樣本,以此反映鄉村振興的實踐探索。  鄉村振興總要求,第一條就是「產業興旺」。  然而,農村產業的「籠子」裡養什麼「鳥」?這在產業升級方興未艾的今天,值得深思。更進一步,如何讓這樣的產業有競爭力,惠及農民,同時進入市場化的自我良性循環?這裡面可說道的地方還真不少。
  • 大埔縣光德鎮人大代表團:產業興旺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光德鎮人大代表立足縣委打造「康養文旅融合之星,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生態縣」定位,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作用,走綠色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發展之路,用心、用情、用功推動蘇區振興發展。】  光德搶抓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歷史機遇,突出『紅色、綠色、青色、古色』四色融合,大力發展傳統陶瓷、特色農業、文化旅遊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四大產業』。
  • 崗烏鎮:引鳳築巢 大力發展生豬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崗烏鎮:引鳳築巢 大力發展生豬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2021-01-15 16: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鄉村產業振興新路徑的探索思考——關於杭州市鄉村產業發展的調研...
    三、要把培育新興業態作為振興鄉村產業的重要切入口  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現代民宿、鄉村旅遊、養生健康等新業態、新模式,順應當前社會消費升級的大趨勢,符合鄉村產業發展的規律,是鄉村產業發展極具潛力的新增長點。
  • 「調結構 打品牌 重質量」蔬菜產業助力全市鄉村振興
    今年以來,我市蔬菜產業緊緊圍繞「五優四調四化」工作要求,結合訂單化種植模式,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強化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打造設施蔬菜示範基地、供外蔬菜基地,加快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為鄉村振興增添了活力。
  • 郝家鎮:小草莓引領富民路 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為推動「旅遊富民」三年行動計劃落地落實,墾利區郝家鎮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積極促進農業生產與生態休閒旅遊深度融合,立足農業資源優勢,經過項目考察、產業調研、外出學習、專家論證等,通過雙招雙引組織河北商會聯合東營市宸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及當地老百姓共同投資成立了東營市百草益農生態農業科技專業合作社
  • 遼寧省多措並舉推進鄉村產業振興
    第一產業增加值穩步增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升,「菜籃子」產品供給能力增強、農產品加工能力不斷提升……「十三五」時期,我省多措並舉,推進鄉村產業快速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基礎和支撐。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也是解決農村諸多問題的前提。「十三五」時期,我省積極推動鄉村產業由全面覆蓋向提檔升級、可持續發展轉變,取得長足進步。數據顯示,我省去年第一產業增加值2177.8億元,同比增長3.5%,高於全國0.4個百分點。今年前三季度,第一產業增加值1313.1億元,同比增長3.4%。
  • 無為市「旅遊+產業」扶貧助力鄉村振興
    「這裡雖然到處有荒山,但地形特別,水資源豐富,氣候宜人,交通也很便利……」在專業人士眼中,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恰恰成為紅廟鎮發展生態旅遊,助力鄉村扶貧振興的動力源,就此,昔日的廣袤之地恢復神採。到了旅遊旺季,四面八方的遊客紛至沓來,人頭攢動,熱鬧非常。一系列帶動當地農民致富、貧困戶脫貧的「好門路」也就此打開。
  •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助力廣東鄉村振興
    南方網訊 近日,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下稱「仲愷」)召開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會。會上,該校為48支由教授、科研人員組成的「農村科技特派員」鄉村振興科技服務團隊和60支「三下鄉」大學生鄉村振興服務團隊授旗。這108支服務團隊將奔赴鄉鎮一線,服務廣東省鄉村振興工作。
  • 【調結構 興產業 強三農】發展特色農業產業 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產業調整升級是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增收致富最直接、最現實的途徑,是推動鄉村振興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近年來,我州認真推進農業產業調整升級,抓特色、上規模,加強技術服務,以更大規模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 大咖傳經授道,振興鄉村產業
    11月20日下午,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大咖傳經論壇在南京舉行,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一級巡視員吳曉玲、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總畜牧獸醫師袁日進出席論壇,14位大咖與近300名參會代表面對面交流,解析了農村創新創業的政策紅利、機遇與挑戰,分享了農村土地利用、產業融合發展、區塊鏈技術應用、短視頻運用等經驗和創業故事,為助力農業農村發展探討新方案。
  • 「農業專家」助力結對村產業發展
    「農業專家」助力結對村產業發展2018年08月23日 15:06:00來源:洞頭新聞網核心提示:8月21日,區科技局邀請溫州科技職業學院專家對後寮村產業發展開展調研,並對該村的「海島振興」工作給予指導。
  • 綦江: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實施意見
    ,鄉村產業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大力培育蘿蔔、辣椒兩大優勢主導產業,發展蘿蔔10萬畝、辣椒10萬畝。因地制宜開展代耕代種、統防統治等服務,推進種植結構調整。加強生豬等畜禽產能建設,推進轉型升級,發展「四化」豬場,提升動物疫病防控能力,實現全區生豬年出欄量63萬頭。積極發展柑橘、竹筍等林果經濟。(二)做實鄉土特色產業。按照「多品種、小規模、高品質、好價錢」的要求,發展鄉土特色產業。
  • 優音通信全力支持中西部產業經濟高質量轉型升級
    中西部地區縣鄉村經濟產業模式急需依靠數位化轉型向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的方向發展,要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讓所有縣鄉鎮域的產品都能及時推向市場。優音通信作為支持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和中小企業產業網際網路應用的重要企業通信服務提供商,始終致力於推動鄉村振興發展,助力中國縣域產業不斷壯大成長,積極開拓合作機遇,促進傳統產業向產業網際網路轉型升級,挖掘縣域新經濟生態鏈發展的新角度。
  • 以「雲養羊」特色產業推動鄉村振興
    網友領養的羊將由海南州的農業合作社代養半年,代養期滿後,會有人將羊宰殺、包裝,快遞到領養者家中,最終按時價出售,超過代養期,領養者若想繼續領養,需每月支付一定的代養費。「我在青海有隻羊」是因地制宜,在立足特色上下功夫的項目。一方產業富一方人。海南州抓住了資源優勢和生態資源,創造綜合效益,助力群眾增收致富。
  • 推薦:鄉村產業振興的十種模式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本文通過梳理目前國內外鄉村振興中產業發展較好的經典案例,總結出鄉村產業振興的十種經典模式,對於鄉村振興實踐具有指導意義。 普古鄉舍烹村位於貴州省六盤水市普古鄉東部,立足「1+6=1」的發展戰略,即立足旅遊資源,實施產業富村、商貿活村、生態立村、旅遊興村、科技強村,建成百姓富、生態美的鄉村發展示範區域,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